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凱歌
唐詩是中國詩史中璀璨的一章?!度圃姟分谐ネ忻伞⑴?、女怪和“男子作閨音”的詩,存女詩人詩作五百余首,共有女詩人一百二十五人,按照身份可分為宮廷女子、士族女子、平民女子、女冠娼妓,以及不可考女子五類。宮廷女子包括帝后、宮妃、公主、女官、宮女;士族女子包括士大夫的母、妻、妾、姐妹,以及女兒;平民女子包括商婦、普通征婦,以及勞動婦女;女冠娼妓包括“半娼式”女冠、宮妓、官妓,以及民妓;不可考女子是僅留有詩作和姓名,而無其他資料的女子。與逯欽立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留有姓名的五十三位女性詩人相比,女性詩人的創(chuàng)作到唐代達到了頂峰。
唐代女詩人的“女性意識”指圍繞追求人格獨立這一核心,以追求個人生存權(quán)利為基礎(chǔ),以自我審視、自我批判為條件,以對自身和外物的審美意識為提升,在性別意識的影響下理性認識自我性別和思考兩性關(guān)系。
一、唐代女詩人女性意識的表現(xiàn)
唐代,女子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身和外部條件,逐漸萌生了獨立的自我認知,開始理性思考男權(quán)社會下女性生存的境況,敢于表達內(nèi)心真實世界,勇于反抗不公的對待,追求家庭、社會中平等的地位和權(quán)利。她們的作品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體現(xiàn)出覺醒獨立的女性意識和自身人格閃耀的光芒,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社會平等地位的追求
隨著唐代女子性別意識的覺醒,她們逐漸發(fā)現(xiàn)男權(quán)社會中存在著對女性生存不公平的現(xiàn)象,她們開始為突破封建束縛、爭取自身平等地位作出積極的反抗和斗爭,以期待獲得與男性相同的尊重和平等對待。
其一,突破自身遭受的不公平境遇。天寶宮人的《題洛苑梧葉上》詩云:“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題一片葉,將寄接流人?!钡伦趯m人的《題花葉詩》詩云:“一入深宮里,無由得見春。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毙趯m人的《題紅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睂m女們將深宮幽怨和對自由的向往寫到紅葉上,從御河寄出,渴望與有緣人神交,聊以解憂,這些詩見證了宮人為避免終老深宮而與皇權(quán)進行的主動抗爭。又如,程長文的《獄中書情上使君》詩云:“妾家本住鄱陽曲,一片貞心比孤竹。當年二八盛容儀,紅箋草隸恰如飛。盡日閑窗刺繡坐,有時極浦采蓮歸。誰道居貧守都邑,幽閨寂寞無人識。海燕朝歸衾枕寒,山花夜落階墀濕。強暴之男何所為,手持白刃向簾幃。一命任從刀下死,千金豈受暗中欺。我心匪石情難轉(zhuǎn),志奪秋霜意不移。血濺羅衣終不恨,瘡黏錦袖亦何辭??h僚曾未知情緒,即便教人縶囹圄。朱唇滴瀝獨銜冤,玉箸闌干嘆非所。十月寒更堪思人,一聞?chuàng)翳匾粋?。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罷掃月仍新。三尺嚴章難可越,百年心事向誰說。但看洗雪出圜扉,始信白圭無玷缺?!贝嗽妼懙匠涕L文因夫婿離家求取功名,被歹徒強暴逼迫不從,反遭誣陷入獄,在獄中寫此長詩鳴冤,以“孤竹”“匪石”“白圭”自比,表明了長文的不屈氣節(jié)和所受的冤屈,最終她脫離入獄的困境得以昭雪。
其二,介入傳統(tǒng)男性題材寫作。唐代女性詩人不將題材局限于閨怨詩,轉(zhuǎn)而使用男性詩人常用的創(chuàng)作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想以此獲得社會中男權(quán)文化的承認與尊重,其詩具體可分為四種:詠史詩、酬唱應制詩、即事詩,以及題物詩。五百余位女性的詩作中,真正以“懷古”命名的,僅有劉瑤的《闔閭城懷古》一詩,詩云:“五湖春水接遙天,國破君亡不記年。惟有妖娥曾舞處,古臺寂寞起愁煙。”詩人立于闔閭城,空見古臺寂寥,它見證的輝煌歷史早已隱匿于歷史長河,感慨世事變遷、白駒過隙。酬唱詩則以女冠娼妓之作為主,其中又以薛濤為最佳?!冻甓派崛恕吩疲骸半p魚底事到儂家,撲手新詩片片霞。唱到白蘋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贈段校書》云:“公子翩翩說校書,玉弓金勒紫綃裾。玄成莫便驕名譽,文采風流定不如。”前一首是對杜牧《題白蘋洲》的唱和,后一首是薛濤對多年好友段文昌之子段成式的勸勉。應制詩則主要由宮廷女官寫成,如上官婉兒的《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內(nèi)殿出翦彩花應制》就是韻律相協(xié)的五律應制詩。魚玄機的《暮春即事》見暮春時節(jié)人間萬種煙火氣息,他人喧囂和自身寂寥的失落以及春殘的淡淡哀傷最終凝在紙上。廉氏的《峽中即事》于清秋時節(jié)船行至三峽,獨鳥孤猿不成聲,但聞驚濤拍岸流水濺濺,日暮停泊渡口,怎么承受得住長夜的思念呢?題物詩中前蜀徐太后的《題金華宮》、徐太妃的《題天回驛》,是晚年游歷青城山之作,洋溢著幸福與安樂。誰氏女的《題沙鹿門》詩云:“昔逐良人去上京,良人身歿妾東征。同來不得同歸去,永負朝云暮雨情。”該詩則是慷慨悲壯的邊塞之作,寫夫君戰(zhàn)死邊疆,征婦只得孤身歸家的孤苦無依。
其三,與男性平等交往。宋若華的《嘲陸暢》中有“十二層樓倚翠空,鳳鸞相對立梧桐。雙成走報監(jiān)門衛(wèi),莫使吳歈入漢宮”,以“吳歈”戲諷陸暢官話吳音重。此詩不同于以往女性對男子過分敬重依從的態(tài)度,以平等的同僚關(guān)系作詩戲贈。晚年的薛濤更為關(guān)注政事,作有《籌邊樓》詩:“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痹娙艘砸环N幕僚身份,勸諫新來蜀地的軍將要加緊軍事防御,時刻關(guān)注異族舉動。蜀主幾經(jīng)更迭,而薛濤一直在這里,新來的西南長官若想了解蜀地治理、人文風情等,總要先去拜訪薛濤,預知蜀地事,先以問薛濤。
(二)對傳統(tǒng)家庭不公現(xiàn)狀的抗爭
唐代女子的女性意識在家庭中主要體現(xiàn)為婚戀觀的改變。女子在傳統(tǒng)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模式下,勇敢地表達出對愛情和自由婚戀的向往與追求,試圖爭取婚姻自主;還體現(xiàn)出對婚姻愛情的理性思考和對丈夫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甚至出現(xiàn)了“合理主義”夫妻關(guān)系的初步嘗試。
其一,在原生家庭中,女兒對父母強權(quán)專制的抵抗。晁采作《子夜歌十八首》,首首寫盡對竹馬文茂的相思。詩中有云:“寄語閨中娘,顏色不常好。含笑對棘實,歡娛須是棗。良會終有時,勸郎莫得怒。姜蘗畏春蠶,要綿須辛苦。”又云:“信使無虛日,玉醞寄盈觥。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相思百馀日,相見苦無期。褰裳摘藕花,要蓮敢恨池?!贝嗽娪小段髦耷愤z風,以“棗”“綿”“晴”“蓮”“池”等諧音字寫出繾綣愛意,字里行間滿是對情郎的愛戀和依存,二人的“自由戀愛”最終爭取到雙方父母的認同,有情人終成眷屬。王韞秀身為“五姓女”卻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嫁給出身貧寒的元載,后來元載拜相,韞秀作“相國已隨麟閣貴,家風第一右丞詩。笄年解笑鳴機婦,恥見蘇秦富貴時”一詩寄給家人,借蘇秦典故諷刺家人當年的嫌貧愛富,這背后暗含的是女詩人對封建婚戀觀一次突破性的反抗和挑戰(zhàn)。
其二,新組家庭中,妻妾對不公平夫妻關(guān)系的反叛。唐玄宗的梅妃作《謝賜珍珠》,詩云:“桂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詩中嚴詞拒絕了帝王的不公平對待和指縫里施舍的點點愛意。校書郎妻崔氏出嫁時夫君年歲已高,作《述懷》一詩,“不怨盧郎年紀大,不怨盧郎官職卑。自恨妾身生較晚,不及盧郎年少時”遣懷自嘲,我不開心不是因為你年紀大、官位低,而是怨我自己生得晚,沒見你風華正茂時。更有一奇女子孫氏,作有《白蠟燭詩(代夫贈人)》,詩云:“景勝銀釭香比蘭,一條白玉偪人寒。他時紫禁春風夜,醉草天書仔細看?!边@首詩有個“題解”—“代夫贈人”,竟然是代替其丈夫回贈友人,這堪稱家庭中夫妻擁有平等地位的先聲。
(三)自我認知的獨立自覺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既指覺察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象等,又指判斷評估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和人格特征。具體到詩中可以表現(xiàn)為自覺以不同于男性附屬品的獨立女性視角對自我價值的認知肯定,進而可以表現(xiàn)為對其他同性優(yōu)秀特質(zhì)的贊美欣賞。
其一,自我價值的獨立認知。武則天的《曳鼎歌》云:“羲農(nóng)首出,軒昊膺期。唐虞繼踵,湯禹乘時。天下光宅,海內(nèi)雍熙。上玄降鑒,方建隆基?!薄岸Α笔菄抑粮邫?quán)力的象征,武則天作歌以“曳鼎”,題目上就直言稱帝的野心和抱負,詩中先歷數(shù)伏羲、神農(nóng)、黃帝、少昊、堯、舜、禹、湯上古賢君順承即位的合理性,然后寫治下百姓安居,最后寫登基是上承天意,中受高宗托付,下得民心,展露了她強烈的政治自信和自我認同。魚玄機的《游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云:“云峰滿目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痹撛姳硎隽丝沼性姴艆s不能像男子一樣參加科舉、建功立業(yè)的遺憾,體現(xiàn)了渴望同男子一樣有所作為的訴求。
其二,對其他女性的贊美與欣賞。楊玉環(huán)作《贈張云容舞》,詩云:“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痹娭胁涣吖P墨地贊美了侍女張云容的容貌和舞姿,體現(xiàn)了對其舞蹈藝術(shù)價值的賞識與贊嘆。薛馧作《贈鄭女郎》,詩云:“艷陽灼灼河洛神,珠簾繡戶青樓春。能彈箜篌弄纖指,愁殺門前少年子。笑開一面紅粉妝,東園幾樹桃花死。朝理曲,暮理曲,獨坐窗前一片玉。行也嬌,坐也嬌,見之令人魂魄銷。堂前錦褥紅地爐,綠沈香檻傾屠蘇。解佩時時歇歌管,芙蓉帳里蘭麝滿。晚起羅衣香不斷,滅燭每嫌秋夜短?!痹娭邢纫浴昂勇迳瘛北扔鬣嵟?,再贊其演奏箜篌的高超技藝,繼而言其青春貌美,嬌艷若桃李,最后描寫鄭女郎的日常起居生活。全詩塑造了一個嬌憨可愛、貌美無雙的青春女兒形象。女詩人筆下的女子總是有著別樣的美。
二、唐代女性意識高漲的原因
唐代女性意識高漲的原因在于唐代經(jīng)濟發(fā)達、政策開明、胡俗盛行和女冠之風的影響,社會寬容度和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生存空間擴大。盡管這一意識仍然受到封建男權(quán)束縛,處于不自覺和自覺兼而有之的懵懂狀態(tài),但仍顯示了唐代女性的獨特風采。
(一)經(jīng)濟實力強盛
唐代社會發(fā)達,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得到充足發(fā)展,相繼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兩個國力極其強盛的時代。物質(zhì)生活的極大滿足和社會政策的開明開放使人們的思想活躍開放、心胸開闊,使社會呈現(xiàn)欣欣向榮的開放包容氣息,有唐一代對女性的寬容度較高。
(二)政治政策開明
唐代經(jīng)濟實力的極大提升,積極促進了政策的開明開放。唐代人是西涼國的后裔,本身具有北方胡族血統(tǒng),妻族、母族又多為鮮卑貴族,鮮卑、突厥等北方胡族的女性比傳統(tǒng)漢族女性更加獨立,在家族中更有地位,因此唐代對女性也較為尊重寬容。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是以男性為主導的封建社會中女性權(quán)力、地位、聲望的制高點。在此期間,她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代女性的地位,促進了女性意識萌芽的產(chǎn)生??婆e取士打破了世家門閥的教育壟斷,唐時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受教育程度高,是唐時女子能夠準確地用詩表達出想要表達的意識的基礎(chǔ),唐代女詩人的詩題材廣闊、內(nèi)容多樣、體裁全面、無體不備。
(三)社會風氣開放
唐時社會胡風盛行,兩性觀念較為開放。女子離婚再嫁、夫死改嫁是常事,公主們再嫁或三嫁的人達二十三人,有的甚至豢養(yǎng)面首。倫理觀念的淡薄,使社會對女性的寬容度更高,減輕了女性的壓力和束縛。唐代女性不必深鎖空閨,可以與外界進行交流,女性開始思考社會賦予的責任義務,開始大膽直白地剖視內(nèi)心。
(四)女冠之風盛行
唐代尊道教為國教,給予道教修行者眾多優(yōu)惠政策。道教強調(diào)陰陽平衡,注重自然人倫和人之本欲,女性可以借此擺脫傳統(tǒng)家庭的束縛和社會壓力,過更加安逸自由的生活,因此唐代女性大量入道,以致出現(xiàn)了女冠之風。女冠生活使得部分女詩人有了實際的安身之所,打破思想枷鎖,有了寄托才情的文化氛圍,使唐代女子更可能理性地認識自我、思考自我,從而能真實地表達自我。
唐代經(jīng)濟空前繁榮,政治開明,社會風氣自由,思想活躍,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有更多的時間、精力、能力感悟自我并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盡管唐代女子的反抗對社會影響甚微,但她們將對命運不屈的抗爭寫進字里行間,這就使唐代女詩人的詩歌作品得以充分體現(xiàn)出當時女性為追求獨立人格和平等地位而作出的卓絕努力和不屈奮斗。隨著卷帙的展開,一個個鮮活而生動的女性形象躍然紙上,向后人幽幽訴說著遠去千年卻熠熠生輝的大唐風韻和女兒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