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語瞳
我的爺爺奶奶是臨床醫(yī)生,爸爸媽媽是口腔科醫(yī)生,兒時,父母經(jīng)常會帶我去實驗室觀摩各類實驗。因此,我從小就對做實驗有一顆向往的心。
貴在恒 志在堅
參加英才計劃選拔的時候,圍繞“為什么選擇生物”這個問題,我闡述了自己的一系列觀點,成功通過面試。導師見面會后,我真正踏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卻沒有了面試時的淡定與從容,滿懷惶恐與不安,因為我明白,科研的殿堂遠非僅有好奇就能抵達。但我也不想成為“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于是我利用寒假參加英才計劃冬令營,讀完了《細胞生物學》,同時涉獵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由于高一上學期學業(yè)成績不盡如人意,我一度擔心寒假過多地涉足大學生物知識會讓自己的成績一落千丈,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我堅持了下來,并在生物和各科學習中更加游刃有余。感謝英才計劃,讓我明白了“但當涉獵”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年少時不“專于一事”未必不“精于一業(yè)”。
正式培訓開始后,我在各個實驗室輪轉。在結構生物學實驗室學習溶菌酶結晶的原理,親手培養(yǎng)出了第一批溶菌酶晶體;運用AlphaFold 預測結構,分析判斷并加以取舍;在PDBdata bank 下載核小體的結構和序列,驚異于蛋白質結構的精密; 在腫瘤生物學實驗室了解腫瘤發(fā)生的機制與靶向藥物的開發(fā),學習了最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之一——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并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在神經(jīng)生物學實驗室進行質粒抽提,表達和純化蛋白;在細胞動力學實驗室觀摩有絲分裂,了解細胞內部分工的精密有序。感謝導師團隊安排的實驗技能培訓,正是受益于此,我才得以完成課題報告。
思悟以成長 實踐出真知
在日常輪轉之外,學員還可以參加不同實驗室的組會。在見到各個領域精英的激動之余,我也會在科研匯報中汲取到思想精髓和科研態(tài)度。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開始準備課題研究,因為在初中階段接觸過信息學,因而對與生物信息學更加相關的結構生物學很感興趣,加之在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lián)合中心暑期培訓班了解到結構生物學的重要性及生物信息學的高效,我選擇了結構生物學實驗室,著手表觀遺傳學及組蛋白修飾方向的研究。
高一下學期,我便對表觀遺傳學修飾中的一類——組蛋白修飾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就此確定了研究課題——組蛋白H3 賴氨酸14 位點去乳?;揎椕傅蔫b定。在正式開始研究前,需要閱讀大量文獻并總結成課題背景,這對我而言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從剛開始需要逐字逐句地查詢不認識的專有名詞,到可以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再具體看需要的部分,我的英語閱讀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運用生物信息學技術,我分析了能催化去乳?;揎椕傅男蛄泻徒Y構,對去乳?;揎椕傅孜镞x擇性有了更好的理解。人們常說“實踐出真知”,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到驗證及檢測蛋白質相互作用強弱的實驗方法,在詢問導師的意見后,選擇進行SApulldown 實驗。
我的執(zhí)行導師臧建業(yè)教授、張璇教授和姚雪彪教授給了我莫大的幫助。作為1 名普通高中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在1 個月內完成1 篇對我來說“體量巨大”的英文論文、并用PPT 流利地表達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3 位導師的指導下,我做到了。導師總是不厭其煩地為我解釋原理,張璇教授曾說:我們不一定要做很多實驗,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每一個實驗的原理及為什么要這么做,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明白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才是學習的真諦。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后來,我開始準備國際交流活動的遴選,在導師的指導過程中,臧老師和姚老師總是能將復雜的問題化繁為簡,幫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課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被導師們嚴謹?shù)目蒲芯袼袆印?/p>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英才計劃這座橋梁的連接下,在導師的帶領下,我學會了在科研百花園中“爭奇斗艷”。未來,我會繼續(xù)努力投入科研領域,不為成為“牡丹”,只為做好更閃耀的“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