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衍強
白水江邊的牛街古鎮(zhèn),規(guī)模僅次于云南彝良縣城的北大門,是線裝的古籍,整齊、典雅,還帶石刻的插圖。古鎮(zhèn)頭戴青瓦的王冠,身穿岑宮寺和萬壽宮的霓裳。明清的花樓,在飄搖的風雨中早就春夢無痕,只有四合院里的水井,還在用浪花朗誦民國的事情;只有青石板上的馬蹄印,還回響馬幫遙遠的鈴聲。
明正德十六年,牛街果稠設白水江簸酬長官司?,F(xiàn)在可以憑吊的是清乾隆四十九年建造的牛街衙署的圍墻殘垣和建署碑刻。在甘家壩,有一座飽經滄桑的石拱橋,弓起道光年間的脊背。在牛街木瓜樹,安葬著藝術大師陳守仁的骨灰。陳守仁不是牛街人,但在牛街長大,并且永遠同白水江連在一起。這位能書善畫精于微雕的藝術大師,作品精雕細刻,無可挑剔。有民國25年媒體說:“陳守仁之牙雕中山先生像……細刻《興中會宣言》……全像記一萬二千四百多字。字體細小,有如針頭,用一百倍放大鏡視之方顯。字跡分明而勁秀。觀者以為神技?!币苍S是白水江能容納百川之流和它的博大與深厚,陳守仁在昆明病故后,家人遵其遺愿將骨灰護送回牛街安葬。
牛街緊挨四川,受四川文化的影響,牛街的民居、茶館、飲食、藝術、方言都帶有濃濃的川味。清乾隆中期,牛街城隍廟經常演川戲,并從四川學到了一種由巫師跳神的端公戲。逢年過節(jié),牛街也像四川人一樣舞龍燈、獅燈、車燈、牛燈、豬燈。牛街人還將智慧表現(xiàn)在文化層面上,中耕夏鋤時,他們有勞動的音樂——打鼓草。因為白水江流入四川,所以牛街比較開放,人很聰明,姑娘也長得漂亮,做生意也比彝良別的地方早,而且做得活。
在沒有橋梁的年代,人們渡河的工具主要是竹筏。在今天,白水江上的竹筏仍是一道誘人的風景。從此岸到彼岸,白水江上撐竹筏的村婦,像鼓滿風的藍帆,豐腴地立在船頭,用與四川相似的云南方言,唱起優(yōu)美得走了調的白水江情歌,或者把李伯清式的散打評書,撒進江里。白水江是彝良唯一的一條通航的水路,直到1968年通公路后江上才消失了船影。始建于1936年的牛街馬鞍山鐵索橋是彝良最早架設的一座鐵索橋,像彩虹一樣飛越激流,不知馱運過多少商隊和馬幫。直到今天,白水江上還有7座鐵索橋。當白水江上建起好幾座石拱的或者鋼筋水泥的大橋時,人們正沿著河流進行貿易活動。牛街,是一個商賈云集的據點。
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牛街古鎮(zhèn),地處滇川邊界,“拉不完的昭通貨”在這里集中,“填不完的敘府城”從這里啟運,是云南入川的要沖。在這里,能充分體驗到“上云南、下四川”的奇特地理現(xiàn)象,感受到巴蜀文化與古滇文化交相輝映的歷史和風情。
2005年8月彝良縣邀請一群中國作家走彝良,感受最深的就是牛街古鎮(zhèn)風情。始建東漢時期的牛街古鎮(zhèn),保留較好的明、清時期所建民居還有400多間,其中名院豪宅還有6處,中西交融的四合院兩處,其建筑風格迥異,工藝精湛且有文化韻味。劉醒龍一邊觀看,一邊向老人們打聽當年牛街馬幫的傳說。徐坤驚嘆:“真沒想到,牛街古鎮(zhèn)的民居民俗如此獨特!”他們踩著青石板,走進古老的四合院,與娃娃們合影,與手提鳥籠的男子合影,然后坐在他們中間拉家常。到了一幢很高的建筑前,舒婷聽說是過去的花樓,興沖沖地上到最頂層從窗口里往外搖扇子。劉醒龍經過一個小攤前,買了兩只姑娘扎辮子用的橡皮筋。徐坤動情地說:“踏進牛街,就踏進了有文化氛圍的地方。”劉醒龍說:“彝良是水做的,有水的樸實、溫情、純潔和水的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笔骀谜f:“走在牛街的街上,我們能夠感受到歷史發(fā)展的進程。我們在這里真想留一點時光,好想也能跟時光一樣靜止在這樣一個千年古鎮(zhèn)?!?/p>
牛街人建會館、修廟宇,大興文蔚之風。金碧輝煌的廟宇,不僅是牛街風光的亮點,更是牛街文化發(fā)達的象征。廟內詩聯(lián)林立,不失名言佳句。建于乾隆四十八年的萬壽宮是最大的一座,1936年在內設立“云南省彝良簡易師范學校”,后辦牛街中學。廟內有一聯(lián)很是有趣:“鐵柱砥中流,鎖定蛟龍安白水;金丹傳妙藥,濟成雞犬上青天?!?/p>
乾隆年間,牛街建分防縣治,首任知事龔國用是個詩迷,常以詩會友。趙州人王輅,時任鎮(zhèn)雄州學正(相當于教育局長),與龔國用交情甚厚,常到牛街做客,寫牛街的詩頗多。龔國用知識淵博,牛街署衙剛建成,鎮(zhèn)雄知州就把編纂《鎮(zhèn)雄州志》的重任交給他,他辛苦勞作,完成《乾隆鎮(zhèn)雄州志》,內容包括鎮(zhèn)雄、彝良、威信三地的首部志書。龔國用詩詞頗多,今存親筆《牛街建署碑》,文筆犀利,墨跡豐滿。可以說,自牛街建署后,領頭人牛街府知事龔國用開創(chuàng)了牛街詩風。以后,歷任官員都有詩作,光緒年間知事陳其昌是個清官,善詩寫文,詩作豐厚,曾有《白云仙影》一首,最后兩句“攬勝漫云誇自得,民巖可畏惕當躬?!闭f的是當官不要妄自尊大,要時常檢點自己,不要違背人民意愿,要為民躬行。
牛街酒肆茶樓多,布滿名人詩畫,走進這些場所,猶如走進一個詩畫世界。牛街最有名的是“臨江茶社”。茶社臨江依山,綠樹懷抱,古柏參天,大門前一幅楹聯(lián)耀人眼目:“云封渡口波連樹,霧鎖江頭水接天”。室內窗明幾凈,四壁張掛名人字畫,每天迎送八方來客,飲茶者品茗談心,吟詩賞畫或以文會友。
民國很長一段時期,牛街的詩壇由一些資深的耆老主持。包括毛以亮、陳祖武、徐仲武、曾爾修、曾敏夫、樂鎮(zhèn)藩、曾樹人、陳征延、陳正琳、徐發(fā)俊等。尤以毛以亮、陳祖武的詩文頗豐,陳祖武的《吊水災》一詩,反映了民國二十年六月三十日,牛街暴雨成災的悲慘情景:“滂沱連日正愁懷,居然意外出奇災。駭浪排空千馬去,洪濤折岸萬軍來。漏盡畫樓成水國,天明繡闥已波臺。難民災處難回首,令人閱過有余哀”。在民國年間,牛街早早有了自己的歌,一首是《牛街中學校歌》,歌詞是:“白水江畔,驟云巖前,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水在谷中流,花在巖上香,還有那肥美的田疇,黃金的寶藏。前日的摩劃,今日的榮光,自出錢,自出力,才有學校的前創(chuàng)。昔日是多么的繁榮??!難道我們甘心讓黑暗的勢力,將它埋葬。守住每個人的崗位,抱定建設的主張,我們一定要努力,我們一定要自強,我們一定要互勉,齊向前,莫拋荒?!绷硪皇资恰杜=诌M行曲》,歌詞是“牛街人,快起來,抱定建設的決心;興教育、辦事業(yè)、重交通,建設現(xiàn)代化的新村??次覀兊陌肃l(xiāng)鎮(zhèn),齊向前,莫停留!天賦的條件,樣樣都齊備,完成是全無有疑問。我們把權力下放給大眾,不管勝與敗,都要向前進!”兩首歌唱響在白水江畔,震蕩高山峽谷,表現(xiàn)了牛街人積極向上,去建設美好家園的精神。
1935年起,牛街創(chuàng)辦了四年制的簡師,繼而又開辦縣立牛街中學。學校教師尚高文、陳季伯、羅文賢、尹信國、方在光等都是寫詩習文的高手。而牛街早就建有詩詞學會,新手老手都有個練詩的場地。牛街出了一部《牛街鎮(zhèn)志》,這是全國少見,云南全省僅有的一部鄉(xiāng)鎮(zhèn)志。牛街詩詞學會出過兩部詩集,載詩詞近千首,唱響了牛街詩詞文化的主旋律。這一代詩人以簡師,牛街中學出來的學生何仕熒、吳正海、魏守禮、饒世昌等人為主。領先人物何仕熒,存詩數十首,并有詩集問世。在他們的帶動下,新潮詩人不斷涌現(xiàn),詩的底蘊越來越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