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
摘要:近年來,電話咨詢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心理援助渠道,全國不斷建設心理援助熱線,旨在幫助更多有心理援助需求的人群。實踐證明,在熱線咨詢中使用系統(tǒng)式問話,具體包括正向解讀、奇跡提問、循環(huán)提問、假設性提問等技術(shù),能幫助電話來訪者開啟看待問題的新視角,拓展解決問題的空間,收獲希望。
關(guān)鍵詞:系統(tǒng)式問話;電話咨詢;正向解讀;奇跡提問;循環(huán)提問;假設性提問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5-0042-02
自2022年加入新一批962525上海市心理熱線志愿者隊伍,我做了近百個電話咨詢,通過電話這頭的共情理解、支持陪伴,幫助電話那頭的來訪者度過一個又一個低落的時刻,與之共同探索生活中新的可能,為之注入充滿希望的期待。在進行熱線咨詢時,我常常使用系統(tǒng)式問話,用不一樣的思維模式進行提問,或正向解讀,或奇跡提問,或循環(huán)提問等,逐漸打開電話來訪者思考問題的新視角,開啟問題解決的新方向。
一、正向解讀
癥狀往往具有多重含義,人們常常受困于對癥狀的消極解讀。系統(tǒng)式咨詢認為,癥狀是具有積極意義功能的,可能是應對當下困難的一種方式,也可能是在人際互動中的一種表達等。正向解讀,就是嘗試探索對癥狀的不同理解,將癥狀改釋為對來訪者生活更有積極意義的解讀。
在熱線咨詢中,來訪者常常帶著各種癥狀來電。在一次咨詢中,一位教師來訪者這樣講述她的故事:她因為生病不得不在家中休養(yǎng),內(nèi)心非常焦慮,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不知該如何生活。因為和長輩共同居住,所以當自己想要睡個懶覺、吃個零食時,很害怕不夠自律的生活會遭到長輩指責,偶爾也會自我批評。預約的醫(yī)生門診是在一周以后,在等待的這一周時間里,她不知該如何自處。
在得知來訪者已經(jīng)工作了十多年,且在工作中一直兢兢業(yè)業(yè)時,我嘗試對“焦慮的一周等待”進行改釋:“你可將去醫(yī)院就診前的這一周等待,看作對自己勤勞工作十多年的一次大假,你已經(jīng)辛苦這么久了,工作也做得很不錯,你太值得擁有這一次大假了。在放假期間,你可以盡情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節(jié)奏安排,很多人在假期里會出游玩耍,或者就在家‘擺爛,有的人在假期里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愿意自己做飯就自己做,不愿意的話就叫外賣。當然也可以刷劇看片,或者讀書充電??傊?,我覺得這是屬于你的一次大假,你值得好好享受。”電話那頭的來訪者聽到這番話,一下子笑了,用輕松的語調(diào)回應道:“是啊,這是我的假期,我可以好好度假了。這樣想讓我一下子就覺得輕松了,沒那么多負擔了?!?/p>
還有一位電話來訪者當時因為新冠陽性獨居在家,抱怨政府對獨居人士的支持有限。對于他的抱怨,我進行了這樣的改釋:“我想你的這些抱怨是對自己的一種珍視,關(guān)心自己的安危,想各種辦法讓自己得到更多、更好的照顧。同時,你也很有同理心,你還擔心和你有同樣狀況的人群,你很有愛心,很有責任心?!边@番改釋中,抱怨的來訪者被正向解讀為有責任心的來訪者,于是接下來的電話咨詢中,我們就開啟了如何做才是對自己更有效的負責、如何利用社區(qū)資源與他人互幫互助的探討。
二、奇跡提問
電話來訪者有時候被困在了一個艱難的階段,他們被固著在這個狀態(tài)中,所有的力氣在與這些困苦不斷掙扎中消耗殆盡,他們從未想過如果狀況變好、如果一切順利度過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奇跡提問,就是引導來訪者想象未來狀況得到改善的情境,想象未來美好的場景,慢慢給其注入希望,使之有具體的期待,有改變的方向。
在電話咨詢中,當來訪者的講述告一段落并建立咨詢的大方向后,我會使用奇跡提問:“如果這通電話結(jié)束后發(fā)生了奇跡,你的一切苦惱都不見了,電話中談及的所有問題都不見了,那你的生活會有什么不一樣?你會從哪里發(fā)現(xiàn)奇跡發(fā)生了?你身邊的朋友、親人會從你的哪些行為表現(xiàn)中覺察到?奇跡發(fā)生后,你在工作中的人際互動會是什么樣的?誰會發(fā)現(xiàn)你的不同?你會注意到你的家人因為你的改變而有什么不一樣的回應?這些不同,對你來說哪些是重要的、有意義的?為什么這很重要?”
奇跡提問是一個“未來導向”的問句,它給予來訪者一個空間,使之形成一個“問題不存在時刻”的圖像,促使其思考各種可能性的發(fā)生。在奇跡提問之初,來訪者可能一下子無法進入想象,拒絕或者回答“不知道”,這個時候我會放慢語速,回應“這確實有些困難”,溫柔地請他“猜猜看”,持續(xù)鼓勵來訪者慢慢形塑出未來導向的愿景與目標。在奇跡提問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將焦點落在可觀察到的行為上,通過攝像機視角進行具體化,嘗試加入關(guān)系詢問或者互動序列。
三、循環(huán)提問
循環(huán)提問是系統(tǒng)式咨詢的經(jīng)典技術(shù),在家庭咨詢中常常被應用。在個體電話咨詢中使用循環(huán)提問雖有一定挑戰(zhàn),但也會有不錯的效果。循環(huán)提問的核心是在人際關(guān)系的互動模式中呈現(xiàn)差異,使來訪者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例如,我通過循環(huán)提問引導一位學生來訪者發(fā)現(xiàn)具體情境中的互動行為:“當媽媽生氣發(fā)脾氣的時候,爸爸會做什么?爸爸這么做了以后,媽媽有什么反應?你又是怎么做的?”“如果想讓媽媽的‘脾氣風暴更猛烈一些,爸爸可以做些什么?”“當爸爸安撫媽媽說放輕松一些,媽媽是什么反應?平靜下來了還是會更生氣?”“當你選擇穿有個性的服裝去學校時,媽媽是什么反應?你據(jù)理力爭地表達后,媽媽是理解認同還是生氣拒絕?”之后,我邀請來訪者對行為進行排序:“在家里,當你悶悶不樂的時候,誰會第一個發(fā)現(xiàn)?”“當媽媽發(fā)脾氣時,誰最能安撫她?”這樣的排序揭示了人際關(guān)系的差異,在這樣的提問探尋中,來訪者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家人、周圍人的行為形成了一種循環(huán)互動,他人的某些回應其實是受到自己影響的。除了引導來訪者自己去發(fā)現(xiàn),我也會將我了解到的互動模式和差異反饋給來訪者,幫助來訪者進一步覺察。
此外,還可以通過循環(huán)提問引導來訪者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猜猜看,你的爸爸是如何看待你這段時間暫時待在家里這件事的?”“聽上去你媽媽近期有些不愉快的情緒,你估計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這個狀況的?誰和你的想法比較一致?誰又有不一樣的理解?是怎樣的理解?”循環(huán)提問可以幫助來訪者看到不同的人對問題的不同理解,發(fā)現(xiàn)新的信息,進一步拓展解決問題的空間。
四、假設性提問
有時候也可以在電話咨詢中進行假設性提問:“假如你的孩子決定不再去學校了,今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假設你和你的丈夫在40年后離開了,你的兒子會如何讓自己活下去?”“假如你現(xiàn)在需要故意讓你的女兒表現(xiàn)出癥狀,你需要怎么做?”假設性問題可以讓談話變得更靈活,引發(fā)來訪者對未來的思考、對癥狀的思考及對解決方法的思考,等等。
系統(tǒng)式問話中的各類提問本身亦是一種干預,在提問中,來訪者會開始思考,嘗試從新的視角去理解當下的狀況,得出與之前不一樣的看法和結(jié)論,引發(fā)新的認知和新的改變。
電話咨詢是近年來心理援助渠道之一,咨詢員無法預料電話那頭的來訪者會帶來什么樣的故事,能做的就是認真面對每一通來電,用自己的專業(yè)技術(shù)提供服務。系統(tǒng)式咨詢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撥通熱線電話、沉默不語、反復求助等行為都是來訪者在傳遞某種信息,咨詢員可通過系統(tǒng)式提問,敏銳覺察探尋,作出適宜的反饋。咨詢員唯有持續(xù)學習、定期督導、不斷精進,才能繼續(xù)在電話這頭坦然地說一聲“喂,你好。這里是××××心理熱線,有什么可以幫助您的?”
參考文獻
[1]安德雷亞斯·弗利斯?jié)蔂?,瑞納·史汶. 系統(tǒng)式心理治療工作手冊[M]. 呂文瑞,等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