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紫菡
摘 要:文章從文旅融合的背景與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fā)展歷程出發(fā),探析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理念,從館藏紙質資源、旅游信息數字平臺、旅游信息咨詢服務三個方面梳理做好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的途徑,并就如何進一步做好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提出完善制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宣傳工作、與政企協同合作等層面的思考。
關鍵詞:文旅融合;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3-0027-04
1 文旅融合的背景
文化旅游融合指的是文化產業(yè)與旅游產業(yè)相互融合,在旅游景點注入文化內涵,使游客在感受壯美景色的同時,體驗地域文化特色。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2009年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聯合發(fā)布了《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提出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相促進的發(fā)展戰(zhàn)略。2018年政府機構改革,整合了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成立文化和旅游部,進一步從政府機構設置的角度統籌推動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與旅游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2020年,中央各部委發(fā)布涉及文旅發(fā)展的相關政策346個,文旅融合理念不斷深化。2021年3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指出,要在把握各自特點和規(guī)律的基礎上,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旅游相融合,文化事業(yè)、產業(yè)相融合,建立協同共進的文化發(fā)展格局。2021年4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發(fā)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斷鞏固優(yōu)勢疊加、雙生共贏的良好局面,要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以旅游促進文化傳播,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2021年6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發(fā)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guī)劃》提出,要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抓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工作,樹立一批有代表性和推廣價值的典型案例。
隨著我國旅游產業(yè)的成熟和發(fā)展,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成為必然的發(fā)展趨勢,近年來涉及文旅發(fā)展利好政策的相繼發(fā)布為文旅產業(yè)指明了發(fā)展方向,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fā)展,也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新的發(fā)展契機,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陣地,理應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
2 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
20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文獻信息如潮水般涌現,社會對各類信息、知識情報的需求越來越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從被動、單一的讀者進館借閱圖書,發(fā)展到主動、多類型并建立溝通渠道的信息咨詢、檢索服務等;從以整本圖書、期刊為單位的一次文獻服務,向以單篇文章、關鍵詞、主題內容等為單位的多次文獻信息服務轉變。第三次浪潮的沖擊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使更高層次的服務方法(如定題服務、情報服務等)由朦朧的構想變成明確具體的發(fā)展趨勢。1994年,國際圖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公共圖書館是地方的信息中心,隨時準備為它的用戶提供各種知識和信息;確保公民獲取各種社區(qū)信息,向地方企業(yè)、社團和事業(yè)團體提供足夠的信息,都是公共圖書館的使命。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根據自身條件,為國家機關制定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開展有關問題研究,提供文獻信息和相關咨詢服務。2021年6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發(fā)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guī)劃》提出,要建設以人為中心的圖書館,推進公共圖書館功能轉型升級,持續(xù)優(yōu)化資源建設方式,完善文獻保障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建設區(qū)域性知識、信息和學習中心。2022年7月27日,國際圖聯(IFLA)第87屆世界圖書館與信息大會(WLIC)發(fā)布的更新版《公共圖書館宣言》強調,圖書館將通過提供獲取信息、促進知識(包括沒有商業(yè)、技術或者法律壁壘的科學的和本地的知識)的創(chuàng)造與共享的機會,助力健康的知識社會發(fā)展。由此可見,信息服務始終貫穿于公共圖書館發(fā)展過程。
公共圖書館提供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有助于充分發(fā)揮其價值,保障讀者的文化權益。在文旅融合的戰(zhàn)略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提供優(yōu)質的旅游信息服務,向游客提供當地文化的重要載體,有助于促進文旅有機融合。信息服務政策的陸續(xù)出臺,對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公共圖書館要不斷提升信息服務水平,為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及文旅融合提供更多的思路、依據及理論方面的支撐,更好地促進文化產業(yè)和旅游產業(yè)的同步發(fā)展,形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良好局面。
3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理念
傳統圖書館信息服務是按照讀者的閱讀需要,采用一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內容為讀者提供服務,以滿足其閱讀需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公共圖書館的功能正面臨轉型升級,傳統的單向提供信息服務已不能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盀槿苏視?,為書找人”是圖書館的服務宗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書”不僅指的是紙質圖書,更應該涵蓋和指代“信息”“資源”等,公共圖書館應創(chuàng)新信息服務理念,建立雙向信息服務模式。同樣,針對旅游信息服務,公共圖書館應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優(yōu)勢,優(yōu)化信息服務模式,為旅游信息需求者提供優(yōu)質的旅游信息服務,提高館藏旅游信息資源的利用率。
4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內容和途徑
4.1 館藏紙質資源
4.1.1 整合館藏旅游文獻紙質資源。旅游文獻紙質資源包括游記、地圖、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地方文獻等,隨著文旅融合進程的推進,公共圖書館館藏旅游文獻的入藏種類和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地方文獻是當地社會、文化、經濟發(fā)展的縮影與積淀,記載了地方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歷史遺址遺跡、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文物古跡以及民間藝術等,是文化旅游開發(fā)的依據,也是重要的旅游文獻資源。公共圖書館首先要梳理整合館藏旅游文獻紙質資源,設立旅游文獻閱覽室,為開展旅游信息服務打下資源基礎,如:寧波市圖書館和寧波市旅游局合作,在“寧波城市旅游之窗”專門設置了特色主題閱讀分館——“人文地理館”,館內藏有世界地理、中外文學、風土人情、游記散文等人文地理主題的特色圖書期刊3,000冊;其次要增加旅游文獻種類,促進旅游信息資源的多樣化,如:廣州圖書館2018年全年入藏的旅游類(含美食類)新書種類較2017年增長了21%,數量較2017年增長了54%;再次要舉辦地方文獻導讀活動,引導讀者利用地方文獻獲得更多的地方旅游信息,如:東莞圖書館舉辦“館長說莞——東莞紅色文旅資源主題黨史微課”,引導讀者在文獻閱讀中見證和感受東莞紅色文化和東莞城市精神。
4.1.2 開發(fā)旅游信息紙質資源。首先,公共圖書館在整合館藏旅游文獻紙質資源的基礎上,要對已有文獻進行深度挖掘、加工、整理,使它們成為二次文獻,如館藏目錄、提要、索引、文摘、專題匯編等,方便讀者查詢和利用,提高文獻的利用率。其次,公共圖書館要廣泛收集本地旅游信息,結合館藏資源編撰集本地歷史文化、民間風俗、景點介紹、特色美食、路線推薦等于一體的本地旅游攻略小冊子,滿足當地游客的旅游信息需求,如:太原市圖書館通過對館藏特色資源的整合開發(fā),匯集城市人文閱讀題材圖書推薦、城市文物古跡短視頻、城市美食推廣等文旅專題,打造了全國首檔城市人文主題閱讀品牌——“讀城記”影像志,為讀者提供了嶄新的閱讀體驗。
4.2 旅游信息數字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互聯網旅游信息隨手可得、應有盡有,海量的信息極大滿足了游客的需求,但也降低了旅游信息的檢索效率,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信息服務機構,應發(fā)揮引領作用,建設旅游信息數字平臺。首先,公共圖書館普遍擁有自己的館藏數字資源體系,其中不乏旅游專題資源,如:國家圖書館有收錄全國各地藏品圖片25萬余件的中國藝術博物館數據庫,上海圖書館有上海年華知識圖譜專題數據庫,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有面向青少年、反映嶺南文化的廣州記憶特色數據庫等,這些資源可以充分滿足游客了解當地文化的需求,但資源利用率較低,游客無法隨時隨地獲取這些旅游專題資源;其次,在互聯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游客只需進入網絡世界,就能找到海量的關于旅游目的地衣食住行購物娛等方面的旅游信息,但因信息過多過雜,針對性較低,游客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檢索所需信息。
針對以上兩點,公共圖書館可整合本館館藏旅游專題資源、當地官方旅游網站、知名旅游網站(如攜程、馬蜂窩、飛豬等)等有效旅游信息資源,建設旅游信息數字平臺,多角度向游客展示當地文化,為游客提供當地權威的旅游指引信息,如當地風土人情、飲食習慣,景點開放時間、票價、購票渠道,行程路線推薦等,同時提供旅游信息交流平臺,邀請當地知名網絡達人入駐,分享當地旅游打卡攻略,與游客進行網絡互動,提升旅游體驗感。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為10.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092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7%。因此,公共圖書館應以傳統PC端旅游信息數字平臺為總資源庫,延伸建設基于移動終端的旅游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掌上圖書館App、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圖書館微博、圖書館短視頻平臺等,多渠道向游客提供即時旅游資訊,更方便快捷地滿足游客對旅游信息的需求,增強游客對公共圖書館的黏性。
4.3 旅游信息咨詢服務
4.3.1 一般性咨詢服務。一般性咨詢主要通過當面或電話的方式指導讀者解決的一般性業(yè)務問題。針對普通游客,公共圖書館可走進當地景區(qū)、公共文化場館、志愿者服務站、旅游集散中心等游客聚集的地方,為游客提供實時旅游信息咨詢服務。
4.3.2 專題、定題、課題服務。專題、定題、課題服務主要是公共圖書館幫助特定讀者利用館藏文獻資源,完成他們的專題研究和課題。針對文旅從業(yè)者、課題研究者,公共圖書館提供與其研究方向對應的書目、政府文件、當地文化旅游大數據等,為其工作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和數據支撐,如:深圳圖書館建設深圳文博會、深圳高交會專題數據庫,供文化產業(yè)和高新技術產業(yè)人士參考咨詢,獲得他們的廣泛好評。
4.3.3 決策咨詢服務?!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五條明確了決策咨詢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針對黨政機關,公共圖書館一方面可編印決策信息刊物、熱點專題匯編等,供黨政機關參考使用;另一方面接受黨政機關委托進行特定主題決策咨詢,輔助做出科學有效的決策,如:福建省圖書館向福建省文旅廳不定期提供輿情報告《福建決策信息參考》《海絲資訊》等,同時面向黨政機關、人大、政協開放決策咨詢服務平臺,參加每年的福建省“兩會”駐場服務等。
5 文旅融合背景下進一步做好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的思考
5.1 完善公共圖書館提供旅游信息服務的制度
用既定的規(guī)則、條文規(guī)范服務,是做好服務的重要保證。截至目前,我國并未發(fā)布關于公共圖書館提供旅游信息服務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制度,各級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旅游信息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要做好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完善相關法規(guī)制度勢在必行。政府相關文旅部門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規(guī)范》《旅游信息咨詢中心設置與服務規(guī)范》等文旅行業(yè)相關法律和規(guī)范,制定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的管理辦法和制度,建立統一的旅游信息標準,使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有法可依。
5.2 加強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是公共圖書館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從事信息服務的圖書館員大多有圖書館學、情報學等相關專業(yè)背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要做好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更需要兼具文化和旅游兩個專業(yè)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公共圖書館應重視文旅復合型人才的引進,提高文旅復合型人才的崗位待遇,吸引更多的文旅復合型人才到圖書館工作,充實人才隊伍。同時,公共圖書館應對館員進行旅游信息服務技能培訓,不斷提升館員的業(yè)務能力和職業(yè)素質。文旅復合型人才的知識儲備只有與館員信息服務的工作經驗相輔相成,才能進一步做好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工作。
5.3 做好公共圖書館旅游信息服務宣傳工作
公共圖書館要做好旅游信息服務的宣傳工作,就不能僅停留在把這項服務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等形式向讀者推介,更應該著重于宣傳的可持續(xù)性,在初次宣傳時就應建立與讀者溝通的渠道,注重傾聽讀者的反饋聲音,讓讀者感受到圖書館真誠和用心做好旅游信息服務工作的態(tài)度,為旅游信息服務的宣傳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公共圖書館應根據讀者類型的不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旅游信息服務宣傳模式,如:針對普通游客可宣傳公共圖書館提供的導游導覽信息咨詢服務,針對文旅從業(yè)者可宣傳公共圖書館的旅游數據庫等,針對黨政機關可宣傳公共圖書館的文旅立法決策咨詢等,讓宣傳的內容更加符合讀者群體的需求。
5.4 密切公共圖書館與地方旅游部門、旅游企業(yè)的協同合作
公共圖書館作為信息存儲高地,應積極主動與地方旅游部門互通有無、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地方文化旅游信息資源門戶平臺,實現文化旅游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同時,公共圖書館還可以主動為地方旅游企業(yè)提供量身定制的旅游信息咨詢服務,也可以與旅游企業(yè)合作,通過在景區(qū)投放旅游信息智慧屏、旅游圖書自助借還書機、旅游信息自助查詢終端等方式,共同為旅客提供實時旅游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 《中國圖書館學報》編輯部,吳建中.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2022[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6):126-128.
[2] 吳建中,岳鐵艷.今日公共圖書館之使命:《公共圖書館宣言》有哪些新的變化[J].圖書館建設,2022(4):9-11.
[3] CNNIC發(fā)布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J].新聞潮,2022(2):3.
[4] 高宏存,張景淇.文旅產業(yè)政策的重點場域與未來趨勢:基于2020年度文旅產業(yè)政策的整體性分析[J].治理現代化研究,2021(4):58-69.
[5] 陳茜.公共圖書館為黨政機關提供立法決策服務的思考:以福建省圖書館為例[J].福建圖書館學刊,2021(1):42-45.
[6] 柯平,張穎,張瑜禎.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fā)展的十個新主題[J].圖書與情報,2021(1):1-10.
[7] 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印發(f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guī)劃》的通知[EB/OL].[2022-12-10].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 106/t20210623_925879.html.
[8] 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印發(f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的通知[EB/OL].[2022-12-10].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hjh/202106/t20210602_924956.html.
[9] 文化和旅游部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EB/OL].[2022-12-10].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103/t20210323_92 3230.html.
[10] 李秋.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發(fā)展策略研究:以廣州圖書館為例[J].晉圖學刊,2020(6):35-40.
[11] 郭雷.圖書館信息服務在大數據時代的發(fā)展探討[J].科技風,2020(27):93-94.
[12] 艾雨青,李雅.腳落文化實地,胸懷遠方星空: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新推動文旅融合的深思考[J].新世紀圖書館,2020(5):5-8,39.
[13] 徐益波,毛婕.打造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的“寧波樣本”:寧波市圖書館文旅融合服務實踐探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9(9):10-12.
[14] 安宗玉.面向游客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4.
[15] 文化部 國家旅游局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EB/OL].[2022-12-10].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scgl/202012/t20201206_918160.html.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