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的砍價文化并不盛行,雖然最近一些年開始有所松動,大概與經濟不景氣的大氣候有關。
跟我學漢語的一位英國女孩,是位30多歲的中學老師。她帶團去中國旅行時,行前講座一項內容是談在中國自由市場如何砍價。對此英國孩子很吃驚地提問:“討價還價是很不禮貌、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不尊重人家?!迸處煷鹨山饣螅骸坝憙r還價是中國自由市場上的買賣風俗,不會不禮貌,相反討價還價的寒暄過程增進了買賣雙方的友誼。中國人覺得還價后買下心愛之物,有些許成就感。”英國孩子還是一臉驚訝。英國人不太討價還價的習慣還在于,英國即使露天市場上的攤販商品也都明碼標價,英國顧客大都習慣照價付款,當然也有個別要求折扣的客人,由于小販大都標的是實價,折扣的空間不大,通常僅會給予一、兩英鎊左右的折扣,對此英國顧客也大都欣然接受。筆者周末也曾在海濱露天市場練過攤賣首飾,90%的顧客都是按標價付款。一個周末旁邊一位賣帽子的攤子,8英鎊一頂帽子,一位英國男士還價5.50英鎊,攤主不同意,男顧客糾纏了幾次沒成功就離開了,20分鐘后那位男士又返了回來,仍堅持5.50英鎊,這下惹得攤主暴怒鐵著臉大聲要求他立即離開,罵走顧客后攤主仍舊一副很受侮辱的樣子。
另一位英國女攤主的首飾攤前,一位英國男士對于13英鎊的耳環(huán)還價10英鎊,女攤主拒絕,大約一小時間,顧客先生契而不舍地往返了三次,女攤主始終堅持13英鎊,最終他不得不以13英鎊買下,對此女攤主顯得很不開心,一直黑著臉。上述死纏爛打砍價的現(xiàn)象,筆者只在露天市場上見識過兩次。當然印巴裔顧客除外,印巴裔是喜歡死纏爛打殺價的一族,所以,英國商人啼笑皆非地形容:印巴裔永遠抱怨掛出的標價太貴,即使你免費白送給印巴人,他們也會投訴說:“旁邊那家比你便宜?!辈恢挂晃挥烁嬖V筆者,英國傳統(tǒng)文化里羞于討價還價,認為不禮貌、不尊重人。雖然英國人不太流行討價還價術,但近年的經濟不景氣使得英人處處節(jié)衣縮食,典型場景就是商店打折時人頭洶涌,再就是熱衷網上購物。社會調查顯示,由于經濟拮據(jù),超過一半的被訪者表示,若家庭成員買了沒打折的商品會引發(fā)家庭糾紛。這種“打折”情緒下,英國人談價的情形也開始有抬頭之勢,但英國人談價有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英國人當然會要求最好的deal(合約)。比如:與電話公司談合約時,他們會詢問:“我是否有機會得到更好的deal ?”若商家回答:“這就是最好的deal ?!睂Υ?,英國人大都能接受,不會繼續(xù)死纏爛打,即使他們不滿意也就會說:“那我放棄你們?!比缓髵斓綦娫挕?p>
筆者給英國店家供貨首飾8年,90%以上的店主從不當面還價,他們更喜歡采取貨比三家的做法,或者上網比價。英人即使還價也是問:如果付現(xiàn)金是否可以有優(yōu)惠。開頭講過英國人覺得唇槍舌劍地殺價不是很好教養(yǎng)的做派,英式買賣禮貌的方式是:你若覺得價錢不妥,可以立即扭頭走開。事實上我曾勸告一些華人商人,一定要給自己的商品定一個適當?shù)膬r位,讓英國人覺得物有所值,若定價太高,他們會一言不發(fā)地立即轉身走開。
筆者去旅行社購買度假套餐時,付全款1400英鎊現(xiàn)金,我詢問是否有優(yōu)惠,店家大都會給我5英鎊左右零頭的優(yōu)惠,我就欣然接受絕不再額外要求。對此,有華人朋友說我傻,事實上他們有時也確實死纏爛打之后得到了6英鎊甚至更多的優(yōu)惠,但我對此不以為然,我覺得知足常樂,中國話不是說:適可而止,不要占便宜沒夠嗎。英語里有一個詞:麻煩制造者(Troublemaker),英國人大都忌諱自己被別人視為Troublemaker。筆者一次更換家居窗戶,三扇窗戶店家開價1000英鎊,我提出全部一次性付現(xiàn)金,店家說可以減掉消費稅,交850英鎊即可,我同意。女友馬上說:“你吃虧了,20%的消費稅后,應該是800英鎊才對?!迸汛叽傧掠谑俏以俅沃码姴樵?,安裝公司回答:“最終價格就是850英鎊。”女友表示不應該接受,應該繼續(xù)“據(jù)理力爭”,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我不喜歡咄咄逼人,中國人“吃虧是福”也是一種大度和人生智慧。
筆者有時看見華人討價還價時死纏爛打,英國店家那種愕然的窘態(tài),情何以堪。比如購買度假套餐,旅行社女孩幫你在電腦上尋找了20分鐘,然后你就為幾個英鎊零頭一直不依不饒。人家女孩畢竟微笑著為你服務了,且英國旅行社的標價都是實價,下浮的空間很小。比如,筆者瞧見旅行社的英國女孩對著一位華人女士解釋:“我們做不到更多折扣,這已經是最優(yōu)惠的價格了?!比A人女士卻說:“你不再多一些優(yōu)惠,我就不買。” 旅行社女孩瞠目結舌還是堅持:“我們真的做不到?!鳖櫩褪巧系郏瑤状蝺r格拉鋸戰(zhàn)后,旅行社女孩只得進里間請示經理,回來后又給了華人女士3英鎊的優(yōu)惠。對此,華人女士露出勝利的笑容丟下一句:“你早給我優(yōu)惠多省事。”一旁的筆者,如坐針氈。比如買房,這位華人女士照例拿出攔腰砍價的本領,標價14萬英鎊的房子,她還價到10萬英鎊,一星期后房子被他人買走。如此反復7、8次、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年,地產經紀好心規(guī)勸華人女士:“你的出價應該接近賣主的要價,這樣才顯得有誠意,再說早點買下來早點租出去,你已經收獲了半年的租金?!狈孔咏K于買了,談定價格后,買賣手續(xù)已經進入到律師樓,兩月后華人女士又開始反悔,因為她覺得另外一個房子“更劃算”。對此地產經紀要求她付違約金,她不同意,雙方僵持,鬧得英國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契約精神。
筆者在此奉勸一些過于偏愛討價還價的華人朋友
一:英國商品標價,比如房子、家庭保險、度假套餐等大都是實價,沒有50%的攔腰砍價空間,英國政府不允許店家標過高的虛價。當然,百貨公司節(jié)后清倉大甩賣除外。
二:沒完沒了地討價還價,過于咄咄逼人,會令英國人感覺不被尊重,被冒犯的感覺已經超出了金錢的意義。
三:英國文化里,不大有:若你堅持不懈地、反復做細致的思想工作,人家就會改變初衷。英國人的思維觀念是:我第一次已經清楚地回答你了,已經明確地表明了立場和態(tài)度,若再糾纏就是不文明禮貌。
四:即使你最終逼迫店家給了你額外的優(yōu)惠(大都屬于施舍一點小恩小惠,趕快打發(fā)你走人),但你會得到一個Troublemaker的惡名,得不償失。
英國人對于Troublemaker的惡名避諱不及,筆者看到有時英人對于商品明明不滿意,但為了“不找麻煩”英人有時寧愿選擇忍氣吞聲。比如,一次在泰國餐館聚餐時,一位英國先生抱怨主菜魚烹飪過頭;一位英國女士抱怨湯太咸;但結賬時他們還是留下了10%的服務小費。當餐廳經理過來關切大家吃得如何時,在場各位英人皆笑臉盈盈地表示:“吃得很好?!睙o一人提出異議。筆者詫異地詢問英人為何表里不一?他們回答:“不滿意,下次不再光顧即是,犯不著找麻煩。至于不滿意也仍舊打賞小費,那是文明客人的做派?!碑斎?,筆者不是鼓勵大家花冤枉錢、當“冤大頭”,中國人講究入鄉(xiāng)隨俗,在北京秀水市場,你當然要攔腰殺價,你在自己家鄉(xiāng),你對于家鄉(xiāng)的買賣風俗及商品底價皆心里有數(shù)。但是,不能把攔腰砍到半價的觀念、習慣原封不動地帶到英國,敢拼不一定終究贏,英國人是非常堅持原則的民族。
比如,筆者看到那位華人女士在旅行社討價還價時,其英國男友坐在一旁瞠目結舌。她為了要求降價20英鎊堅持了20分鐘,她用磕巴、蹩腳的中式英語砍價其臉色已經漲得通紅,她身旁的英國男友也憋得一臉通紅,但是他不敢出聲,因為他是“免費伴游”,華人女士全部買單度假消費,所以英國男友只能敢怒不敢言,但是這位英國男友搓著手、滿臉通紅的窘態(tài),在場靜觀的英國人群一定很同情他。出門后,這位英國男士說了一句英國人的口頭禪:“你付出多少錢,就得到多少回報?!比A人女士立即反駁道:“你什么都沒付出,你怎么就得到了最好的中國女友。”英國男士再次瞠目結舌。看不下去的筆者忍不住對華人女士說:“你可以選擇不與英國窮人捆綁,但你不能居高臨下地羞辱他。窮人,也是有尊嚴的?!?p>
郭瑩
英籍華人,世界華文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際問題評論員。作為專欄作家,為港臺、新加坡、歐洲及中國大陸媒體報道西方世界。著作有:環(huán)球行紀實《相識西風》;國內首部群體老外在中國紀實《老外侃中國》;中國女性越洋婚戀生存實錄《一家兩制—嫁給老外的酸甜苦辣》;深度剖析歐洲社會、文化紀實《歐洲如一面鏡子》。
郭瑩曾榮獲“世界華文旅游文學征文獎”亞軍;上海《新民晚報》“我的第一本書征文獎”季軍。曾作為時事評論員參與鳳凰衛(wèi)視節(jié)目。曾任教香港公開大學碩士生班文學評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