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新波
自主探究
1.請結合《氓》《離騷(節(jié)選)》這兩首詩歌的內容,分析兩位主人公的形象特點。
2.《氓》中女主人公的心理前后有什么變化?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3.在《離騷(節(jié)選)》中,詩人描寫花草、香木、禽鳥的用意是什么?
棄婦與屈原
——《氓》與《離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解讀
對《氓》與《離騷》之間的比較閱讀,實際上就是將《詩經》與《離騷》中的知識相互聯(lián)系的過程,同時也是對二者進行本質認識與了解的過程。
在《詩經》的《風》《雅》中存在著數(shù)量不少的棄婦詩,《氓》是其中比較經典以及著名的一篇?!睹ァ分械呐魅斯?,即棄婦,以自述的口吻,哭訴了自己從懵懂戀愛、結婚、悉心持家到婚姻失敗被遺棄的完整過程。而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的形象,《氓》利用對比手法,將婚前氓對女子的態(tài)度和婚后氓對女子的態(tài)度進行對比,氓的態(tài)度猶如傳統(tǒng)戲劇中的變臉,由笑變怒,說變就變,不顧及自己從前的誓言與女子的好。兩張臉譜的形象對比,充分暴露出他“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見異思遷的本性。
而女主人公在遭到拋棄之后,并沒有一味沉溺于悲傷中,把丈夫當作救命稻草且乞求他回心轉意,相反,她痛定思痛,提出了“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絕情之語,體現(xiàn)出她與曾經的丈夫分離到底的決絕。這一形象與傳統(tǒng)的棄婦形象相比不再是一味的軟弱與順從,已經體現(xiàn)出女主人公堅強的內心以及不屈的靈魂。
而屈原則將“以男女喻君臣”的象征手法充分運用到了《離騷》中,他把自己比作被楚王這一絕情的丈夫拋棄的棄婦,他擁有著高潔的品行卻因君王昏庸小人構陷而被拋棄,如“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但不管是在被拋棄之前還是在被拋棄之后,“香草”都是他離不開的用來打扮自己的美好事物,以對自己高潔的道德品質進行不斷保持與培養(yǎng),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等。在這些有關香草美人的描述里,屈原以“蛾眉”象征自己能力的出眾與品行的高潔,以“江離”“辟芷”與“秋蘭”象征自己所獲得的良好的教育以及自己高貴的修養(yǎng),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體現(xiàn)自己與那些小人截然不同的絕不同流合污的決心。這一系列的大量象征手法的運用,便使屈原那能力出眾、品行高潔、志懷高遠、絕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的形象得以凸顯出來。
他如此鐘情于香草,以將自己塑造成為品行高潔的俊才,但殘酷的政治斗爭無情地擊碎了自視“棄婦”的屈原希望與楚王這一“丈夫”重歸于好的不切實際的夢,但對于憂國憂民、品行高潔的詩人來說,對“美人”的追求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這一逐臣形象便與《氓》中縱使被棄也依舊堅定自立的棄婦形象有了共同之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以《氓》為例兼談《詩經》“比興合用”
在傳統(tǒng)的文學研究中,人們一般把《詩經》中常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分成“賦”“比”“興”三類。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簡而言之,賦就是直陳其事,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托物起興。
人教社舊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五課《〈詩經〉三首》課后“練習”第二題,問《氓》中哪兩章用了興的手法,這兩句起興的詩句跟后面的內容有什么聯(lián)系。因此,教學參考書以及諸多教輔資料也就將《氓》的三、四兩章開頭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與“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簡單地理解為托物起興,這其實是有欠妥當?shù)?。因為只說到“興”而絲毫不提及“比”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就難以觸及該詩的內核及其深層意蘊。
在《詩經》中,比、興手法有時可以單獨使用。但是,為了便于描寫和抒情,為了使詩歌顯得更加雋永和深沉,收到“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藝術效果,《詩經》中的許多篇章,往往將比、興手法綜合使用。
以《氓》的第三章開頭幾句為例:“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這幾句詩由桑樹葉子新鮮潤澤落筆,引出女子內心對愛情、婚姻的沉痛感慨,這是典型的起興手法;而“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一語,顯然是用“比”的表現(xiàn)手法,“斑鳩”比喻年輕姑娘,抒發(fā)了女主人公對自己起先沉溺于愛情的甜蜜隨后即遭冷落的人生際遇的深深哀怨,并以切膚之痛語對后世所有的女子發(fā)出勸誡。同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也暗含著女子正處于青春年華,容顏嬌媚,男子對她的愛情也枝繁葉茂,遠未凋零,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新婚前后那一段時光里愛情生活的甜美,很顯然,這里用的同時也是“比”的表現(xiàn)手法。
第四章開頭“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這幾句詩中,詩人用桑樹落葉起興,引出了女主人公對多年來貧苦生活的回顧。同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又比喻愛情衰敗、凋零,而且也隱含著女主人公人老珠黃這一層自我比況的凄涼意味,多年的勞苦日子消磨了女主人公的青春年華,也磨損了她嬌美的容顏,這與那因枯黃而隕落的桑樹葉子是何等地相似啊。比興合用,一唱三嘆,抒發(fā)了女主人公對愛情與生活的沉痛感慨以及追悔莫及的怨恨之情,這正是值得我們仔細鑒賞品味的關鍵所在。
由上述例子不難發(fā)現(xiàn),比、興都是以間接的形象表達感情的方式,因而《詩經》里的不少篇章,觸物起興,興句與所詠之詞通過藝術的聯(lián)想前后相承,有一種象征與暗示的關系?!对娊洝分械呐d,很多都是這種含有喻義,并且能夠引起聯(lián)想的畫面。因此,比興合用,是《詩經》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典型特征之一,這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如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開篇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兩句,既用了“興”的手法引出后面的內容,又用了“比”的手法,以孔雀徘徊比喻夫婦失偶,渲染送別時孤單惆悵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