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月
在發(fā)熱門診中,總會遇到一些患者主動要求輸液,覺得“輸液好得快”。醫(yī)生也希望患者能盡快恢復健康,會選擇對患者最有利的治療方案,但是否輸液主要取決于患者的病情。
下面就為大家普及一下輸液的相關知識。
1.輸液治療并不適用于所有發(fā)熱疾病
發(fā)熱的常見原因主要是感染,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是病毒、細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感冒”,絕大多數(shù)由病毒引起,感冒本身有“自限性”,病程為3~5天,輸液并不能明顯縮短這個過程,卻可能會出現(xiàn)輸液帶來的副作用,如過敏反應、局部靜脈炎等。而常見的上呼吸道細菌感染,口服抗生素往往就能很快控制,體溫2~3天恢復正常,輸液治療也并不能縮短發(fā)熱時間。
2.輸液有一定的風險
首先,輸液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包括過敏反應、類過敏反應、熱原反應(由于藥液中含有熱原,患者在0.5~1小時內出現(xiàn)冷戰(zhàn)、高熱、出汗、嘔吐等癥狀)、局部刺激、溶血反應、心功能不全等。它可能發(fā)生在剛開始輸液時,也可發(fā)生在輸液過程中甚至輸液結束后一段時間。而這些不良反應可輕可重,嚴重的如過敏性休克可能導致死亡。
其次,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輸入的藥液進入人體后,大部分要經過肝臟代謝,最終由腎臟排出體外,這會加重肝腎負擔,嚴重者可能造成肝腎損傷。
此外,輸液過程中如果不注意佩戴口罩,可能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交叉感染。
3.哪些患者需要輸液治療?
一般情況下,醫(yī)生建議輸液治療時,首先是考慮感染比較嚴重,而口服藥效果預計不理想的患者,比如有基礎疾病或肺部感染面積比較大者。其次,當患者因惡心、嘔吐而無法口服藥物,或者嚴重脫水、血壓偏低時,及時補液治療可以迅速改善病情。還有雖然感染不嚴重,但是有糖尿病并且出現(xiàn)酮癥的患者,需要大量補液以消除酮癥。
病情需要是輸液必要性的最重要原則,請一定要遵循醫(yī)囑,由專業(yè)的醫(yī)師依據患者的病情判斷。世界衛(wèi)生組織一直倡導“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給藥原則。千萬不要被“輸液好得快”這種觀念影響,而進行不必要的輸液治療,否則得不償失,個別患者甚至可能因嚴重不良輸液反應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