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顏言 熊 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當前,新興技術快速發(fā)展,人們在利用新技術收集、分析、使用數據的同時,個人信息安全也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威脅,讓人們變成了互聯網上的“透明人”。為應對新時代的新挑戰(zhàn),《民法典》在人格權編設立了專章來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作出了非常詳細的規(guī)范。本課依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要求,圍繞《民法典》中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生活實際和成長需求,講解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培養(yǎng)法治意識、具備法治思維,樹立法治信仰、提高法治素養(yǎng),最終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意識、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但由于學習到的法律知識不多,再加上社會經驗不足,普遍缺乏法治意識和維權觀念。這要求教師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對法治事件、現實案例和常見法律問題進行分析,讓其逐步增強守法維權意識,進而了解、認同、敬畏、踐行《民法典》。
1. 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的生活化教育理念。
2. 以活動建構課堂,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重體驗和感悟的活動課程觀。
3. 倡導學習方式的變革,注重知識的生成,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識建構觀。
1. 通過信息甄別活動和法律知識講解,知道《民法典》對個人信息權利的界定,了解權利受到侵害后公民可以使用的維權手段,明確《民法典》中關于保護個人信息的原則,培養(yǎng)法治意識。
2. 通過分析生活案例、討論法律問題,增強提高依法規(guī)范自身行為、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法律途徑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精神,提高法治素養(yǎng)。
3. 通過分析案例和體驗活動,明白《民法典》在推進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并認同《民法典》對公民生活的深刻影響,從而形成尊重、敬畏、踐行《民法典》的意識,樹立法治信仰。
1. 教學重點:了解《民法典》中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規(guī)定,以及個人維權手段。
2. 教學難點:理解并認同《民法典》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作用,并自覺在生活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導入】
教師:前一陣子,老師接到了這樣一通電話——
(播放音頻)“老師,您好!我是初一的小蕓。我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煩事,特向您請教。開學后,我在某教育應用程序(APP)上填寫了我的姓名、電話、年齡、教育背景等信息,不久之后便頻繁接到推薦網課和培訓班的騷擾電話。在這些電話里,對方不僅叫得出我的名字,甚至還知道我讀哪個學校、在哪個年級,我媽媽也收到了冒充我同學發(fā)來的詐騙短信……我覺得自己現在就像個‘透明人’,誰都知道我的個人信息……”
教師:同學們,你們有過類似的經歷嗎?請說一說你們所經歷過或聽說過的有關個人信息泄露的事。
學生1:我有一次在學校門口遇到有人邀請我登記個人信息,然后送我小禮物。結果,我登記信息后,就開始不斷收到推薦補習班的騷擾短信和電話。
學生2:我有次將手機接入了不需要密碼的免費無線網絡,結果電子支付密碼被盜,幸好銀行卡里沒存太多的錢,否則損失慘重。
學生3:我父母在購房中心看房子時登記了電話號碼,之后就不斷接到各種陌生房產中介打來的推銷電話。
教師:看來在信息時代,個人信息泄露是每一個人都可能遇到的情況。民有所呼,法有所應。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推動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歷史性時刻?!睹穹ǖ洹酚脤U聦﹄[私權保護和個人信息保護作了相關的規(guī)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翻開《民法典》,開啟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之旅,不做數據時代的“透明人”!
【第一篇章:學“典”明理】
教師:說到個人信息保護,你們知道什么是個人信息嗎?請同學們來做一做“信息甄別員”,快速搶答以下內容是否屬于小蕓的個人信息。
① 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微信、QQ等;
② 文具、書籍、床頭柜、電冰箱、電視機等;
③ 手機定位、車輛行駛軌跡、租車記錄、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記錄等;
④ 淘寶投訴電話、學校地址、雜志投稿郵箱等;
⑤ 人臉、聲紋、指紋、虹膜、基因等。
學生:①③⑤屬于個人信息,因為能夠通過這些信息內容識別出特定的人;②不是個人信息,因為這些東西沒有附著信息內容;④不是個人信息,而是社會公開信息。
教師:同學們的判斷非常準確。請大家翻開《民法典》,閱讀其中對個人信息的界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規(guī)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guī)定。”
教師:那么,在生活中遇到個人信息被侵害的情況后,我們該怎么辦呢?此前,小蕓在網上搜索了許多與個人信息泄露相關的新聞報道,發(fā)現社會上不少公司和機構都存在過度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
【第二篇章:以案說“典”】
(展示案件)2019年2月,黃女士與朋友在聚餐閑談時,突然被對方問起自己是不是腸胃不適。黃女士非常驚訝,她確實身體不舒服,但并沒有將這一情況向任何人透露過。朋友說她是在某讀書APP中發(fā)現黃女士閱讀了大量與腸胃保健相關的書籍才判斷黃女士腸胃不適的,因此出于關心便向黃女士詢問。打開朋友說的讀書APP后,黃女士驚訝地發(fā)現,該APP不僅未經許可獲取了她的微信好友關系,還自動關注了同時使用該讀書軟件的微信好友,即使取消相互關注,對方仍能查閱自己的閱讀信息。見狀,黃女士越想越不安……
教師:同學們,為什么黃女士會如此不安?個人信息泄露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危害?
學生1:生活安寧受到侵擾,個人隱私被侵犯。
學生2:可能威脅個人財產安全。
學生3: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如普遍存在,會給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埋下隱患。
教師:個人信息被侵害會帶來諸多危害,那么請你來支支招,告訴黃女士該怎么辦才能避免個人信息被侵害。
學生1:卸載軟件。
教師追問:這樣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某些APP侵害個人信息的現狀嗎?
學生2:和這個讀書APP的客服聯系,看能不能解決信息泄露的問題。
學生3: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
教師補充:可以向工信部、公安部、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反映情況。
學生4: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教師:看來同學們都非常有法律常識!法律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不受侵害,當公民的個人信息遭到非法侵害時,我們可以通過與當事人協商、向法律服務機構尋求幫助、向有關部門(工信部、國家網信辦)投訴、向公安機關報警、向人民法院起訴等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
(展示案件結果)黃女士通過訴訟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2019年5月,黃女士以侵害個人信息為由起訴某讀書APP的運營方。2020年7月30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對此案進行一審宣判,認定該APP在未經用戶有效同意的情況下獲取其微信好友關系,并使用戶自動關注微信好友,還向共同使用該軟件的微信好友默認開放該用戶的讀書信息,構成對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法院判決APP運營方停止利用APP收集、使用原告微信好友列表信息的行為,并刪除軟件中留存的原告的微信好友列表信息,向原告書面賠禮道歉,連帶賠償原告公證費6,660元。
教師:該讀書APP的運營方在軟件版本迭代中進行了調整。在后續(xù)版本中,登錄注冊和信息授權已經被拆分成兩個步驟,而信息授權即使被拒絕也完全不影響用戶使用該APP。有專家認為,黃女士的勝訴以及軟件產品的調整和整改是國家為了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所釋放的積極信號,開創(chuàng)了互聯網行業(yè)保護個人信息法治化發(fā)展的新局面。
教師總結:不斷增強的公民法治意識、國家機關的嚴格管控、不斷完善的法律制度,全方位構筑起了個人信息保護的法治屏障。小蕓的問題解決了,但在數據時代,每天仍有大量公民的個人信息存在被非法獲取、使用的風險。不做數據時代“透明人”,就需要我們不僅要學法、用法,更要護法、傳法。
【第三篇章:與“典”同行】
教師:為增強大家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我想請你們來當一天的“法典宣傳員”,和其他同學組成小組,一起合作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1. 小組1以“公共無線網絡要慎連,不明鏈接要慎點;個人信息若泄露,善用法典來維權”為宣傳標語制作海報,進行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普法宣傳。
2. 小組2以“個人信息,法典護航;你我齊行動,共創(chuàng)好生活”為宣傳標語制作海報,進行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普法宣傳。
教師總結:感謝同學們的精彩展示!國泰于法正,民安于律清?!睹穹ǖ洹窞槲覀儞纹饌€人信息的保護傘,構筑起個人信息的防火墻。我們更應知法于心,守法于行。希望同學們不僅在今天的法治小課堂、更要在未來的社會大展臺上真正行動起來,成為《民法典》的積極宣傳者、忠實遵守者和堅定捍衛(wèi)者!不做數據時代“透明人”,讓法治之光點亮未來!
【點評】
首先,該課依照“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的生活化教育理念,以各種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的案例為話題,引導學生了解《民法典》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規(guī)定,實現了法律知識講解與現實生活的結合,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了法律并不遙遠,法律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其次,該課重視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建構,通過學“典”明理、以案說“典”、與“典”同行三個篇章,把活動作為開展教學設計和承載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切實做到了“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設計內容化”,并且法治主題突出,邏輯思路清晰,節(jié)奏鮮明、推進感強。
再次,在教學中,教師努力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將以案釋法與情景教育有機融合,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在合作探究與交流分享中學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最后,該課重視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與落實,通過引領學生做“信息甄別員”“法典宣傳員”等,讓他們在活動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進而了解法治知識,學會維權方法,由此養(yǎng)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
點評人:熊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