在華中農業(yè)大學萬綠生態(tài)懸鈴木(俗稱法國梧桐)科研繁育基地內,一排排懸鈴木樹干筆挺,郁郁蔥蔥。微風吹過,樹葉颯颯作響,卻不見果球叮當、飛毛迷眼。樹下,華中農業(yè)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教授包滿珠摩挲著斑駁的樹干,喜笑顏開。
“暮春飛毛隨風起,行人匆匆尤避之?!苯酢巴昝馈钡膽意從疽灿幸粋€“缺點”,就是每年的4-6月份會飛毛,導致滿城飄絮,引發(fā)很多人過敏、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不少鼻炎患者不勝其擾。
如何讓世界“行道樹之王”減少飛毛,包滿珠及其科研團隊一研究就是30年。
1984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包滿珠到華中農業(yè)大學(時為華中農學院)工作。8月下旬酷暑難耐,下了公交車的包滿珠走進校園,一股涼意頓時讓他神清氣爽,抬頭一看,原來烈日被道路兩旁的懸鈴木密密遮擋住了。這是懸鈴木帶給包滿珠的最初好感,也讓他萌生了把懸鈴木作為今后研究課題的打算。1993年起,他開始著手懸鈴木飛毛問題的研究。
“懸鈴木的飛毛主要來自果球炸裂以及葉片背毛?!薄案鶕?jù)我們的計算,一棵普通成年懸鈴木每年結球近千個,僅果球炸裂就可能要掉3到4億根毛,這還不算葉片背毛。”包滿珠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培育出少球少毛甚至無毛的懸鈴木?!?/p>
包滿珠曾赴英國進行博士后研究,又赴荷蘭、美國等國訪學。無論到哪里,他都要走一走當?shù)匚嗤┐蟮溃私馄渌麌抑卫矸ㄍ╋w絮的經(jīng)驗。
起初,為了篩選少果少毛的法桐,包滿珠帶著學生們仰著頭,一棵棵看,看到哪棵法桐結果少,就掏出記號筆給這棵珍貴的優(yōu)良株系做上編號,來年繼續(xù)觀察。
如今,包滿珠科研團隊通過將收集的500余份特異種質法桐資源引種、扦插、嫁接、實生選育、倍性育種等方式,培育出的“華農青龍”“華農麗風”等7個懸鈴木新品種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與傳統(tǒng)法桐相比,這些新品種能減少80%至90%的毛絮。
(據(jù)新華社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