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筠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學前教育應該審視和思考如何做好立德育人的啟蒙工作。上海市徐匯區(qū)果果幼兒園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學習特點,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取經驗。
在生活中立德
勞動體驗中逐步形成責任意識。在向陽花的種植過程中,大四班的幼兒將向陽花苗移栽到土壤更肥沃的小菜園。幼兒在移栽過程中發(fā)現,用剪刀剪開紙杯取出花苗時很容易將花苗剪斷、澆水太多根會分家、用力過猛花苗會被壓斷,移栽極易失敗。為了取得成功,幼兒小心翼翼地移栽,他們的責任意識在勞動體驗中逐漸形成。
真實情境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春日限定下午茶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好的就餐環(huán)境。幼兒在指定區(qū)域有序地按需文明取餐。就餐時,輕聲交談,不大聲喧嘩。就餐后,幼兒將垃圾投放到指定地方,將座椅歸位后離開。這些看似很小的細節(jié)都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行與修養(yǎng)。
實際操作中學會熱愛與尊重。在種黃瓜活動中,幼兒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搭建暖棚、搭建瓜架,歷經4個月的精心照顧,才收獲了果實。幼兒經過采摘、清洗、切片后將處理好的黃瓜送到廚房加工。午餐時,幼兒細細品味自己種的黃瓜,覺得特別好吃。在實際操作和感知中,幼兒逐漸意識到食物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食物、熱愛大自然。
在生活中育能
問題驅動閱讀興趣。每一項活動開展之前,幼兒都有許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的幼兒和父母一起在網絡上尋找答案,有的幼兒閱讀教師提供的有關書籍。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通過不同的渠道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帶著問題閱讀的過程中,幼兒不僅收獲了答案,還提高了閱讀能力。
興趣推動“前書寫”能力養(yǎng)成。在探秘百果園的樹、百果園尋鳥、邂逅螞蟻、黃瓜成長記、微笑盛開的向陽花、探秘小金橘等活動中,幼兒用畫筆記錄問題、記錄發(fā)現、記錄計劃、記錄倡議等。幼兒通過涂鴉、圖畫、符號、書寫漢字等形式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認知,為小學后正式書寫所需要的手部力量和精細動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任務驅動交往合作。在需要完成采摘、搭建等任務的時候,幼兒發(fā)現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的過程中,幼兒通過不斷地交流、溝通、嘗試,學會傾聽、協商。
在實踐中思考
強意識。我們要有意識地挖掘每個活動中的育德價值,抓住每個活動的育能契機。比如“探秘柚子”活動,引導幼兒用柚子皮自制酵素,提升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找興趣。幼兒在活動中的真情投入源于興趣,我們要挑選出幼兒熟悉的、開放的、有趣的、具有探究性的內容,助力幼兒在具體的探索、操作中積累經驗。
創(chuàng)環(huán)境。我們應讓幼兒在真體驗中發(fā)展生活能力。比如活動中教師提供了蜂蜜柚子茶、小勺子、杯子和熱水。幼兒發(fā)現小勺用過后不能放回罐子,因為不衛(wèi)生,也不方便其他幼兒使用,于是他們動腦思考并為勺子找到了合適的存放處。
勤關注。學前幼兒由于年齡小,對一件事情的興趣度很難持久,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關注。比如種黃瓜活動歷時4個月,教師每天至少去看兩次,幼兒常常和教師一同去觀察。堅持觀察、看到變化、發(fā)現驚喜,維持了幼兒持續(xù)參與活動的興趣。
善引導。教師應嘗試“放手”“觀察”“理解”。比如,在“品嘗蜂蜜柚子茶”活動中,起初的活動重點是品嘗。教師在觀察中發(fā)現,幼兒每次都會在小杯子里放一大勺蜂蜜柚子。這樣沖泡出來的柚子茶好喝嗎?喝了以后健康嗎?順著教師的問題,幼兒開始嘗試在沖泡時減少蜂蜜柚子的量,逐漸積累了沖泡飲品的經驗。
生活就是日常中的點點滴滴,我們挖掘日常小事的教育價值,推動幼兒快樂成長。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