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祥
在每個人的記憶深處,都沉睡著很多往事。它們就像塘底的積沙,當你觸碰到它們,哪怕是不經意的,它們也會頓時醒來,翻騰跳躍。
我有一處舊屋,那是二十多年前購下的鄉(xiāng)政府的舊宿舍。后來,我在縣城購了房,舊屋便就此閑置。因為嫌麻煩,加之新房里擺舊物件總給人格格不入的感覺,我也不想把它租出去,所以很多東西還留在那里。偶爾,我會過去看看,特別是人逾半百,懷舊之緒漸濃。
這日,我又到舊屋,見那矮組合柜積了厚厚的灰塵,便找了一條舊毛巾擦拭。當觸到抽屜時,突然想起里面還放著我上學時的證件和照片,便忍不住打開翻看起來。驀然,一張黑白照片映入我的眼簾,緊接著,一種如獲至寶的欣喜襲上我的心頭。照片是在照相館里拍的,照片上一共四個人。一男一女兩個很瘦的中年人并排站在后面—男人表情輕松自然,嘴角露著淺淺的微笑;女人表情拘謹,睜大眼,并微張著嘴,一副要努力擠出一絲笑來的樣子。一個男孩兒和一個女孩兒并排坐在前面—男孩兒雙唇緊閉,努力地睜著眼,生怕一不小心就眨一下;女孩兒身著碎花上衣,嘴唇微張,顯出熟練的笑容。照片左上角豎寫著“八〇,九”,表明拍攝時間是1980年9月的某天。我看著照片上的每一個人,那記憶深處沉睡的積沙被攪得翻騰跳躍起來。
那天下午放學后,我在學校做了很久的作業(yè),回到家時天已擦黑。奶奶點亮了煤油燈,母親正把紅苕稀飯和酸菜端上桌。
我一邊取下書包一邊問:“今晚怎么吃這么早?”姐姐從她的屋里出來斜了我一眼,說:“話多!”奶奶和父親落了座。父親邊拿起筷子邊說:“快吃飯,吃完了好念你哥的信?!薄鞍。「绺鐏硇帕?!”我驚喜地揮舞著雙手,差點兒跳了起來。飯后,一家人圍著桌上的煤油燈,聽我讀信?!熬磹鄣哪棠獭?、媽,親愛的弟弟、妹妹,你們好……”
哥哥說,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當了班長,還立了三等功,連長還破例借給他手槍拍了相片寄回來。看著相片上英姿颯爽的哥哥,一家人驕傲不已。最后,哥哥說很想念家里人,希望給他寄去一張全家福。父親轉臉問母親:“咋辦?”“我哪里知道?”母親回答。
那時候,有專門走村串戶拍照的人,但來的時間不固定,少則隔三五個月,多則一年半載。于是,父親決定,去縣城照相館里拍。但奶奶走不了那翻山越嶺的路,只好等走村串戶照相的人路過時單拍。
因為從來沒有照過相,我和父母都不知道站位、姿勢、表情。攝影師把我們好一通擺弄,最后,讓我們注視相機,面帶微笑。第一次失敗了,攝影師說我們表情僵硬,并告訴我們心里想著點兒高興的事情,臉部肌肉要放松。父親就對母親說:“你就跟平時一樣就行了。”姐姐對我說:“叫你看相機,你別瞪著相機啊。”第二次開始,攝影師喊:“看我這里,面帶微笑,不要眨眼,一二三!”攝影師拿橡膠管的手一抬一捏,終于大功告成了!照片洗出來,看到自己的樣子,我們都忍不住笑了。父親當過鐵路工人,算是見過世面,所以可以做到從容淡定,笑容恰到好處。姐姐在鄉(xiāng)里的中心校念初中,想來有過多次拍照經歷,不然笑容怎會那么熟練。而母親和我就慘了,死死地盯著照相機,生怕眨了眼,還得努力地做出微笑。只可惜,我和母親的微笑還沒做出來,就被定格了。
照片一共洗了兩張,給哥哥寄去了一張,家里留存了一張。
快到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才收到哥哥的回信。哥哥說,看了家里寄去的照片,父母太瘦了,定是過于操勞,所以他決定退伍回家分擔父母的辛勞。父親卻希望哥哥能在部隊里走出人生的精彩。于是,父親便回信叫他繼續(xù)在部隊好好干。雖然連隊領導也極力挽留,但哥哥還是于次年冬季退伍了。父親為此惋惜至今。
我再一次審視那張老照片。滄桑的父母、活潑的姐姐,以及懵懂的我,雖歷經四十二個春秋,那生動的瞬間卻如發(fā)生在昨日。
我把那張照片拍到手機里,然后小心地放進錢夾,準備拿去給父母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