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毛澤東與蕭三久別重逢分別時,毛澤東突然把兩手并放在膝前,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蕭三連忙以同樣的動作還禮。這是他們學生時代告別的禮節(jié)
蕭三(1896-1983),湖南湘鄉(xiāng)人。毛澤東湘鄉(xiāng)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同學。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全國政協(xié)常務委員。
一本介紹英雄豪杰的書在他們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他們互為知己,相約共進;到長沙求學后,政治風云變幻,風華正茂的他們始終站在同輩的前列。延安艱苦歲月里,他們一個運籌帷幄,一個投身文化建設,在不懈的戰(zhàn)斗中推心置腹。毛澤東和蕭三相交幾十年,兩人深情厚誼,生死不易。
“賢兄大才,愿為知己,地久天長”
蕭三生于湘鄉(xiāng)縣蕭家沖桃塢塘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岳英開辦私塾學館,蕭三從小勤奮好學,不滿四歲即入私塾讀書。1907年,蕭岳英到湘鄉(xiāng)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簡稱東山高小)教授物理和數(shù)學,蕭三與二哥蕭子升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該校。
1910年,毛澤東考入東山高小。他沖破了封建私塾的牢籠來到這里讀書,心情格外舒暢。東山高小的學生大多家境富裕,而毛澤東是穿著一身舊衣褲,自己挑著行李步行幾十里入學的。當毛澤東說明來意時,連門衛(wèi)都不相信他居然是這所學校的學生。
進入東山高小,有錢人家的子弟大多把毛澤東看作“鄉(xiāng)巴佬”。但打破地域、門戶觀念的蕭三與毛澤東很快成了親密的朋友。此時,毛澤東17歲,蕭三14歲。
1936年10月,毛澤東在保安的窯洞里第一次對斯諾談起了自己的身世,并深情回憶早年在東山高小讀書的往事:“我以前沒有見過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們大多數(shù)是地主子弟,穿著講究,很少農民供得起上這樣的學堂。我的穿著比別人都寒酸。我只有一套像樣的短衫褲……我平??偸谴┮簧砥婆f的衫褲,許多闊學生因此看不起我??墒窃谒麄儺斨形乙灿信笥?,其中一個現(xiàn)在是作家,住在蘇聯(lián)?!泵珴蓶|這里提到的作家,就是蕭三。
在東山高小,毛澤東爭分奪秒地閱讀各種各樣的新書,開闊了知識領域。他和蕭三尤其喜歡漫步在幽靜的校園,談論詩文,評述時事……
毛澤東和蕭三還有個共同的愛好:喜歡看“閑書”。得知蕭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傳》后,毛澤東十分高興,立馬去借閱??吹矫珴蓶|急切的表情,蕭三故意開玩笑:“書倒是有一本,但我借書給別人,向來是有點講究的?!鳖D了頓后,蕭三笑著說:“我的書,有三種人不能借。無真才實學者不借,庸庸小人者不借,三嘛,我出聯(lián)而不能答者不借?!?/p>
毛澤東說:“小弟不敢自命才高博學,但讀書心切,請仁兄出一聯(lián)如何?”
蕭三見毛澤東似乎胸有成竹,便道:“我這書里講的可都是英雄豪杰呀,你聽著,上聯(lián)是這樣的:目旁是貴,瞆眼不會識貴人??鞂?,快對!”
毛澤東略一沉吟,從容答道:“蕭兄,我就冒昧對一聯(lián),并將此聯(lián)贈你。請聽:門內有才,閉門豈能納才子?”
蕭三聽罷,羞得滿臉通紅,低下頭說:“請恕小弟無禮,賢兄大才,愿為知己,地久天長!”說完,立即拿出書來,雙手捧到毛澤東眼前。毛澤東雙手接過書,連聲道謝,二人相視握手大笑。
毛澤東很喜歡這本書,很快就讀完了,還書時,他抱歉地對蕭三說:“對不住你,我把你的書弄臟了!”蕭三打開書一看,書里面密密麻麻地用墨筆加了許多圈點,而圈得最密的,是華盛頓、林肯、拿破侖、彼得大帝等人的傳記。他對蕭三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越南古稱)、高麗(朝鮮歷史上的王朝)、印度的覆轍。顧炎武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蕭三深以為然,稱贊不已。
從此,毛澤東與蕭三無話不談,誠摯相待,結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誼。
新民學會成立的頭天晚上,毛澤東到他的住所交談
毛澤東在東山高小上了半年學,這半年對他的意義非同尋常,他曾說:“我進不了東山學校,也到不了長沙城,只怕還出不了韶山沖呢!”1911年春,毛澤東經過東山高小的老師介紹,考取了湘鄉(xiāng)駐省中學。這年夏,蕭三也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預科。
到了省城,毛澤東和蕭三的眼界頓時開闊許多。時值辛亥革命前夕,二人很快就感受到了革命的氣息。他們第一次讀到了同盟會主辦的《民立報》,接觸到了許多革命言論,對政治更加關切,也為風起云涌的革命形勢所激勵和鼓舞。
1913年春,毛澤東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第四師范,第二年春天,第四師范并入第一師范,毛澤東和蕭三又成了同校同學,交往愈加密切。
1918年初,毛澤東集合同志創(chuàng)建新民學會,蕭三也是重要發(fā)起人之一,曾參與修改毛澤東起草的學會簡章。新民學會成立的頭天晚上,毛澤東曾到他的住所交談。在成立會議上,大家討論會員守則時,根據(jù)他的提議增加了“不懶惰”這一條。
那年8月,毛澤東、蕭三等一起乘火車到北京準備組織學生赴法留學事宜。在北京時,他們聚居在很小的房子里,過著隆然高炕、大被同眠的艱苦生活,據(jù)毛澤東回憶:“大家睡到炕上的時候擠得幾乎透不過氣來,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兩旁的人打招呼?!?/p>
當時,大家自己做飯吃,買了一個大臉盆當鍋,輪流值日做飯。蕭三的哥哥蕭子升值日時,把面粉倒入盆內放水攪成糊糊,然后放在爐火上煮,結果煮成一盆沒法吃的漿糊,受到大家的攻擊和懲罰,最后不得不請客。
輪到毛澤東值日時,他問蕭三做什么飯能既省事又保證不出笑話。蕭三告訴他,最好買幾斤現(xiàn)成的切面放在水里一煮就行。毛澤東感覺言之有理,便依蕭三所說,買來切面煮,結果把面條煮成了面粉坨。
1918年冬,毛澤東約蕭三等人一起去天津大沽口觀海。來到海岸后發(fā)現(xiàn),北方隆冬季節(jié)的海岸沒有萬里波濤,只有一望無際的雪和冰。他們決定各自在冰面上走一會兒。蕭三回到岸上后等了許久不見毛澤東,正在著急時,發(fā)現(xiàn)毛澤東在茫茫白霧中出現(xiàn)了。蕭三問毛澤東:“到哪里去了?讓我等了許久,手腳都凍麻木了?!泵珴蓶|卻不慌不忙地說:“我有意想找蓬萊仙島哩,誰知什么也沒找到。”
那天返回時已是夜間,大家凍得手腳麻木、直打哆嗦,他們想了一個辦法,面對面坐在車廂長椅上,各自脫掉鞋子把腳伸到對方褲筒里取暖。
后來,毛澤東在延安見到蕭三時,還回憶說:“那個時候我還真相信舊小說里寫的蓬萊仙島是可能的,希望能找到這個仙島。誰知道什么也沒找到?!?/p>
1920年5月,黃浦江邊,相識相交十載的毛澤東和蕭三揮手依依惜別。毛澤東留在國內搞革命,蕭三遠赴法國留學。
其間,兩人聯(lián)系不斷,蕭三沿途不斷將信和照片寄給毛澤東。毛澤東對蕭三也是一如既往地真摯坦誠。11月間,他致信蕭三,懇切地建議:“我意你在法宜研究一門學問,擇你性之所宜者至少一門,這一門便要將它研究透徹。我近覺得僅僅常識是靠不住的,深慨自己學問無專精,兩年來為事所擾,學問未能用功,實深抱恨,望你有以教我。”
在探索“改造中國與世界”這個宏大命題的過程中,他們的感情更加深厚。他們通過學習馬列主義的先進理論和參加革命實踐,最終都樹立了共產主義信仰。1922年,蕭三加入法國共產黨,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赴蘇聯(lián),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黨內第一位研究毛澤東生平的專家
1924年,蕭三奉調回國,出任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中共湖南省委委員。1925年2月,他專程趕到韶山,與正在韶山開展農民運動的毛澤東暢談農民運動問題。1927年,他又在上海與參加中央會議的毛澤東相聚,久別重逢,分外高興,他們多次徹夜長談,仿佛又回到了上學時激情燃燒的歲月。蕭三認真聽取了毛澤東關于農民運動、革命政權和農民同盟軍等問題的論述,深深為他的獨到見解所折服。
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蕭三毅然站在毛澤東正確路線的一邊。在這次大會上,蕭三因突然患病辭去被提名的中央委員一職,隨后常駐莫斯科,一邊療養(yǎng)一邊工作。1930年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后,他擔任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常駐蘇聯(lián)代表,主編了中文版《國際文學》,并從事寫作,宣傳中國革命。而毛澤東回到湖南先后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中央蘇區(qū),率領紅軍長征,兩人一別又是12年。
1939年4月29日,延安中央組織部的窯洞前,秘密回國的蕭三,見到了闊別已久的老友毛澤東,兩人的手又一次緊緊地握在了一起。談話結束時,毛澤東把他送出門外,又陪他走到下山的坪口。在朦朧夜色下告別時,毛澤東突然把兩手并放在膝前,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蕭三連忙以同樣的動作,深深地鞠躬還禮。這是他們學生時代告別的禮節(jié)。
由于蕭三是秘密回國的,他的俄籍妻子葉華和未滿周歲的孩子未能同行,為此,毛澤東特別批示同意葉華母子來延安。蕭三多次帶妻兒到棗園看望毛澤東,毛澤東每次都請吃飯,還不忘給喜歡吸煙的蕭三點上香煙。當時的延安,香煙很珍稀,一根煙毛澤東還要分成幾截抽,好不容易積攢了一條煙,因為舍不得抽,上面布滿了灰塵,蕭三來了,毛澤東就把香煙拿出來,抹掉灰塵,送給蕭三。
回到延安后,蕭三擔任了魯迅藝術學院編譯部主任、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常委等職,還主編了《大眾文藝》《新詩歌》等雜志。蕭三喜歡寫詩寫文章,到延安后新作頻出。
每當他將自己的作品送毛澤東時,毛澤東都認真閱讀,還常提出修改意見,毛澤東曾對他說:“姓蕭的古來文學家很少,你要爭氣……”毛澤東還經常給蕭三寫信,對他的工作和創(chuàng)作予以鼓勵和支持。
1939年6月17日,蕭三收到了他寄給毛澤東的一本手抄詩稿和毛澤東的附信:“大作看了,感覺在戰(zhàn)斗,現(xiàn)在需要戰(zhàn)斗的作品,現(xiàn)在的生活也全部是戰(zhàn)斗,盼望你更多作些……”
蕭三以飽滿昂揚的斗志投入延安的文化建設,發(fā)起創(chuàng)建新詩歌會和延安詩社,開展詩朗誦運動,創(chuàng)辦了雜志《新詩歌》,撰寫了《關于高爾基》《朱總司令在延安》《賀龍將軍》等文章,還翻譯了劇本《列寧論文化》及普希金、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歌等外國文學作品。經過幾年鍛煉,蕭三的創(chuàng)作水平大大提高,還成為中共黨內第一位研究毛澤東生平的專家。
早在莫斯科期間,蕭三就寫過毛澤東的傳記,到了延安想再增補修改,為此特意征詢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并不反對他“無事翻翻古”,但要求他要研究調查一些歷史事實才能寫東西,毛澤東還答應蕭三有空閑再和他詳談。加之任弼時鄭重囑咐蕭三寫一本毛澤東傳以慶祝他的五十大壽,為毛澤東寫傳記這個歷史性的話題就這樣被提出來了,蕭三為此采訪了周恩來、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賀龍等人。因毛澤東堅持不肯做壽,傳記未能如期完成,但蕭三還是用這些素材陸續(xù)發(fā)表了一些關于毛澤東革命活動的文章。這些文章一發(fā)表便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毛澤東多次傳話要蕭三停止寫他個人,多寫群眾。蕭三堅持認為寫毛澤東和寫黨的斗爭二者不可分,有重大的教育意義。
1944年,邊區(qū)召開勞模大會,蕭三組織一批作家采訪勞模并撰寫文章。隨后他又寫了《第一步》總結此事,毛澤東看后給他寫了封信,贊揚道:“你的《第一步》,寫得很好。你的態(tài)度,大不同于初到延安那幾年了,文章誠實、懇切、生動有力。當然,從前你的文章也是好的,但是現(xiàn)在更好了,我讀這些文章,很得益處……”
1949年8月,蕭三撰寫的《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中國共產黨內第一本毛澤東傳記,很快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在國際上影響很大。
聽到毛澤東去世的噩耗,蕭三肝腸寸斷
新中國成立后,蕭三成了著名的國際文化戰(zhàn)士和中國人民的和平使者,主要從事保衛(wèi)世界和平、促進各國的友誼和文化交流的工作。他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出席過多屆保衛(wèi)世界和平大會,訪問了許多國家,這期間毛澤東雖然日理萬機,但仍然多次親切接見蕭三。
1975年6月14日,蕭三夫婦分別就專案組給他們定所謂“蘇修特務分子”的問題給毛澤東寫信。毛澤東當時身體不佳,視力急劇下降,看東西、寫東西十分困難。他讓人讀蕭三夫婦的信。信念到半途,他說:“我與蕭三很熟,又是老鄉(xiāng),又是同學,蕭三的毛筆字寫得是很漂亮的?!碑敼ぷ魅藛T念到有關單位讓蕭三去湖南時,毛澤東激動地表示:“這么老了,還有誰要回什么湖南的?有事都不應該讓回湖南了!”聽完葉華的信后,毛澤東贊揚:“她很堅強!”雖然寫字困難,但毛澤東堅持要來紙和筆,他批示:“如無確證,只是嫌疑,則應釋放,免予追究,以觀后效。從實踐中證明?!?/p>
1976年,聽到毛澤東去世的噩耗,蕭三肝腸寸斷,卻不能前往悼念。粉碎“四人幫”后,蕭三得以徹底平反,此時他已經80歲高齡。他不顧年高體弱,疾病纏身,仍然頑強工作,修改了1954年寫的《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一書。
1983年2月,蕭三逝世于北京,享年87歲。他與毛澤東的深厚情誼傳唱后世,為人所崇。
(責編/張超 責校/陳小婷 來源/《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李麗著,團結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一師毛澤東:要為天下奇》,王立華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