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蓮
文言文作為語文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國所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瑰寶。新課標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讓語文教育工作者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要依據(jù)新課標,讓自身的教學方法更加符合新時代所提出的要求,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更富有趣味性;并依據(jù)學生學習文言文中存在的困難,提出相對應的優(yōu)化策略,使學生能在學習中接受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熏陶,實現(xiàn)對學生人文意識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為學生今后學習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課標背景下,要想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具有良好的質量保障,興趣是關鍵與前提基礎。學生由于受到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枯燥乏味的影響,在學習中會存在學習興趣不高,不愿意主動參與到背誦、閱讀及思考等環(huán)節(jié)中的情況,此為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自信心不足的重要表現(xiàn)。針對此現(xiàn)狀,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增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教學期間不斷提高自身的文言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學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文言文小故事,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為學生學習文言文奠定堅實的基礎,構建良好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冥有魚》時,可以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入寓言故事“莊周夢蝶”,通過趣味性的故事引出課文的作者“莊周”,由此導入課文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此課文學習的興趣,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綜上也能看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首要前提,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訴求,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是優(yōu)化文言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廣泛地運用于教育教學中。而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是伴隨著信息時代快速發(fā)展而成長的,接受信息技術的程度較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借助豐富的網(wǎng)絡素材,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使學生能全身心地參與到文言文的學習中,語文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例如,教師在教學《詠雪》一文時,該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掌握文言文中的重點詞匯,如“內集”“因”等,掌握其中的重點詞句特殊用法及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想象、感受其中文言文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雪景與意境,更好地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而由于此篇文言文是學生進入初中以來第一次接觸的文言文課文,與小學階段學過的文言文相比更加抽象難懂,學生在接觸時可能會產(chǎn)生畏難心理。為了能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可以事先準備好與此文言文相關的視頻、音頻及圖片等,制作出圖文并茂的PPT(幻燈片)在課堂上播放,為學生直觀地展現(xiàn)優(yōu)美的雪景,輔之以作者生平、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等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課文的了解。這種信息化教學模式,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全身心學習課文。
學習方法十分重要,教師需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多數(shù)語文教師未能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重視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只會讓學生簡單進行預習,如查找背景資料、自主進行閱讀等,致使學生也并不知道如何自主學習,無法達到良好預習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主預習情況,才能實現(xiàn)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在教學《醉翁亭記》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形式,自主查詢生字,理解注釋的大意并解釋,隨后再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寫作風格等,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抽查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可以讓部分小組朗讀、部分小組介紹人物生平等,以此形式來明確學習方法,使學生能有目的地實施自主學習,促進學生探究興趣的提高。而抽查形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將學生的主體性突顯出來,實現(xiàn)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文言文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難點所在,但由于文言文距離學生生活年代久遠,其中的偏僻字詞較多,較為晦澀難懂,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下降。在學習文言文時,學生通常學習態(tài)度比較消極,只會死記硬背地去學習相關知識,無法從中體會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鑒于此,教師需要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場景融入文言文教學中,以此來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能起到鍛煉學生思維的效果,有效地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愛蓮說》一文時,此節(jié)課教學目標需要學生能背誦全文,理解其中重點字詞與學習蓮花高貴的品質,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對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描述自身對蓮花的印象、蓮花的特質,以此學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快地背誦全文,同時將自身對蓮花的印象融入其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梢?,將此種生活化的情境融入教學中,能讓文言文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融合,讓文言文的教學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情況,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際的效果。
學生在學習文言文中,語感占據(jù)著一大部分,語感的提升對學生學習文言文具有巨大的幫助。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會將重心放在提升成績上,很少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外文言文的閱讀拓展中。例如以考點為課堂教學重點,以考綱為教學大綱,在教學中并不會出現(xiàn)教材以外的作品,因此教師并不會主張學生拓展學習課外的文言文,更加不會關注學生的語感,只要求學生能學會背誦及翻譯文言文,此種做法違背了新課標的初心。教師在教學時要高度關注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作品中蘊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引導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例如,教師在教學《岳陽樓記》一文時,此篇文章的立意深遠且文采斐然,是千古流傳的名篇,并且其中的句式整齊十分適合閱讀。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為學生后續(xù)學習蓄勢,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上的名家朗讀視頻,帶領學生一同進入朗讀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能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感受到文章的韻味,促使學生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語感,直觀地感受到文章的美感,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文言文教學,讓學生能在學習文言文中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發(fā)展與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并使其能在學習文言文中進一步體會到其中的情感與內涵,促進學生審美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等多方面素養(yǎng)的提高,提升學生鑒賞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改進以往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和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為今后學生學習語文奠定堅實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