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課本中有兩首關(guān)于冬天的古詩,分別是宋代盧鉞的《雪梅》和楊萬里的《稚子弄冰》,看似比較少,但實際上,在浩如煙海的唐詩宋詞元曲中,有關(guān)冬天的古詩文還是非常多的。
唐詩雪韻
對 "雪
杜甫
戰(zhàn)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fēng)。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shù)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此詩寫于安史之亂中,杜甫被迫困居孤城。詩題“對雪”,卻正是國仇家恨一起之時,對雪窮身,國事凋零,因為白描,非因雪寄興,也非僅僅自傷困頓。這里描寫的急下的雪花在風(fēng)中飄舞回旋,正表達了詩人對整個時局困窘的無奈。
對 "雪
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將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如果登上高樓觀賞雪景,那野外一切崎嶇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覆蓋,展現(xiàn)在眼前的將是坦蕩無邊的潔白世界。高樓四望,一片潔白,詩人希望白雪能掩蓋住世上一切丑惡,讓世界變得與雪一樣潔白美好。結(jié)尾一句,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感慨與不平。
宋詞冬景
菩薩蠻·梅雪
周邦彥
銀河宛轉(zhuǎn)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天憎梅浪發(fā),故下封枝雪。深院卷簾看,應(yīng)憐江上寒。
首句大筆渲染,雪岸蒼茫,隨江蜿蜒,狀如銀河,“三千曲”極言其逶迤不絕。第二句呈現(xiàn)一幅臘去春盡的景色,晴光淑氣,凜冽中透露出生機。由此引發(fā)出歸思,語淡情濃,耐人尋味。下片由雪下的梅引出閨思。表達了相思之苦。全詞八句,可謂句句景,句句情,景中寓情,情以景見。上下呼應(yīng)而無痕,情景渾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渾成,工巧之至,即為渾成。
南鄉(xiāng)子·冬夜
黃升
萬籟寂無聲,衾鐵棱棱近五更。香斷燈昏吟未穩(wěn),凄清。只有霜華伴月明。
應(yīng)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關(guān)情。起看清冰滿玉瓶。
冰寒大地,長夜無眠,詞人雖不說自己感到煩惱,卻為梅花設(shè)身處地著想,說它該是煩惱得睡不成了 。下闕:“我念梅花花念我,關(guān)情?!贝司潼c明不僅他在想著梅花,梅花也憐念起他來了。他們竟成為一對知心好友!
這種構(gòu)思,確實是奇特異常;這種格調(diào)和意境,確實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畫了一個山中隱士清高飄逸的風(fēng)采。它的妙處尤其表現(xiàn)為將梅花擬人化。
元曲冬韻
天凈沙·冬
白樸
一聲畫角譙門,豐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huán)境。它與《天凈沙·秋》的寫法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寫景,全未直接抒發(fā)、陳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現(xiàn)的情緒意蘊,是在對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來的。其二,都是通過一組自然景物的意象組合,來構(gòu)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畫面。另外,這支曲子所表現(xiàn)的情感,也不是一時一地有特定具體內(nèi)容的情感,它所傳達的,是一種情調(diào),一種意緒,一種內(nèi)心狀態(tài)。
從時序上說,《天凈沙·秋》寫了落日殘霞,而這首曲子寫的是落日已經(jīng)隱沒山后,新月已經(jīng)現(xiàn)于天際。從“秋”到“冬”,從“情”到“景”,都是從寥落、凄清進一步發(fā)展為悲涼和無望的孤寂。
人月圓·雪中游虎丘
張可久
梅花渾似真真面,留我倚闌桿。雪晴天氣,松腰玉瘦,泉眼冰寒。興亡遺恨,一丘黃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殘碑休打,寶劍羞看。
該曲抒寫雪中游虎丘的所見所感?;⑶鹕皆诮裉K州市西北,是江南名勝之一。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埋葬在這里,三天后有老虎蹲踞其上,因此名“虎丘”。本曲通過雪中游覽虎丘而借景抒情,其中蘊含著國家興亡之感以及士人人生失意、壯志難酬的悲慨。
全篇由寫景、懷古、傷今三部分組成,分別寫出游虎丘時的所見、所感、所嘆,意脈清晰,結(jié)構(gòu)謹嚴。遣詞造句都很精到,值得仔細回味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