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超
田園養(yǎng)老、旅居養(yǎng)老、抱團養(yǎng)老、智慧養(yǎng)老、社區(qū)養(yǎng)老……“60后”“新老人”正在打破傳統(tǒng)養(yǎng)老模式的藩籬,擁抱新型養(yǎng)老模式。
何為“新老人”?是指20世紀60年代出生、正步入低齡老年人階段的人群。作為受益于改革開放與中國經(jīng)濟騰飛的一代人,他們大多擁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其進入職場和社會后的人生軌跡,幾乎與40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同步。
他們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不困于柴米油鹽醬醋茶,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他們中的很多人認為,自己的人生才剛剛起步。
袁謂蘭省吃儉用了一輩子,到了退休卻“豪擲千金”,在廬山腳下的蓮花鎮(zhèn)租了一間民房。她在這里專門開辟了一片地用來種菜。前段時間,她剛把收上來的玉米送去兒子家。“一來二去,這玉米的價格比市場上的高不少。但我就是喜歡,這樣特別有成就感?!?/p>
在年輕人中,玩戶外被稱為“野奢”,袁謂蘭認為自己的愛好和年輕人喜歡“野奢”一樣,“都是返璞歸真,都是在自然中尋求滿足感和自由感”。
以前,袁謂蘭在單位擔任會計,這是個“吃香”的行當;從單位退休后又被老板請去做賬,一直沒閑著。這幾年,她突然想通了:“錢是賺不完的。我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城市里住久了,很懷念那種小時候的感覺,我就想了這個辦法?!?/p>
2021年,她剛好在蓮花洞附近和朋友一起在農(nóng)家樂游玩,聽人說起這里有房子出租,“還帶一塊荒著的空地,我就心想‘正好’”。就這樣,從那時開始,袁謂蘭在這方小天地里盡情“折騰”,想種什么就種什么。
每隔兩三天,她就坐公交車到這里來看她的“小可愛們”長得如何?!熬沤坏侥睦锒挤奖?。玉米、土豆、紅薯、小白菜,我想種什么就種什么?!痹谶@里,袁謂蘭擁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自由感。
同樣在退休后發(fā)現(xiàn)人生新起點的“新老人”胡賢金告訴記者:“幾十年的摸爬滾打,讓自己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社會資源?,F(xiàn)在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社區(qū)志愿者的行列中?!?/p>
社區(qū)需要志愿者時,胡賢金總是積極報名。在小區(qū)門口值班有他的身影,幫扶社區(qū)車輛管理有他的身影,暑期社區(qū)托管班的講臺上還有他的身影。
“我這個人就是熱心,雖然年紀大了,但不想把自己當作‘老人’,在家里養(yǎng)尊處優(yōu)。我覺得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方法有很多,積極參與社區(qū)事務(wù)就是其中之一。”
和胡賢金一樣熱衷公共事業(yè)的“新老人”還有很多,他們不以“老人”自居,更愿意在多項社會事務(wù)中擔當重任。
前不久,在九江舉行的江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開幕式中,有一支自行車隊參與演出。這支隊伍來自九江的一個老年騎行社團。
可以參加這次省運會的演出,隊員們都感到十分自豪?!拔覀兡昙o雖然大了,但是仍然在省運會的記憶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睆亩▕y彩排到正式演出,經(jīng)歷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排練最晚要到夜里十一二點。他們中,有的人受到兒女的支持,有的人卻不被理解?!爸С值挠X得我們老有所樂,為我們感到高興;不支持的怕我們累倒了。其實只要是喜歡的事情,我們這些大叔大媽都不怕累!”
除了發(fā)揮余熱,還有一部分“新老人”的新人生是從走出家門開始的—擁抱“詩和遠方”的旅居養(yǎng)老。
記者在廬山采訪時,認識了“60后”的王建民夫婦。他們拿出一部分積蓄購置了一輛小型房車,在國內(nèi)多個城市自駕游。他們自制攻略、四處約伴兒。退休后的計劃里,有自駕西藏、新疆和穿越四姑娘山等,“還有更多夢里的地方”。
參與社會治理,讓學習機會不僅限于老年大學,助力“新老人”融入數(shù)字化社會……“雖然退休了,但內(nèi)心不服老,我們依舊保持對新事物的關(guān)注和探索,希望社會各界能給予更多機會?!币恍靶吕先恕苯ㄗh,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方面。
“新老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獨特氣質(zhì)讓很多年輕人驚訝。不少“新老人”的子女表示,看著父母退休后越來越“年輕”,既開心又驚訝,甚至還有些小羨慕。
“身邊圍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健身、旅游、學習一樣不落,還沒有工作壓力,爸媽的退休生活讓我們很羨慕?!?2歲的徐超說,父母積極經(jīng)營老年生活,始終保持著終身學習的心態(tài),讓他特別感動,他也希望時間走得慢些,在這段黃金時間里,老人可以多享受一會兒。
(摘自《潯陽晚報》2022年12月10日,為民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