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明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已成為師生、家長的重點關注問題。但是隨著素質教育改革深入推進,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感到寫作教學發(fā)展“舉步維艱”,寫作教學成了難以應付的“差事”,而部分初中學生面對寫作也感到較為困難,出現無從下筆、寫作假大空的情況,不僅影響寫作積極性,更是影響個人學習水平。古典詩歌作為初中語文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提高學生鑒賞能力,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全文將尋找古典詩歌鑒賞教學與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契合點,首先分析古典詩歌鑒賞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問題,隨后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古典詩歌教學內容為例,以問題為導向提出對策。
1.鑒賞主動性不足,專業(yè)知識欠缺
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結合初中古典詩歌鑒賞教學與寫作教學要求,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為目標所開展的古典詩歌鑒賞教學工作對教師的鑒賞能力、專業(yè)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然而通過實際調查發(fā)現,現階段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自身對古典詩歌的鑒賞興趣不高,缺乏對古典詩歌鑒賞的主動性,甚至超過50%的初中語文教師表示不喜歡古典詩歌鑒賞,是礙于教學要求所以“迫不得已”地鑒賞古典詩歌。在這種鑒賞主動性不高的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自身的古典詩歌儲備量不足,專業(yè)知識欠缺,所以鑒賞教學、寫作教學所需的專業(yè)知識不夠扎實,最終導致教學止步于書本,影響教學的“可能性”。
2.教學關注偏向,教學方式單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對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含通過鑒賞詩歌引導學生加強情感體驗、領略詩歌內涵獲得有益啟示、對詩歌思想傾向做出評價、對詩歌的人物及情境進行了解并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等。古典詩歌在初中語文教育體系中占據著較大比重,所以以《新課標》為指導,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將教學側重點放在詩歌語言鑒賞、意象審美鑒賞、主題情感表達鑒賞等方面,而此類內容的教學方式也大多利用多媒體設備采取“面授法”,這樣的教學過于傳統(tǒng),且主要由教師主導,學生的話語權被剝奪,無法自行對古典詩歌進行鑒賞,不僅影響學生的鑒賞能力,更是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未能主動契合古典詩歌特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關注偏向,教學方式單一。
3.教學脫離生活,教學關聯(lián)不足
綜觀初中語文教材所收錄的古典詩歌內容不難發(fā)現,古典詩歌均與當代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與古典詩歌有“距離感”,而如何消除此種“距離感”是初中語文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結合實際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古典詩歌鑒賞過程中大多將古代詩歌語言轉變?yōu)楝F代語言。換言之,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會將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轉變?yōu)榕c文言文教學同一模式的精讀課,通過現代語言進行詩歌語言解讀、主題思想解讀。此種教學方式脫離學生的生活,學生無法通過生活實際建立與古典詩歌的聯(lián)系,而現代語言的過度輸出更無法幫助學生從古代詩歌鑒賞中提高自身寫作能力。其主要原因是教師自身業(yè)務能力水平落后,無法尋找到古典詩歌、初中學生學習水平、寫作能力三者之間的契合點,導致教學內容只能依賴教材,影響教學效果。
1.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走進詩歌意境
情境創(chuàng)設法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提高代入感,拉近自己與古典詩歌距離的主要教學方法。在情境的設置過程中通常沒有統(tǒng)一的要求,所以教師可結合古典詩歌的內容大膽設置多種多樣的語言情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huán)境。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夜雨寄北》教學為例,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妻子熱烈的思念之情,抒發(fā)了詩人心中的寂寥之情,為了加深學生對該詩的理解,教師可創(chuàng)設詩歌朗讀語言情境,讓學生快速感受詩歌情感,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讓學生分為4人小組,采用齊讀、分句讀等不同朗讀方式感受語言情境,對詩歌內容有初步的印象;隨后播放《夜雨寄北》相關影音,引導學生觀看朗讀視頻進一步加深印象;然后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此詩所描寫的畫面,在已有的印象下,學生通過現代語言對詩句景象進行描述,將自己代入詩人角色當中,感受詩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
2.聯(lián)系生活經驗,探索詩歌韻味
生活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世界,其中的人、事、物均能夠成為初中語文教育的資源。由于初中語文古典詩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所以部分學生無法通過實際生活建立與古典詩歌的聯(lián)系,同時也無法將古典詩歌所學運用到生活當中?;诖?,初中語文教師可適當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帶領學生感受詩歌韻味。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游山西村》教學為例,該詩是一首樸實無華的山村記游詩,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由衷的喜愛和不舍之情。在面對此類山村記游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學生感受。在學生朗讀完本詩之后,教師可提出“同學們過年的時候有回到自己的老家嗎,老家是什么樣的景象”等問題,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建立關聯(lián)區(qū),而后在詩歌解讀過程中引出“臘酒”“雞豚”“簫鼓”等意象,引導學生結合過年回老家時的場景感受詩歌意蘊。例如首聯(lián)中的“臘酒”指的是“上年臘月釀制的米酒”,與“雞豚”呼應,均表示出“豐收年景,農民熱情好客的淳厚品行”。通過此類聯(lián)系生活體驗的解讀,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村民樸實無華的氣息,理解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不舍。
3.關注詩歌寫作,喚醒寫作熱情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聽”“說”“讀”“寫”是分步設置,而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下,要求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需要將以上四步驟融為一體。因此,在完成古典詩歌鑒賞教學之后,教師應當將詩歌寫作教學設計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引導學生進行改寫、仿寫等寫作活動,加深對詩歌的情感體驗。
仍以《游山西村》教學為例,在完成了鑒賞教學之后,學生明確了該詩前三聯(lián)寫了田園鄉(xiāng)村之景,并將景色與詩人自身的情感相融合,但是尾聯(lián)筆鋒一轉,別有一番風味。在前后強烈對比的寫作手法當中,一個熱愛田園鄉(xiāng)村且與村民親密無間的形象躍然于紙上。因此,教師可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回老家的經驗開展仿寫活動,仿寫主題可以是“年節(jié)豐收”“熱情好客”“悠然景象”等。在完成寫作后,鼓勵同桌之間交換作品,互相分享、借鑒、解讀,最后將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班級文化宣傳欄中,以此增強學生的寫作熱情。
古典詩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無疑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全文探索初中語文古典詩歌與初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契合點,首先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古典詩歌鑒賞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所出現的問題,隨后以部編版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內容為例,提出“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走進詩歌意境,聯(lián)系生活經驗、探索詩歌韻味,關注詩歌寫作、喚醒寫作熱情”三點對策建議,望為廣大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