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生兆
田徑運動作為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言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力。借助趣味田徑的教育模式,可以開創(chuàng)新的田徑運動教學方法,使得小學體育教學的水平得到改善。同時趣味田徑項目也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喜愛。在具體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使用趣味田徑項目教學形式還應當有效調整相關項目的難度,使學生可以更具參與感,同時也在完成田徑項目的過程中更具積極性。教師要始終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讓學生可以真正在趣味田徑項目當中收獲樂趣、鍛煉身體,同時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下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以往學生在參與相關田徑項目時的積極性總是相對欠缺,其主要原因是相關田徑項目的趣味性不足,因而展開趣味田徑項目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趣味田徑項目的鍛煉過程當中提升意志力,改善身體的綜合素質水平。在收獲技能的同時,也使學生可以從相關趣味田徑項目當中學習和收獲到團隊精神、勇于拼搏的奮斗精神以及面對失敗時的平和心態(tài),從而更有利于引導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1 關于趣味田徑項目
簡單來說,趣味田徑項目是指有趣、好玩的運動項目。在國際上,田聯認證通過的趣味田徑項目與傳統(tǒng)的田徑項目幾乎相同,比如以比賽或者合作競賽的形式進行運動。蛋在趣味田徑項目當中,相關比賽的規(guī)則與傳統(tǒng)的田徑項目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尤其是在少兒趣味田徑項目當中,其所選擇的器材和相關創(chuàng)新形式更多的是以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個人特色出發(fā),從而倡導營造安全且具備氛圍感的教學環(huán)境,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運動項目參與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參與趣味田徑項目的鍛煉過程當中能夠深入挖掘潛在能力,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形式在選擇器材和教學內容方面經常存在設計不合理或者搭配不當的情況,比如相關器材對于小學生而言過于笨重,操作難度大、危險系數高,很容易打擊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趣味田徑教學當中的相關項目會使用更加輕便易攜帶的運動器材,所選擇的教學用具顏色豐富,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 小學趣味田徑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
在趣味田徑項目的教學實踐中,我國教育界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由于趣味田徑項目屬于創(chuàng)新課程,其在教學體系的設置上還并不完善,相關結構非常單一化,擁有極大的進步空間。同時,趣味田徑運動形式也存在一些劣勢,比如相關運動過程缺乏專業(yè)性,過于注重娛樂而忽視對技能的培訓,有可能使學生掌握了錯誤的運動方式。因而,教師在進行趣味田徑項目的教學過程當中還需融入一些專業(yè)的知識內容,以補充趣味田徑項目中專業(yè)不足的缺點。傳統(tǒng)田徑項目中也有一些可取之處,可以與趣味田徑項目相互補足。通過詳細分析在小學趣味田徑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度,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進一步改善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水平。
2.1 教師對趣味田徑缺乏認知
某些小學體育教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進行趣味田徑項目教學法的優(yōu)勢,也并不看重趣味田徑教學過程?!叭の短飶健敝械摹叭の丁倍謽O其重要,如果在進行體育教學中未能充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難讓學生在進行田徑運動的過程當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的完成體育鍛煉和技能學習過程。當前許多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專業(yè)課程授課時,各項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過于簡單,沒有真正和趣味元素結合,導致所謂的“趣味田徑項目”只是單純的“玩游戲”,而沒有達到相關教學目標。各項教學任務的完成度不足,因而也無法真正的提高教學質量。
2.2 內容上過于形式化
趣味田徑項目通常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使學生在參與相關游戲環(huán)節(jié)的過程當中可以擁有競爭與合作的正確心態(tài),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這種教學方法除了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之外,也有助于改善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然而當前有些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趣味田徑項目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許多項目的內容過于形式化,既無法達到技術上的指導,也無法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反而限制了趣味田徑項目的作用。
2.3 部分教師專業(yè)教學能力較差
當前許多小學院校的師資力量不足,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體育課程教師的專業(yè)能力都相對欠缺。教師疲于應付過多的學生,卻并沒有真正掌握本班學生的綜合情況,在教學中缺乏熱情,這種現狀也會限制趣味田徑項目的開展,以至于教師無法精心設計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經常存在教育內容過于單一化或者相關規(guī)則難度過高、學生難以真正參與等等一系列的情況。這些現象也容易降低趣味田徑項目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很難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3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趣味田徑項目的意義
3.1 有利于傳播田徑知識和文化
從上文描述可知,傳統(tǒng)的田徑項目形式相對較為簡單,且許多田徑項目的鍛煉內容本身對于參與者的年紀、能力等限制較高,因而與小學生的適應性稍顯不足。進行趣味田徑項目有助于改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學生在更具適應性的趣味田徑項目當中學習到更多的田徑歷史和知識。這也有助于傳播田徑文化,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使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得到改善。
3.2 有助于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當前許多小學院校過于看重對學生文化課程水平的提高,卻忽視了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改善,以至于學生自身也缺乏對鍛煉的重視度。一提到體育活動,便充滿了畏難情緒和厭倦心理。進行趣味田徑項目教學可以改善這一現狀,讓學生可以自發(fā)的參與到田徑項目的鍛煉過程當中,也在更具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中喜歡上運動,有助于達到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目的。趣味田徑項目的模式可以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可以更有能量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同時相關趣味田徑項目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肢體敏捷度、身體耐力和精神富足性,讓學生可以在更加歡樂、愉快的氛圍當中增強身體體魄,提高運動技能。
3.3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精神
上文也曾提及許多的趣味田徑項目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對于小學生而言,許多趣味田徑項目自身帶有一定的難度。只有在群體性項目當中進行分工協作,才可以完成相關挑戰(zhàn)內容,匯集眾人的力量,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因而,參與趣味田徑項目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精神。相較于傳統(tǒng)的田徑項目,趣味田徑項目的形式不會過度強調比賽的成績,而是關注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收獲到的成果。這種項目本身強調協作過程,因而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的良好方式。學生在趣味田徑項目時所學習到的團隊協作精神也能夠應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當中,讓學生可以樹立責任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修養(yǎng)。同時,適度適量的體育鍛煉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學生在付出努力的同時也能夠專注于相關比賽過程當中,這對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文化課水平也頗具幫助作用。
4 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的應用方法
4.1 多多鼓勵學生參與其中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過于刻板化,許多教師會根據自身的經驗或者課本中的知識,簡單的給學生講述相關體育項目的鍛煉方法。這些機械性的理論知識和機械性的鍛煉模式很難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同時學生也容易產生抵觸、厭倦心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著,而教師一味的占據主導地位。改革教育模式,進行趣味田徑教學方法,還需在原本的田徑教學模式基礎之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達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目的。在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來改善教育模式,要多多鼓勵學生參與其中,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積極的參與到田徑項目當中。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之下,也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比如,當學校在組織田徑項目活動時,發(fā)現學生對于田徑項目的了解度不足,認為田徑運動即為跑步,而沒有其他的內容,同時產生對田徑運動的負面情緒。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在進行趣味田徑項目教學法時,教師可以在操場的跑道上擺放一些色彩艷麗、外形奇特的障礙物,讓學生能夠在不接觸障礙物的前提之下奔跑至終點。這種鍛煉模式需要學生避開障礙物,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欲,也可給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項目增加趣味性元素。每一個學生自身的能力會存在差別,隨著學生個人體育素養(yǎng)的不同,部分學生的臨場反應速度快,而部分學生的奔跑速度快,因而在躲避障礙物或者奔跑時會存在能力上的差異。進行這種趣味田徑教學方式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如果學生奔跑速度慢,卻能夠靈活躲避障礙物,在這種前提下也能夠在趣味田徑項目當中獲得優(yōu)勢,發(fā)揮個人身體敏捷和臨床應變的能力,從而取得比賽的成果。在賽場上,學生也能夠更具干勁,充滿活力,從而在參與趣味田徑運動項目時獲得更多的滿足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2 不斷豐富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體育田徑教學課程通常以長跑、短跑、跳高、跳遠等等項目為主,教師會通過理論講解、口頭宣教等方式讓學生獲知比賽或鍛煉的方法。甚至有些教師由于個人能力匱乏或教學水平不足,根本無法讓學生了解相關項目的基本理論,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使學生更容易產生畏難心理或厭倦情緒。學生在學習相關項目時也會相對較為淺薄,機械性的進行運動會限制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也難以讓學生在枯燥的田徑項目鍛煉當中獲得樂趣。因而,只有結合趣味田徑項目的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改善和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教學方法,使得趣味性的元素更加充裕和豐富,才能夠顯著提高教學質量。
比如,當教師在進行跳遠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趣味跳遠。趣味跳遠的方式和傳統(tǒng)的田徑跳遠存在一定差異,教師可以在傳統(tǒng)田徑跳遠當中融入“123木頭人”的游戲規(guī)則。跳遠中包含助跑、擺臂、蹬地、收腿等等幅度較大的動作,教師需要制定規(guī)則,讓學生在進行這一系列的運動規(guī)定動作時可以仔細聽裁判員的口令,當口令結束后,不能立刻停止腳步的學生會被暫時淘汰,此時需要退回起點再重新向終點沖刺。這種方式相較于傳統(tǒng)的跳遠比賽會更具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學生也更愿意參與其中。同時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也能夠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跳遠能力,讓學生了解關于田徑跳遠的相關規(guī)定動作。再者,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學生產生對于跳遠項目的興趣。
4.3 對教學評價方法進行完善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學評價的方式非常單一化,主要是對結果進行評價。因而,教師和學生都非??粗刈罱K的成績,而忽視體育鍛煉的過程。教師并沒有充分關注學生在參與教學時的感受,這種評價方式并不科學,也過于單一化,不能真正的反饋教學成果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對于一些身體素質水平本身較差的學生而言,即便非常努力也無法拿到高分,最終的成果評價自然無法達到學生的預期。長久下去,學生會完全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度,甚至會產生對于體育鍛煉的抵觸心理。因而,借助趣味田徑項目的教學方式要摒棄唯成績論的評價模式,從而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全面了解學生在參與趣味田徑項目過程中的專注程度、努力程度、興趣程度,從而根據學生的個人態(tài)度和表現力進行綜合評定。這也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使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田徑鍛煉帶來的快樂。
4.4 注重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進行趣味田徑項目教學法時,要注重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現代素質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綜合型的人才。進行趣味田徑項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溝通技巧等等。在各項趣味教學法的應用下,學生也能夠更具參與感,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自我。為達到教育目標,教師還需提高個人的專業(yè)素質,學校也要提升對于趣味田徑項目教學法的重視度,使教師可以多多學習一些成功的案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優(yōu)化教育內容。在準備教學道具時,也能夠提高相關道具的趣味性以及對學生的吸引力。
在趣味田徑項目的帶動之下,學生在相關教學活動中能夠更具參與積極性,有助于教師創(chuàng)造濃郁的體育課堂氛圍,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比如,在“充氣毛毛蟲”趣味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應用外形結構像毛毛蟲的道具,讓學生一起充氣,通過動手操作達到鍛煉手工能力的目的,同時也讓學生更具參與積極性。在充氣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塑料把手粘在毛毛蟲道具上,讓學生通過分小組騎著毛毛蟲參加比賽,進行趣味田徑項目的鍛煉。此時學生要利用把手移動,且毛毛蟲不能拖地,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終點的小組則為此次趣味田徑項目的冠軍。以這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趣味田徑項目的鍛煉過程過程中,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而可以達到人才多方面培養(yǎng)的目的。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教育改革的推行使教育的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在教學中更加倡導素質化的教育。因而,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在小學階段,進行體育教育更應當通過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還存在極大的弊端,在教學中相關項目開展的形式過于單一化和刻板化,以至于難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種情況也很容易導致體育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在教育體制改革之后,可以采用新型的趣味田徑教學法,從而使小學體育的教學課程得到創(chuàng)新,在增強相關田徑項目趣味性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到一系列的活動當中,從而改善個人的身體素質和相關運動技能。這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真正的愛上相關運動項目。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曲子鎮(zhèn)環(huán)縣習仲勛紅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