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春
(天津市第四中心醫(yī)院腫瘤血液科,天津 300140)
淋巴瘤(lymphoma)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其病因尚不明確,多伴有無痛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癥狀[1]?,F(xiàn)階段,化療是淋巴瘤的主要治療手段,通過抗腫瘤藥物的持續(xù)使用,可達到緩解癥狀、控制病情的目的[2]。但其治療方案可影響機體正常細胞,導致免疫力下降,引發(fā)血小板減少癥等并發(fā)癥問題,不利于化療方案的順利完成,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3]?;诖?,控制并改善血小板減少癥的病情進展,是提升其化療效果及生存質量的重要方式。護理作為化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應用方案可直接影響患者的臨床結局[4]。個性化護理是現(xiàn)階段常用干預模式,可結合疾病特征與患者實際病情,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全面護理措施,臨床應用效果顯著[5]。但目前為止,關于個性化護理對淋巴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作用及安全性報道較少?;诖?,本研究結合64 例淋巴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患者臨床資料,旨在觀察個性化護理的作用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1 月-2021 年9 月天津市第四中心醫(yī)院收治的64 例淋巴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淋巴瘤,且符合血小板減少癥診斷標準[6];②符合化療指征;③意識清醒,認知正常。排除標準:①化療不耐受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③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④凝血功能異常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2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3 例;年齡26~68 歲,平均年齡(46.72±5.12)歲;非霍奇金淋巴瘤21 例,霍奇金淋巴瘤11 例。觀察組男18 例,女14 例;年齡26~69 歲,平均年齡(46.84±5.20)歲;非霍奇金淋巴瘤20 例,霍奇金淋巴瘤12 例。兩組性別、年齡、淋巴瘤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R-CHOP(利妥昔單抗+環(huán)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潑尼松)方案進行化療,采用不同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體征監(jiān)測、用藥干預、飲食指導等,輔助臨床治療方案的順利進行,包括糖皮質激素、丙種球蛋白口服及血小板輸注等過程,確?;颊叩闹委煱踩?/p>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主要內(nèi)容有:①健康宣教:結合患者具體癥狀,向其介紹淋巴瘤化療后的常見不良反應,同時講解血小板減少癥的基礎知識與治療方式,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進而緩解其不良情緒,建立護患之間的信任關系,提升患者臨床依從性,為治療及干預措施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基礎;②出血護理:出血是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主要癥狀,囑有出血傾向者保持充分休息,密切觀察其皮膚及黏膜出血點,杜絕皮膚熱敷,盡量避免油膩、生冷食物的大量攝入,多食水果、蔬菜,保持排便通暢,避免排便過度用力引起的出血;③抗感染護理: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可導致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水平下降,造成免疫力降低及出血問題,增加了感染風險。對此,需做好皮膚、口腔、呼吸道及肛周的抗感染預防工作,患者排便后可給予1∶5000 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堅持無菌操作,降低感染風險;④血小板輸注護理:血小板的體外存活時間為7 d 左右,若患者無法立即輸注,需于室溫內(nèi)保存,每5 min 溫和振蕩一次,避免聚集失活。輸注前懸起血小板,避免劇烈搖晃引起的不可逆聚集及破壞,輸血速度需視患者耐受情況而定,盡量于1 h 內(nèi)完成,若存在血小板凝塊情況,需輕捏為懸液后繼續(xù)輸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小板計數(shù)(PLT)、PLT 減少持續(xù)時間與達標時間、不良事件(皮膚瘀斑、嘔血胸悶、感染)發(fā)生情況、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評分。①PLT 減少:PLT<50×109/L,PLT 達標:PLT≥100×109/L;②QLQ-C30[7]:包括功能、癥狀與總體健康狀況3 項,共30 條目,標準分轉化為0~100 分,其中功能領域與總體健康狀況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癥狀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PLT 比較 兩組護理后PLT 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PLT 比較(,×109/L)
表1 兩組PLT 比較(,×109/L)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2.2 兩組PLT 減少持續(xù)時間與達標時間比較 觀察組PLT 減少持續(xù)時間與達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PLT 減少持續(xù)時間與達標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PLT 減少持續(xù)時間與達標時間比較(,d)
2.3 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n(%)]
2.4 兩組QLQ-C30 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后QLQ-C30功能、總體健康狀況領域評分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后QLQ-C30 癥狀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QLQ-C30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QLQ-C30 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血小板減少癥是淋巴瘤化療后常見副作用,可導致化療延長甚至終止,增加醫(yī)療成本的同時,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生存質量[8]。因此,改善化療患者的血小板減少癥問題,是優(yōu)化其臨床結局的重要前提[9]?,F(xiàn)階段,應用血小板輸注及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 為血小板減少癥的常用治療方式[10],其護理同樣重要。個性化護理是近年來廣泛推行的新型護理方式,其干預方案多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該模式具有更高的針對性及預見性,有利于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進一步改善[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PLT 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個性化護理有助于患者PLT 指標的回升,在血小板減少癥的病情改善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同時,觀察組PLT 減少持續(xù)時間與達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個性化護理可縮短患者PLT 指標的恢復時間,促使病癥快速康復,這與馬文清等[12]觀點較為一致。分析認為,化療療程普遍較長,血小板減少癥的出現(xiàn)可導致患者不良情緒的進一步爆發(fā),對其治療依從性及配合度造成了較大影響,易造成療效下降、康復時間延長等現(xiàn)象。而個性化護理通過健康宣教的實施,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認知水平及依從性,大大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助于療效的提升,可縮短恢復時間。安全性方面,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個性化護理可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其中,出血是血小板減少癥的主要癥狀,而感染則多與化療過程中骨髓抑制的產(chǎn)生密切相關,通過個性化護理中出血護理與抗感染護理的針對性應用,可有效降低其發(fā)生風險[13]。此外,觀察組護理后QLQ-C30功能、總體健康狀況領域評分高于對照組,QLQC30 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個性化護理可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這與其康復時間縮短及不良風險下降等原因存在直接關聯(lián)。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可有效改善淋巴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PLT 水平,縮短PLT 恢復時間,減少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