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教師。
一、作者印象
中國文字里有一個奇妙的詞語——秋士,專指那些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識分子。以“秋”來形容“士”,實在形象而恰切。搖落、蕭瑟、衰颯、悲涼,人的處境與心情,切合秋的特性與格調(diào)?!端疂G》曰:人生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而這些讀書人,敏感而執(zhí)著,孤傲而清高,他們不甘于寂寂無聞,雖屢戰(zhàn)屢敗,仍屢敗屢戰(zhàn)。一輩子的好年華都在追求功名中逝去,只留下滿頭蕭疏白發(fā)在秋風中抖動。
這樣的例子太多,柳永不過是一個代表而已。看看《樂章集》的內(nèi)容,或干謁,或離別,或羈旅。大都基于一個事實:功名未就。所以才投贈高官,夸飾承平;才都門帳飲,淚別情人;才漂泊渭南,思親念鄉(xiāng)。滿滿的傷心和失意,都化作了筆端沉重凄涼的秋景:寒蟬凄切,驟雨初歇;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暮靄沉沉,紅衰翠減……柳永筆下的秋天,雖然走出閨閣庭院,走到開闊高遠的山水天地之間,在宋詞的發(fā)展史上有著開拓之功,畢竟夾雜著秋士的悲涼嘆息和痛苦哀怨。
“奉旨填詞”“白衣卿相”,不過是受挫后的牢騷之語,牢騷過后,他依然執(zhí)著地奔走于仕途??癜敛涣b自由浪漫的性格或許并不適合官場,然而他卻削足適履地硬要擠進去,他一邊翹首企足地望著“杳杳神京,盈盈仙子”(《曲玉管》),一邊咬牙切齒地恨著“蠅頭利祿,蝸角功名”(《鳳歸云》)。他不知道,早期的狂誕放蕩已為命運埋下伏筆。他的科考和仕途出奇地坎坷,五次應試,十年薄宦,有功不調(diào),沉淪下僚。47歲才考中進士,57歲才選為京官,而且是品階最低的京官——屯田員外郎。這與上層社會對他的貶斥不無關系。宋仁宗大筆一揮“且去填詞”,他的名字輕輕地落到了榜下;他苦心寫就的應制詞《醉蓬萊》上呈皇帝,希望能夠借此“改官”,卻無意間惹得龍顏大怒;無奈求情于宰相晏殊,這位小他四歲的富貴宰相卻說:我雖作詞,不曾道“針線閑拈伴伊坐”,他只能無語退出。
才華是把雙刃劍,既為他贏得了名聲,也給他帶來了冷遇。盡管柳永為官有能,作為三百年間少有的良吏被載入定??h地方志,卻依然是薄宦羈旅,暮年飄零。因此他對蕭瑟秋景更加鐘情,亦常以悲秋始祖宋玉自比,“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保ā堆┟废恪罚捌嗳?,望江關,飛云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戚氏》)。柳永晚年創(chuàng)作的212字的長調(diào)《戚氏》,應該是詞人對自己一生的概括與總結(jié),所謂“離騷寂寞千年后,《戚氏》凄涼一曲終”。
羈旅奔波之中,他想起曾經(jīng)遙遠的愛情,那涼薄人世間唯一的溫暖。那“執(zhí)手相看”的知己,那“妝樓颙望”的佳人。美麗深情的女子,熱烈地崇拜著他。她們說: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而柳七啊,在最輕狂的年歲和最悲傷的時刻,想著她們,戀著她們,然后在最留戀的時刻默默地轉(zhuǎn)身、離開。他那“都門帳飲”的“無緒”里,有多少悲傷屬于愛情?“倚欄桿處”的“凝愁”里,有多少痛苦屬于功名?他在愛情與功名之間苦苦掙扎,“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薄跋滴乙簧模撃闱袦I”(《憶帝京》)。他終不能長久地留戀,他終是要辜負她們的。
不能怪他不夠純粹,封建時代有幾個文人不渴望“西北望,射天狼”?太平盛世沒有給他投筆從戎的機會,一介書生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唯一的途徑就是科舉功名。出身于儒宦家庭的柳永,天性浪漫多情,也曾放浪形骸,但最終未能沖破世俗的塵網(wǎng),對功名復雜而又執(zhí)著的追求貫穿他的一生。
作為一個詞人,他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創(chuàng)體、創(chuàng)意、創(chuàng)技;作為一個個體,他始終不被認可和接納。柳永坎坷失意的人生道路和復雜幽微的情感世界,折射出封建時代眾多落魄文人的價值訴求和悲劇命運。
二、教學設想
作品的背后是人,一個活生生的人。雖然聽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但對學生而言,柳永是一個陌生的存在。應該讓學生通過賞讀詞作,了解這個著名的詞人,了解他內(nèi)心的糾結(jié)與掙扎,悲傷與眷戀。
高中語文教材一共選過柳永詞三首:《望海潮》《雨霖鈴》《八聲甘州》,它們代表柳永不同時期不同內(nèi)容和風格的作品?!锻3薄穼懹?003年,是柳永17歲時寫于杭州的干謁詞,內(nèi)容是極寫杭州的優(yōu)美繁華,物阜民豐。《望海潮》在柳詞中別有神韻。其寫景之壯偉、聲調(diào)之激越,與東坡亦相類??煞Q開了豪放派的先河,正如葉嘉瑩評價:“總被后人稱膩柳,豈知詞境拓東坡?!钡@類詞并非《樂章集》的主流,以《雨霖鈴》《八聲甘州》為代表的羈旅行役詞鋪敘描摹、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和諧,才是柳詞本色?!队炅剽彙穼懹?024年,38歲的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離別而作。1033年,47歲的柳永漫游渭南,作《八聲甘州》,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漂泊羈旅的愁苦。為了讓學生對柳詞有一個更全面和完整的了解,將三首詞組成群文閱讀材料。讓學生在三首詞的研讀品味中,領略柳詞獨特的美,走進詞人柳永的情感世界。教材怎么說?
但三首長調(diào)如何處理?以《望海潮》為主補充另外兩首,還是三首平均用力?考慮到三首詞都是柳永的代表作,寫于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表達不同的情感,而且三首詞串聯(lián)起來,恰好看到一個人年少時的意氣風發(fā)、壯年時的纏綿悱惻和中年后的沉郁糾結(jié),看到一個人在功名愛情之間的徘徊掙扎。所以選擇平行模式。那么如何在有限課時內(nèi)選擇最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面面俱到不可能,精彩語句的賞析又不可缺少。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議題將三首詞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看到柳詞在內(nèi)容或手法上的一些共性特色,形成一個整體印象?我反復品讀,反復尋找,反復思考。一個詞人思念什么追求什么,總是會在自己的詞作中流露出來。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成為千古名句,而他為之執(zhí)著不悔的“伊人”到底是什么?如果我們有基本的詩詞文化常識,應該明白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一脈相承,后世諸多寫美人的詩詞都有寄托,“美人”可以是君主朝廷,可以是理想抱負,可以是詩人矢志追求的某種人生目標。所以,柳永為之憔悴的“伊人”不應當僅僅理解為他愛戀的那些女子,也應該指他一生都在孜孜追求的功名。他詞中不斷出現(xiàn)的“鳳池”“帝京”就是明證。這樣,三首詞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伊人”,而且作者對于“伊人”的描寫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也各不相同。透過對“伊人”的深情描寫,讓學生看到柳永真實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在失意與追求之間苦苦奔走,在愛情與功名之間屢屢掙扎。
另外我們能夠看到,柳永詞中有大量的關于秋景描寫,而且他出色的才能往往讓秋景的描寫成為全篇的亮點。無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抑或是“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都是極為人們稱道的名句??梢杂谩扒锞啊睂⑷自~的賞析串聯(lián)起來,并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柳永鐘愛秋天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傳統(tǒng)文人的悲秋情結(jié)外,也與他獨特的身世遭遇——屢試不第、飄零落魄有關。從而明白人的身世經(jīng)歷與作品的關系,讀懂柳永“秋士”的悲傷與眷戀。至此,可以用“秋水伊人”作為議題串聯(lián)起整節(jié)課。將鋪敘點染、白描、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等手法穿插其中。
教學內(nèi)容、目標和主線確定了,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設計與議題相關聯(lián)的情境任務和教學活動?需要提供哪些教學資源?在預習過程中,有學生質(zhì)疑柳永作品和人品,這種質(zhì)疑就成為本課的真實情境,于是我設置了這樣的學習任務:
柳永及其作品備受爭議,有學生提出他的作品“格調(diào)甚低”,他也不過是一個“落魄文人”,你怎么看?學習柳永代表作品,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寫詩評價你眼中的柳永。
要讓學生評價一個詩人,必須提供更多的詩作,群詩閱讀也需要更廣闊的閱讀視角,所以需要補充相關的學習資料。我印發(fā)學習資料供學生課外閱讀,包括柳永生平經(jīng)歷、軼事典故、以及代表作13首詞,附有注釋。推送柳永最長的慢詞《戚氏》(212字),和唯一留下來的一首詩《煮海歌》。補充歷代詞評家對柳詞的評價、梁衡的《讀柳永》。推薦學生閱讀《宋詞鑒賞辭典》中選錄的柳詞及名家鑒賞文章。閱讀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沈祖芬《宋詞賞析》、王國維《人間詞話》、蔣勛《蔣勛說宋詞》等著作中關于柳永詞的評價。推薦閱讀簡雪庵的《曉風殘月——柳永傳》
本節(jié)課前置學習需要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讀三首詞,理解大意,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拓展閱讀,選擇一個角度,或者一首代表詞作,賞析作品,寫鑒賞文章。寫詩評價柳永的詞。
任務需要分解為活動,本節(jié)課學習活動設計如下:
活動1鑒賞:鑒賞秋水伊人,賞析精妙之處。
活動2探究:卑俗還是高遠?
活動3評價:無行文人或失意才子?展示詩作。
三、主要環(huán)節(jié)
(一)梳理填表,點面結(jié)合
讓學生梳理三首詞的相關內(nèi)容,完成表格。從中看出柳詞的主要特點:以寫相思離別和羈旅之愁為主的婉約詞人,也有豪放健朗的作品。形成對文本的整體印象。這種梳理具有整合的性質(zhì),屬于“由點到面”的學習,也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生主要的語文學習活動之一。
(二)名句欣賞,以詞讀人
詩詞名句的賞析永遠是詩詞鑒賞的一個重點,目的是“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名家評價,引導學生對“秋水伊人”進行深入鑒賞。首先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鑒賞三首詞中的名句。
1.《望海潮》中相傳讓金主完顏亮“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的詞句是哪兩句?說說好在哪里。
2.明代詞評家賀裳稱,柳永《雨霖鈴》詞中有一“千古俊句”,你認為是哪一句?“俊”在哪里?
3.《八聲甘州》中被蘇東坡認為“不減唐人高處”的是哪幾句?“高”在何處?
俊在哪里?高在何處?好在哪里?學生通過比較鑒別,基本上都能找到每一首詞中最精彩的句子,并進行個性化的賞讀。學生覺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景物的選取非常典型。教師就引導學生背誦寫西湖荷花和靈隱寺桂子的詩句,告訴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據(jù)說靈隱寺附近的桂花是從天上月宮中的桂樹上掉落下來的。學生覺得這兩句用了數(shù)字,而且對仗,讀起來很美。教師就補充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秋一夏,一時間一空間,一山上一湖里,一香味一艷色,一實一虛,非常典型、凝練生動地寫出了杭州西湖之美,進而讓學生仿用兩句八字描寫自己學?,F(xiàn)在的景象,學生寫成三秋桂子,十里櫻花,老師提醒學生,學校不僅有櫻花還有樂群湖。改寫成一湖春水,兩岸櫻花。
“唐人高處”學生認為應該是“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幾句,因為寫得比較開闊。老師追問唐人高處指什么,學生說想到李白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想到盛唐邊塞詩的意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老師補充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告訴學生唐人高處用葉嘉瑩教授的話來講,就是描寫闊大高遠而又能有強烈感發(fā)的詩句。教師進而問“霜風”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秋風”“金風”“西風”呢?學生說霜使人想到秋天的霜露,有一種顏色感。霜字還有冷酷的意思。教師聯(lián)系賈島“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指出“霜”又有鋒利的意思,讓同學們想一想,那寒冷的鋒利的風吹到身上,何等凄冷!讓學生想象詞人形象。學生想象中,詞人佇立樓上,雙手撐著欄桿,寒風吹來,吹亂了他的頭發(fā),他放眼望去,關隘蕭條河水冷落,一輪斜陽照在樓頭,把天地映得燦爛。教師贊賞:走進詩詞、融入自己,是最好的鑒賞方法。繼續(xù)啟發(fā)學生,這個46歲的游子,站立樓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說看到了“紅衰翠減,江水東流”,想到了故鄉(xiāng),佳人。教師總結(jié):想到了回不去的故鄉(xiāng)、忘不了的佳人、換不回的功名。(教師深情誦讀)“不忍登高(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真的是不忍讀這樣的句子,一讀就會潸然淚下。(哽咽)我是一個山西的游子,漂泊到了美麗的江南。這些羈旅詩詞總會撥動游子脆弱的心弦。青春年少的你們還不能完全懂得這一份情感,有些詩句是要用一輩子來讀的。師生共同總結(jié)柳永筆下秋景的特點及內(nèi)涵。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鑒賞力求深入真實具有個性特色。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引導要適時而巧妙,具有專業(yè)性。師生共同鑒賞的過程,就是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柳永的秋天,不僅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寒蟬凄切、驟雨初歇”,是“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柳永筆下的秋景特點是闊大、衰颯、悲涼、高遠。為什么作者喜歡秋天而且語多悲傷?除了中國文人傳統(tǒng)的悲秋情結(jié),與自身坎坷不遇的經(jīng)歷大有關系。所以,“秋水”是秋士的悲哀。
接著讓學生賞讀柳永的“伊人”。教師設計補寫題——根據(jù)三首詩的內(nèi)容補寫句子:柳永的“伊人”是執(zhí)手相看的女子,是 (? ? ?),是(? ? ? )。第一句是《雨霖鈴》中的句子,學生仿照第一句的提示,很容易根據(jù)《八聲甘州》內(nèi)容寫出第二句:是(妝樓颙望的佳人),但是學生在《望海潮》中找不到“伊人”,無法將“伊人”與“鳳池”聯(lián)系起來,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В阂寥艘欢ㄊ敲廊藛??還可以指什么?柳詞中一再出現(xiàn)的京城意象說明什么?學生在引導下能夠?qū)懗觯菏牵ó惾諝w去的鳳池)。然后將“執(zhí)手相看”與“妝樓颙望”比較,讓學生思考,這兩句描寫有何不同?學生明白一實一虛,一白描一細節(jié)。教師解釋對寫法的特點和妙處——不說我想你,而是想象你在想我。這樣能夠委婉曲折,情深意長。讓學生通過兩首詞想象柳永筆下“伊人”的形象,感受伊人的深情。從“歸去鳳池夸”一句可以看出他對功名的羨慕與期許。然后回到柳永的態(tài)度:愛情不是他的全部,功名才是他的追求??傊耙寥恕笔遣抛拥木鞈?。
“秋水伊人”串起了精彩句子的賞讀品味,也串起了柳永的性格與情感。將“賞詞”與“讀人”結(jié)合了起來。
(三)探究格調(diào),評判高下
比起那些慷慨深沉的愛國憂民詩詞,一味抒寫自己的相思離愁和功名愛情是否格調(diào)不高呢?學生談看法。明確:王國維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詞本來就是歌舞酒宴間供歌女們吟唱的,所以內(nèi)容以離愁別恨居多。如范仲淹、歐陽修、晏殊那些建功立業(yè)或者身居高位的作家,他們的詞也多寫相思離別。而柳永僅存的詩歌《煮海歌》中,對鹽工的苦難給予深切同情。
柳詞中多有高遠之作。鄭文焯評價柳詞,“能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作揮綽之聲?!保ā洞篾Q山人詞話》)。王國維評價《八聲甘州》:“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diào)論也。”柳永的愛情羈旅詞的內(nèi)容從“春女善懷”變?yōu)椤扒锸恳赘小?,把相思離別從狹小的閨閣庭院移到了廣闊的天地間,大大地拓展了詞的境界。柳永以《望海潮》為代表的一類詞,往往語言華美,意象豐贍,多用典故,體現(xiàn)了柳詞雍容雅致的一面。王國維說:“有境界自成高格?!蓖ㄋ撞坏扔诒八?,不能認為寫離愁別緒就格調(diào)不高。當然,《樂章集》的有些篇目的確過于露骨,要學會理性辨析區(qū)別對待。
(四)寫詩評價,讀寫結(jié)合
《語文課程標準》“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提倡學生“了解文學作品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捕捉創(chuàng)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庇终f“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寫作,應以學生自主閱讀、討論、寫作、交流為主”“教師應創(chuàng)造更多展示交流學生作品的機會或平臺,激發(fā)學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
本節(jié)課目標是讀其詩想見其人,繼而寫其人。我讓學生展示了課前寫作的“評柳永”的詩詞,盡管學生還沒有學過系統(tǒng)的格律知識,寫的詩詞大都比較幼稚膚淺,但也頗有韻味。
學生詞示例:玉蝴蝶
瑟瑟半川爭渡,彌空蕭瑟,目斷天荒。宋玉同悲,吹徹月魄微涼。暮山渺,蒹葭醉眼。彩袖染,殘夜生香。話情長。曲王登訪,紅袖盈殤。
何方,逢波踏浪。幾遭塵世,去路茫茫。散盡釵環(huán),惹他天笑遠瀟湘。未及老,但循質(zhì)性,解釣舟,江海徜徉。任疏狂。盛名俊賞,亦可流芳。
教師詞示例:少年游
柳郎彩筆繪清秋,繾綣恁多愁。風緊蟬亂,紅銷翠減,煙雨獨登樓。
平生心事誰曾懂?艷曲誤封侯。夢里伊人,望中京洛,蓬轉(zhuǎn)幾時休?
中學生嘗試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既有利于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能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學會個性化表達。同時,在讀寫過程中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教學反思
1.精心選擇議題
議題是群詞閱讀教學的邏輯起點。群詞閱讀需要找到文本間的聯(lián)系,找到將群詞串連起來的議題:議題最終指向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議題是群詞教學的靈魂,沒有議題,就沒有聚焦點,散落的珍珠無法穿成項鏈。
群詞閱讀建立在單篇閱讀的基礎之上,學生在課前必須經(jīng)過充分的預習,對每一首詞都比較熟悉,能準確朗讀或背誦,能大致理解詞意,對于作者生平經(jīng)歷也有基本了解。沒有扎實的單篇閱讀,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群詞閱讀。群詞閱讀不等于單篇教學的簡單相加,也不是主講一篇,最后附帶另外幾篇。群詞教學的文本之間是并列關系,因而也是平等關系,不可厚此薄彼。
群詞大于單篇之和。文本之間形成互文關系,相互印證相互補充,而不是彼此割裂互不關聯(lián)。同一作者的一組詩詞文本經(jīng)過提煉整合,剔除瑣碎的和重復性的知識,比如作者簡介、宋詞知識、字詞翻譯等等,淡化不重要的或者教學價值不大的內(nèi)容,比如繁瑣的考證、重復性的朗讀、簡單的問答等等,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圍繞學科大概念淬取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學生充分的前置學習時間,讓學生細致鑒賞深入思考,進行有價值的探究,形成具有整合性質(zhì)的結(jié)論。群文教學容易構(gòu)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樣態(tài)。
2.突出詩詞特征
群詞教學的本質(zhì)還是詩詞教學,不能弱化詩體特征,而把它上成小說散文課、歷史政治課、音樂美術課。群詞教學依然要以語言為抓手進行賞析品味,不能流于空泛,要在語言鑒賞中提高學生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但是與單篇教學比起來,詞語的品味不能面面俱到,細致入微。最好的辦法就是抓住詩詞中最有名最典范最為人稱道的名句進行賞析,這樣能夠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比如“不減唐人高處”“高”在哪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好在哪里?能否仿寫句子?再比如“霜風”為什么用“霜”而不用“西、金、秋”等詞語?引領學生在咀嚼揣摩詞語的過程中體會詩詞語言獨特的美,提高學生語言素養(yǎng)。
詩詞教學應該力求專業(yè)化。所謂專業(yè)化是指內(nèi)容上要包含一些專屬于詩歌的東西,比如聲韻格律、煉字綴句、典故意象、對仗技法、章法意脈、抒情言志等等。方法上要教一些有關詩詞讀寫賞析的方法。資源上要提供專業(yè)的相關材料或工具書。在本節(jié)課中,鋪敘、點染、白描、對仗、意象疊加、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等手法就是柳詞重要的技法。在賞析“秋景伊人”時,都有涉及和關注,這讓鑒賞有了一定的專業(yè)性。
3.注重讀寫結(jié)合
群詞教學要避免教學內(nèi)容的虛化,有必要進行讀寫訓練。
文本的豐富性為寫作訓練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學生更容易學習借鑒,寫出帶有自己情思和個性的作品。本節(jié)課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寫好的評價柳永其人其作的作品,是基于讀寫一體的教學理念,也體現(xiàn)任務群教學中的任務驅(qū)動,符合新課標的相關規(guī)定。事實證明,學生的表現(xiàn)永遠比我們想象的精彩。
寫作可以多樣化??梢阅7戮渥樱热纭叭锕鹱?,十里荷花”,可以學習鋪敘和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可以學寫秋景,可以學習使用某個意象和典故,可以鑒賞柳詞中的意象“煙”“柳”,可以評價其人其作,可以模仿填詞。讀寫關系,寫,才能促進更好地讀,更深地讀,更專業(yè)地讀。才能提高語言感受力及審美鑒賞力,形成一種詩性表達,進而成就一種詩意人生。中學詩詞多樣化寫作可以促進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即便如此,群詞教學依然會有它難以解決的困惑:比如說“全”與“粹”的矛盾,“粗”與“細”的矛盾,“深”與“淺”的矛盾,等等。群詞教學如果平均用力,會不會感覺把美的詩詞切碎了,沒有了整體的美感?然而如果局部鑒賞不能夠透徹到位,不能夠從容地引申和延展,會不會有一種賞玩不到十足的感覺?這些困惑招引著我們繼續(xù)探索,尋找群詞教學更為理想和成熟的課堂形態(tài)。
(該課例獲得教育部“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部級優(yōu)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