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年俗段段“古”
春節(jié)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jié),2000多年的南粵文化,形成了廣州人過年特有的風俗和習(xí)慣。本刊與團市委新媒體聯(lián)動策劃,邀請了幾位少先隊員錄制短視頻,講述廣州人過年的風俗,讓更多少先隊員從不同的載體了解傳統(tǒng)年俗,傳承傳統(tǒng)文化。
來 源:廣州青年
攝 像:梁漢深
支持單位:越秀區(qū)少工委 荔灣區(qū)少工委
海珠區(qū)少工委 天河區(qū)少工委
花都區(qū)少工委 番禺區(qū)少工委
年廿八 ——洗邋遢、貼揮春
講述者:越秀區(qū)東山培正小學(xué) 四(5)中隊 馬笑納
越秀區(qū)東山培正小學(xué) 六(5)中隊 馬笑嶸
臨近過年,廣府地區(qū)民間有“年廿八洗邋遢”的傳統(tǒng),即在農(nóng)歷十二月廿八前后進行大掃除,把住處打掃干凈迎接新一年到來。打掃干凈后,勤勞的廣州人就會忙里忙外,在家里張貼新年揮春,代表去舊迎新。揮春的款式很多,除了寓意“福至臨門”的“?!弊謸]春,還有各式各樣祈求新年好運降臨的大字揮春。
比較常見的是樓梯的墻上貼一張“上下平安”的揮春;大門上貼一個“?!弊只蛘呤且粡堌斏竦漠嬒瘢患依镅b飾招財進寶、花開富貴等立體圖形揮春;大門的門楣和兩側(cè)貼上一幅寄托著新年愿望的對聯(lián)。
除夕——年夜飯、逛花街
講述者:廣州市第五中學(xué)初一(9)中隊梁睿翀
除夕夜,廣州人都會一家人整整齊齊吃年夜飯,寓意團團圓圓。廣州的年夜飯不一定在年三十晚上吃,擇好日子,年廿三祭灶后直到年三十都可以舉行。飯桌上必定有幾個寓意好兆頭的年夜飯食材:雞(廣州人常說“無雞不成宴”)、魚(年年有余)、豬手(發(fā)財就手)、生菜(生財)、燒肉(身壯力?。?/p>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千朵萬朵睇唔哂……”這首家喻戶曉的廣州民謠,描述的正是老老少少一家人行花街的情景。金燦燦的年桔、艷麗的蘭花、含苞待放的桃花……一盆盆年花擺放整齊等待市民挑選,市場隨處可見的紅色、金色新春裝飾,以及看花買花的街坊,把人們提前帶入新年氛圍。對廣州人來說,春節(jié)前在花市逛上一圈才算圓滿,寓意新年“行大運”。
年初一——派利市
講述者:荔灣區(qū)西關(guān)廣雅實驗學(xué)校 初一(1)中隊 林嘉茵
廣州市真光中學(xué) 初一(2)中隊 利兆峻
“恭喜發(fā)財,利市逗來”,派利市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環(huán)節(jié)。廣州人把紅包、壓歲錢叫做“利市”,也有寫作“利是”或“利事”。最早的利市其實跟錢無關(guān),始于漢代,是一種類似于錢幣一樣的東西,被當作吉祥物,用紅線串起來,在年三十晚,放在小孩的枕頭下,叫做“壓歲”,后來逐漸演變?yōu)榧t包,表示利市。
務(wù)實樸素的廣州人過年派利市主要講“好意頭”,5元、10元、20元即可出手。年年歲歲,利利是是,平平安安,這就是對親朋好友最好的祝愿。
年初二——開年、回娘家
講述者:天河區(qū)天府路小學(xué) 五(1)中隊 占子越
大年初二這天要吃“開年飯”。廣東人的開年飯,除包括年夜飯種種好兆頭的菜肴外,有些家庭會斬些燒肉,取紅皮赤壯、健健康康之意。
在廣東大部分地方,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親人會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和大家一塊吃飯,許久未見的家人們敘敘舊、話話家常。有些家庭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慶祝團圓。
年初五——迎財神
講述者:花都區(qū)樂泉小學(xué) 四(1)中隊 駱雨茵
“財神到,財神到!”廣東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很多人家里都要舉行儀式,特別是做生意的店鋪會特地邀請舞龍舞獅表演,迎接財神到來,期盼來年得到財神的眷顧。
正月十五——鬧元宵
講述者:番禺區(qū)南華小學(xué)六(4)中隊金俊豪
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又稱上元節(jié)或燈節(jié),時間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是“元宵節(jié)”名稱的由來。
在這天,廣州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傳統(tǒng)湯圓一般是麻蓉餡,用的是黑芝麻,炒香后加入豬油、糖粉拌好。咬開后,內(nèi)餡隨著白色的糯米皮子緩緩流出,很是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