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Night
我們說“月兒彎彎像小船”,又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兩個月亮是同一個月亮嗎?當然是!因為“月有陰晴圓缺”,不同的日子里,我們看到的月亮形狀也不一樣。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1. 準備一個光源(可以是臺燈或手電筒),一個圓球,一個黑暗的房間;
2. 保持房間黑暗,只打開準備好的光源,把圓球的一面照亮;
3. 從不同角度去看圓球,你就能看到不同形狀的“月亮”了!月亮就是這樣,在繞著地球公轉(zhuǎn)的過程中,從地球上看上去,它逐漸改變著與太陽的角度,出現(xiàn)圓缺變化。月亮的暗面其實是太陽沒有照到的地方。我們看到的月亮形狀變化就叫作“月相”。
不同形狀的月亮有不同的名稱,我們這樣稱呼它們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月亮一定是在農(nóng)歷十六那天才最圓嗎?不是的。月亮有可能在農(nóng)歷十五、十六圓,也有可能在十四、十七圓。
在21世紀的100年里, 一共有1237次滿月。其中,“十六圓”次數(shù)最多,有579次;“十五圓”有463次;“十七圓”有188次;只有7次是“十四圓”,非常罕見。
月亮在新月前后一兩天的形狀是一條非常細的月牙,離太陽又很近,很難看到。只有天氣非常好的時候,在日落后或日出前很短的時間內(nèi)才能看到,并且需要敏銳的視力。和小伙伴們比比誰能看到最細的月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