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彭德懷經常將自己的錢物捐贈或資助給國家、家鄉(xiāng)和人民群眾,這時的他掏心掏肺、出手不凡,處處大方得很。反過來他對自己、對親屬、對機關和部隊的工作生活卻要求非常嚴格,甚至嚴厲到不近人情或者特別小氣。這大方和小氣兩相對比之間,一個不折不扣、大公無私的革命者形象呈現在人們眼前。
開國元帥彭德懷經常將自己的錢物捐贈或資助給國家、家鄉(xiāng)和人民群眾,這時的他掏心掏肺、出手不凡,處處大方得很。反過來他對自己、對親屬、對機關和部隊的工作生活卻要求非常嚴格,甚至嚴厲到不近人情或者特別小氣。這大方和小氣兩相對比之間,一個不折不扣、大公無私的革命者形象呈現在人們眼前。
對黨、國家和人民大方
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一次反“掃蕩”戰(zhàn)斗中,八路軍某部繳獲了敵人200多兩黃金。戰(zhàn)斗結束后,這批黃金被交到了八路軍總部。
這一年,太行山區(qū)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災荒,糧食收成很少,軍民生活非常艱苦。嚴冬到了,戰(zhàn)士們還是穿著粗布單衣,吃著用粗糧與野菜做的稀糊飯?;加形覆〉呐淼聭岩蚪K年跟戰(zhàn)士們吃一樣的飯菜,天氣一冷,他的胃病就不時發(fā)作,身體瘦得很厲害。
一天,供給部的一名同志來找彭德懷商量給他改善伙食。彭德懷卻嚴肅地說:“我們八路軍官兵一致,不能為我浪費公家的錢?,F在根據地資金很缺,花一塊銅板也應該精打細算!”那名同志說:“我們的資金是很缺,可也不是一點兒也沒有。上次戰(zhàn)斗繳獲的黃金還放著沒動,買幾袋白面連一兩黃金也用不了?!?/p>
彭德懷說:“那怎么行?現在我們的生活是比較苦,可我們是能扛得過去的。我這點兒病算不了什么,天氣暖和點兒就會好。黃金要好好保存著,到革命最需要的時候再用。”
又過了一段時間,總部作戰(zhàn)科科長王政柱要回延安學習。臨行前,彭德懷取出那200多兩黃金交給王政柱,囑附他帶回延安,交給黨中央。
王政柱說:“這幾年,我們太行根據地屢遭敵人‘掃蕩,軍民生活非常困苦,就連您也跟大家一樣吃粗糧野菜。我請求您把黃金留下一點兒,給您與同志們改善一下伙食?!?/p>
彭德懷擺擺手說:“這幾年我們的同志生活是艱苦,可戰(zhàn)斗在陜北根據地的廣大軍民生活更艱苦。延安是黨中央毛主席所在地,那里人多,財力、物力更緊張,那里正是革命最需要錢的地方?!?/p>
對自己及家人小氣
彭德懷對黨、對國家、對同志十分慷慨,卻對自己、對機關和部隊非常嚴格,顯得十分“小氣”。
1933年,楊尚昆來到紅三軍團任政委初期,在與彭德懷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他除了感受到彭德懷和他率領的紅三軍團指戰(zhàn)員們的驍勇善戰(zhàn),也深深感受到了彭德懷與官兵同甘共苦、紀律嚴明,正如彭德懷一貫聲明的那樣——“共產黨的隊伍里,官兵要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開始,楊尚昆下到連隊,按照規(guī)定吃飯時可以加一個菜。加菜無非是炒雞蛋之類。但他很快發(fā)現,同彭德懷一起下去就從來沒有加過菜,因為彭德懷不允許。他下到連隊,誰給他加菜,誰就要挨罵。
當楊尚昆與紅四師政委黃克誠說起這事時,黃克誠卻笑言道:“他就是那個樣子,見面罵你幾句,就像在問你好。罵錯了,他會認錯的。”
戰(zhàn)爭年代,馬匹對于一個高級指揮員來說是很重要的。但彭德懷的馬匹不到走不動路是不準給他換的。
對騎乘的馬匹彭德懷是這樣,而對乘坐的車子更是如此。即使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條件較好了,彭德懷仍一如既往地清正為人、廉潔奉公。他從朝鮮戰(zhàn)場回國后,乘坐的依舊是一輛老式汽車。后來,有關部門按規(guī)定要給他調換一輛最新式的汽車,被他拒絕了。
在中南海懷仁堂的東南角,一排造型相似的院落中間有一座古式建筑,名曰“永福堂”。1953年,彭德懷從朝鮮回來以后就住在這里。這座院子有正房5間,西頭的兩間打通了隔墻,是彭德懷的辦公室和會客廳。東頭的兩間是臥室兼彭德懷夫人工作和學習的地方。當中的一間由東到西打了一個隔斷,隔出十幾平方米的一塊空地,作為餐廳。東廂房用作會議室,有時用來召開軍委辦公會議,后改為宿舍。西廂房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和宿舍。
彭德懷剛搬來時,這些房子由于長年日曬雨淋,沒有及時維修,門窗和廊柱的油漆早已剝落,尤其是辦公室天棚的一角還漏雨。管理部門幾次提出要對房屋進行一次翻修和粉刷,但都被彭德懷拒絕了。他叮囑工作人員:“你們要把心用在國家這個大‘家上,眼睛不要老盯著我這個小‘家,要把錢節(jié)約下來,先用于國家經濟建設?!?/p>
就這么一個小空間、較簡陋的房子讓彭德懷居住和工作,實在是有些艱苦。他的侄兒侄女們來了后沒地方住,只好打地鋪睡。為此,后勤部門幾次想給彭德懷擴建兩間房,但他就是不同意。他說:“我們的房子已經很好了,比老百姓住的房子寬敞多了?!?/p>
屋里的家具,只要彭德懷認為“挺好”的,就別想給他換新的。有一次,警衛(wèi)員提議把他家的舊窗簾換一下,他瞪著雙眼說:“舊了?老百姓用這樣的布做衣服,還不知道穿多少年哩!”
侄女眼中彭德懷的大方和小氣
關于彭德懷的大方和小氣方面的細節(jié)事例,他的侄女彭鋼也有相關回憶:“伯伯曾向我講過,他自信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從沒有故意浪費公家的一分錢。參加革命后,他沒有多少存款可言。有一回他告訴我,1938年,他將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轉送給他的400大洋一分為二,托徐特立帶給黃公略夫人和陳毅安夫人了。伯伯說,黃、陳兩位都是烈士,‘他們對革命貢獻大,我應該照顧他們的家庭?!?/p>
彭鋼還說:“伯伯在舊軍隊中曾經有過積蓄。他從連長當到團長,十年中把薪金、辦公、雜支等積存的3萬多塊錢,以及在平江起義的縣城籌集的3萬多塊錢,全部用于平江起義后的各項經費。對于家庭,那時他每年寄錢不足200元,家中始終過著貧下中農的生活。對伯伯來說,所能奉獻的都奉獻了,正如他曾說的那樣,‘平江起義到解放戰(zhàn)爭結束,我家十余口人,流浪乞討,40年如一日,這不是什么偽裝得了的?!?/p>
(從容薦自《領導文萃》2023年第8期 孟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