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開春后就要下種,因不耐寒,還需覆蓋薄膜,等長出了嫩綠的新芽方可掀開,讓煦暖的陽光直射,薯葉瘋長,很快一汪蔥蘢。逢梅雨季節(jié),父親披蓑戴笠去剪薯苗,都剪成尺把長一節(jié),每節(jié)帶四片以上葉,至少有一個心芽,一小捆一小捆用稻草扎好,滿一背簍即去早已整齊劃一打好穴的土地插種。下午出太陽時,有的薯苗都耷拉了腦袋。我擔(dān)心薯苗很難成活,沒想到再過七八天,它們居然長出新葉了。
父親說得鋤薯草了。我們圍著薯苗松土,父親就在后面投放肥料。肥料是草木灰拌牛屎羊糞,能夠聞到青草的味道。除草施肥后,薯藤長勢更旺,葉片將土地遮得嚴(yán)嚴(yán)實實。這時候父親成天圍著稻田轉(zhuǎn),囑咐我們早晚去翻薯藤,防止藤蔓藕斷絲連生出許多孽障,那些“私生子”長不壯實。我們將紛亂的薯苗像梳辮子一樣,捋成一縷一縷。薯藤一般翻兩次,兩次后,躁動的薯藤便也懶得再動歪心思了。
紅薯越來越肥碩。這時候我們最喜歡跑到地里去尋找葉兒淡綠的益陽薯,益陽薯皮鮮紅,但削皮后果實卻是奶白,咬一口,像涼薯一樣又脆又甜,最適合生吃。還有一種叫廣東白,皮肉都是白的,長條形,但沒有益陽薯甜脆。紅薯也像特務(wù)一樣有代號,叫一三八的紅薯淀粉含量最高,必須就著茶吃才好下咽。還有紅心的南瓜薯,一蔸會纏繞七八個,祖父種過一蔸二十多斤的南瓜薯,一個個光溜溜肥嘟嘟,掛在房梁上很是惹眼。
收完稻子,便一心挖薯了。我們負(fù)責(zé)割薯藤,父親負(fù)責(zé)挖薯。烏黑的泥土底下盡是碩大的寶貝,巴掌大一方地就可挖一擔(dān)。父親這時候很有勁,偶爾還會來幾聲火辣辣的山歌。
紅薯收上來了,父親在地里就把那些肥大沒有破皮的紅薯挑選了出來,來年做種。其余的一部分?jǐn)傞_放地上,一部分存薯窖。起白霜的早晨,我們至少要洗刷完兩擔(dān)紅薯才能去上學(xué)。
挖薯季節(jié)中午也不吃飯,就吃紅薯。過了立秋的紅薯能蒸出糖汁,放到手心黏黏的,咬一口甜蜜蜜。在學(xué)校寄宿,中午也用飯碗蒸兩三個薯。去慢了,蒸籠上就剩一個空碗。
大胡子唐叔經(jīng)常在老山上放牛,將牛趕進山谷,便坐山口抽煙桿。山口有大片薯地,唐叔每天從薯地刨出紅薯,埋進燒好的火堆里。誰在山上做工、砍柴,到了山口要歇會兒,唐叔看著人一副疲倦模樣,便從火堆里刨出一個薯。人狼吞虎咽吃,唐叔就笑瞇瞇地看著他吃,吃完一個,再刨一個,滿嘴烏黑。倘若誰剝皮吃,就別想吃第二個了。
唐叔的兒子是村里第一個大學(xué)生,畢業(yè)后留在城里,后來唐叔也被接去帶孫子。唐叔打電話要村里人給寄紅薯。孫子吃得很歡。唐叔咬一口,卻幽幽地說,不是原來的味道了。
劉立勇:中學(xué)高級教師,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
編輯? ?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