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淺
一個朋友對我說,她想養(yǎng)成儲蓄的習慣,但每次還卡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又成了“月光族”。
有相同經(jīng)歷的我忍不住開始思考:“如何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
“行為設計學”創(chuàng)始人B.J.福格博士認為,人的行為是可以設計的,我們可以通過設計自己的行為,養(yǎng)成好習慣,戒掉壞習慣。他提出了“微習慣”這一概念,你想砍倒一棵大樹,那不妨從擼幾片樹葉開始吧;你想健身,那么,每天先做一個墻上俯臥撐吧。
有些人會覺得可笑,要么不做,要么大干一場,一個墻上俯臥撐管什么用啊,是為了證明自己干勁不足嗎?
請復習我們小時候?qū)W過的成語“水滴石穿”。年深日久,小小的水滴也可以鑿穿石頭,每天做一個俯臥撐,也許堅持一個月后,你就能輕松地做5個或者10個了呢?
福格的優(yōu)秀之處在于,他不但告訴我們微習慣一樣可以“水滴石穿”,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方法,那就是善用提示,給自己想養(yǎng)成的習慣一個錨點。
福格給出的習慣養(yǎng)成公式是:“在我……之后,我會……,如果我完成了,我會慶祝。”
舉個例子,你想養(yǎng)成刷牙的習慣,那么請默念:“在我吃完飯后,我會立即去刷牙,完成后,我會比個大大的勝利手勢?!?/p>
也就是說,在既有的不得不做的事情或者習慣后,安排想養(yǎng)成的新習慣,既有的行為就稱為錨點時刻,讓它提示你該做某件事了。
福格曾經(jīng)做過很多實驗,比如,洗澡時,在等水變熱的那一刻,想想值得感恩的事情;再比如,每次吃完飯,就吃一個橙子補充維生素。
你會發(fā)現(xiàn),新習慣有些能夠植入成功,有些會失敗。那些沒能堅持下來的習慣,你也可以重新設計,放在其他的錨點時刻后。
一旦完成設定的行為,記得一定要立即慶祝一下,比如握拳、比勝利手勢、咧開嘴笑一下。慶祝行為可以固化你的新習慣,讓心情更加愉悅。
我最近也給自己設計了一些微習慣,比如,每天打開電腦后,先晃晃僵硬的脖子;每次決定刷手機前,先活動一下手指……我的慶祝方式是完成后在心底大聲對自己說:“你可真棒??!”
良好的微習慣帶來的是身體和心情上的雙重愉悅,讓你有走下去的信心。要相信雪花的力量,一小片雪花很輕,雪一直下一直積累,卻蘊含著雪崩般的力量。
一個月前,我的一個朋友決定每天讀書,按著福格提供的法子,她由每天睡前讀書5分鐘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養(yǎng)成每天讀書40分鐘的習慣了。而我也已經(jīng)由每天做一兩個深蹲,變成輕松做20個深蹲了。
所以,那個決定存錢的朋友,不妨試試這個月先存100元,畢竟,從細微之處著手改變自身習慣,才是我們這些意志薄弱的普通人逆襲的捷徑。
我的建議:
1.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情請對自己說:“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彼赡苤恍枰?秒鐘,卻極有可能讓你保持一天的好心情。
2.將生活中困擾你的事情,變成對你有利的事,或者至少消除它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鄰居家的狗叫聲讓你煩惱,你可以將其作為錨點,狗一叫你就扭扭肩膀,一旦形成習慣,你不但不會再煩惱,還會發(fā)現(xiàn)肩膀舒服了很多。
(摘自《女友》)(責任編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