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 日、20 日及9 月10 日,威爾第歌劇《弄臣》接連在福建大劇院、廈門嘉庚劇院公演。本版《弄臣》是廈門市2023 年度文藝發(fā)展專項資金資助的項目之一,由廈門市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申報,并聯(lián)合福建大劇院共同打造。區(qū)別于國際、國內的意大利語原文版,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主打的是“洋戲中唱”。三場演出均取得了圓滿成功,劇院席次爆滿,觀眾反響十分熱烈。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也同時將歌劇首演面向全網進行線上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700 萬。
全明星演繹制作精良
本版《弄臣》可謂眾“星”云集。94 歲高齡的國寶級指揮鄭小瑛教授親自執(zhí)棒,作為藝術總監(jiān)的她,不僅修配了原來由周楓譯配的中譯劇本,還親自為演員指導——從音樂作業(yè)到樂隊排練,直至登臺演出。制作方邀請了國家一級導演、男中音歌唱家王湖泉執(zhí)導全劇,本屆梅花獎得主、福建大劇院院長孫礫擔綱本次弄臣A 角,還邀請到中央歌劇院歌唱家陳淼、福建師范大學青年教師林子豪分別擔綱弄臣的B、C 組。三位利格萊托的音色不同,表演風格不同,但他們投入的演繹為觀眾帶來了同樣的震撼體驗。
此次的曼圖瓦大公由旅澳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亢擔綱,他的音色明亮通透、穿透力強、氣息控制游刃有余,不失為出色的華人男高音。王亢對角色的拿捏張弛有度,在第一幕與吉爾達的搭戲,第三幕與瑪達萊娜的調情,戲劇性的反差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經典詠嘆調“女人輕飄飄”,經他演繹顯得格外戲謔。吉爾達由女高音歌唱家顧文夢與姜曉雅娣飾演:顧文夢擔任A 角,她的音域極其寬廣,音色甜美、靈動、純潔;姜曉雅娣擔任B 角,她的音色銳麗,并富有童真。
此外,享譽世界的歌劇表演藝術家章亞倫教授飾演蒙泰羅內伯爵,他的戲份不多,但氣場強大,每次出場的痛斥之聲,振聾發(fā)聵;男低音歌唱家彭康亮、女中音歌唱家王紅則搭檔飾演殺手兄妹組合;劇中的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一些著名場面,在眾藝術家們配合下,協(xié)調、默契、精彩。值得一提的是,由愛樂男聲合唱團飾演的劇中宮廷眾臣,音色渾然一體,表現個個搶眼。
整臺歌劇演出,無論音樂、表演、舞美,都給福州和廈門兩地的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王湖泉的導演風格古典而嚴肅,舞美簡約且考究細節(jié),并綜合運用了多媒體技術。尤其在第三幕,狂風呼嘯中殺手與弄臣密謀殺人的場景,配合著交響及以燈光控制的閃電背景,使觀眾緊繃神經如置身其中。為業(yè)內津津樂道的“鄭小瑛模式”,采用了直播形式的視頻導賞貫穿于幕間,有效地填補了因換景造成的舞臺時間空白。中文譯唱則基本掃去了觀眾的觀劇障礙(即語言的隔閡),現場字幕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劇院兩側的大屏幕上顯示的是易于辨認的彩色字體,一種顏色對應一個角色人物),這在多角色的重唱、合唱唱段,極其有效地幫助觀眾吃透劇情。這三場演出,在多維度的配合下,觀眾都非常喜歡,現場喝彩不斷。
多位專家點贊“洋戲中唱”
作為藝術資金結項的例行“科目”,中文版《弄臣》在廈門嘉庚劇院的演出后還召開了項目論證會。該會議邀請到指揮家卞祖善、吳靈芬教授以及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藝術學院的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
鄭小瑛教授首先為與會專家介紹道,中文版《弄臣》是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2023 年度的重頭戲,也是繼《茶花女》《快樂寡婦》《帕老爺的婚事》之后第四部“洋戲中唱”的作品。該版制作的中文配譯,是鄭小瑛教授在周楓先生原譯配的基礎上,結合意大利籍漢學家薩布琳娜(Sabrina)的意見后,做了更加細致的修配,且在排練過程繼續(xù)聽取導演和演員的建議,隨時進行調整。因此,目前的中文版《弄臣》相較以前的版本更加成熟,包括配歌的節(jié)奏重音、高音的開口與閉口音處理、與時俱進的遣詞造句等,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過反復推敲,基本達到了“演員唱得順,觀眾聽得懂”的初衷,這一點獲得了“挑剔”的指揮家卞祖善的極大肯定。
卞祖善非常認同鄭小瑛教授的歌劇理念,他表示:“我認為中文版《弄臣》為‘洋戲中唱’樹立了一個新的模板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并且為中國的歌劇表演藝術,特別是‘洋戲中唱’方面,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當然,我國的歌劇人才在走上國際歌劇舞臺的時候,還是需要在原文上狠下功夫?!?/p>
吳靈芬教授也高度贊揚了中文版《弄臣》:“演出現場十分震撼。它集結了那么多優(yōu)秀的演員和歌劇人才參與其中,堪稱一流的導演、一流的演員、一流的制作、一流的舞美。我看到的是‘唯有熱愛不可阻擋’的力量?!眳庆`芬教授也是改革開放前“洋戲中唱”親歷者與踐行者,她熱情地分享了早年與蔣英先生共同譯配《費加羅的婚禮》的故事,及與鄭小瑛教授在穿梭在北京各大高校進行歌劇講座的寶貴經歷。
王湖泉導演作為出色的男中音歌唱家,早在1993 版《弄臣》中,就以中文譯唱成功地飾演了弄臣一角。他力挺歌劇藝術中心“洋戲中唱”的理念:“意大利文確實比中文好發(fā)聲,因此我們并不是降低了水準,而是增加了難度。30 年前我演利格萊托的時候,意大利文都背下來了,著名歌劇導演安西莫夫來執(zhí)導,聽了之后說:‘改母語!’——這不就跟鄭老師不謀而合了嗎?”
與會專家同時盛贊了廈門市政府大力扶植本土歌劇文化事業(yè)的高瞻遠矚和大力作為。國家大劇院歌劇總監(jiān)、首席指揮呂嘉受邀觀看了福州《弄臣》的首演后也深情感嘆:“鄭小瑛老師創(chuàng)造了歷史!”
深耕人民路線收獲熱烈反饋
鄭小瑛教授非常看重觀眾的反饋意見。為此,歌劇藝術中心在多個線上平臺推出觀眾互動活動,如微信公眾號、微信粉絲群,甚至開通了“鄭小瑛線上會客室”等。通過互動,歌劇藝術中心也收到了許多問題,譬如“普通人如何更好地欣賞歌???”“中文譯配如何彌合東西方語言的鴻溝?”等。
從觀眾回訪來看,中文版《弄臣》實現了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的預期目標——觀眾能夠直觀地看懂、聽懂西洋經典歌劇。一位20 多歲的在校學生坦言:“我連續(xù)觀看了兩場演出。8 月19 日的演出中,孫礫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第二幕,當弄臣去向眾臣索討女兒時,他唱出詠嘆調‘你們這些狗強盜’時的情緒變化,從怒吼到最后的哀求,將弄臣這一為虎作倀又飽受悲劇命運欺凌的角色表現得淋漓盡致?!?/p>
有的觀眾則關注現場演出的重唱與合唱,如第一幕終的宮廷眾臣合唱“輕點輕點”、第二幕父女二重唱“我要復仇”、第三幕四重唱“贊美你,美麗的愛神”:“第一次能夠這么輕松地、清晰地聽懂重唱,這是欣賞原文歌劇時無法做到的?!北娝苤嗦暡恐爻兄鑴∽顝碗s的織體構造,大段落地交織在一起,又各自獨立,尤其在快速的音樂進行中,伴隨著劇情的急速發(fā)展,還包含著角色人物豐富的心理變化、肢體對抗。如果沒有中文的加持,觀眾只能從音樂的角度欣賞。一位沈陽音樂學院學生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演出,他留言道:“‘洋戲中唱’降低了欣賞歌劇的門檻,消除了語言屏障?!?/p>
鄭小瑛教授所倡導“洋戲中唱”,歸根結底的思路就是深耕人民路線。只有讓歌劇“貼近大眾”,才能讓尋常百姓“走進歌劇,聽懂歌劇,看懂歌劇”,近而才能喜歡上歌劇。而對廈門而言,此次演出的成功,讓這個城市距離打造“歌劇之城”,又著實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作者系廈門工學院博雅與藝術傳媒學院講師,廈門市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劇目與編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