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沾泥土,手執(zhí)教鞭,傳播知識與大愛”,是孫有新鄉(xiāng)村教育生活的真實寫照。
孫有新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云周街道社門村一個普通善良的農民家庭。親人及周邊人艱苦的生活狀態(tài),讓逐漸成熟的他深深懂得知識對于農家子弟個人成長、對于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性。
孫有新是瑞安五中95屆畢業(yè)生。迄今,他已在瑞安五中學習、工作27個年頭。從教24年來,他反哺母校培育,多次放棄遠走高飛機遇,扎根鄉(xiāng)村,踐行“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钡某跣?,用知識、智慧和大愛為鄉(xiāng)村教育,燃燒著自己、照亮了別人。
班集體里,生日燭光照亮未來
“小云,生日快樂!”教室里一片歡呼。班主任孫有新老師手捧精美禮物和一封厚厚的賀信,健步走向小云說:“小云,祝你快樂永遠!”隨即,孫老師大聲宣讀小云媽媽的“生日賀信”。為了給女兒更好的生活和未來,媽媽遠在異地辛苦賺錢,累病了也毫無怨言,反而在信中請求女兒的理解。聽到這,小云怎么也忍不住奪眶而出的熱淚,感恩的種子已在心底悄然萌芽、開花……從此,自卑、厭學、叛逆的小云,變得自信、好學,母女關系也變得空前融洽親密。
自1999年從教開始,孫有新堅持為班里的每位學生慶祝生日,堅持給每位過生日的學生親筆寫賀信,諄諄教誨他們向上向善,鼓勵他們不斷完善自我。至今,孫有新給學生寫的生日賀信,總字數(shù)已逾70萬。
此外,他還在班級QQ群、微信群發(fā)送生日祝福,引導同學用祝福傳遞幸福,用燭光照亮未來,用大愛詮釋青春。孫有新不斷擴大慶生范圍,以各種別有意義的方式,給任課老師、歷屆學生慶祝生日。
敬老院里,孤寡老人暖意融融
2001年9月,孫有新帶的班級第一次成為學校的“青年志愿者班”。至今,孫有新已經(jīng)當了九屆“青年志愿者班”的班主任?!扒嗄曛驹刚甙唷遍L期與飛云敬老院結對。在結對的日子里,每周或每逢重大節(jié)日、老人們的生日,孫有新總是帶著學生,帶上禮物,去飛云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為老人們慶祝生日、打掃衛(wèi)生,陪著聊天。
師生的到來,讓老人喜出望外,他們把自己平時舍不得吃的東西全都拿出來,硬塞給孩子們。每當師生離開時,老人們總是倚在門框上不停地揮手,偷偷地抹淚。那依依不舍、暖意融融的情景,讓人不禁贊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為此,飛云敬老院多次給孫有新任教的班級送來錦旗、牌匾,上面寫著“情系孤老,勝似親人”等字樣。
孫有新一向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他曾勇救躺在馬路中間的醉漢,他是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禁毒宣傳、網(wǎng)絡文明傳播志愿者和學校心理輔導站義務輔導員。他帶領學生參加由瑞安日報社與瑞安市殘聯(lián)聯(lián)合開展的“陽光行動——志愿者助殘活動”;與瑞安市特殊教育學校結對,攜手瑞安市星兒愛心服務社會工作中心,開展“陪你長大·星兒周末陪護”;他親自帶頭并組織學生為“長江林”“溫州林”捐款,為印度洋沿岸受海嘯襲擊國家捐款……
泰順南院,山區(qū)孩子受益匪淺
1997年暑假,孫有新作為溫州師范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團的一員,來到泰順縣南院鄉(xiāng)中心學校開展支教活動,從此與南院學生結下了深情厚誼。
在泰順南院的25個日日夜夜里,孫有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每天早起督促、陪伴學生早讀。作為一名班主任,平時一有空,他就去教室到學生中間坐坐,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晚上,他依舊到教室里跟班,督促學生學習、輔導作業(yè)。山區(qū)學生的居住地十分分散,但每個雙休日,孫有新都堅持去家訪。
最讓孫有新刻骨銘心的,是支教活動結束離開泰順時的情景——那天,學生們一大早就來到學校,帶著水果等當?shù)靥禺a(chǎn),一定要老師收下,還情不自禁地圍著老師哭。老師要上車了,孩子們就站在車窗外,有道不完的別。汽車啟動,車窗外的孩子們個個哭成了淚人兒……忽然,孩子們用顫抖的聲音,自發(fā)地含淚齊唱:“祝你平安,祝你平安……”汽車徐徐離開,一些學生還追著汽車跑了很遠的一段路。
車輪滾滾,載不走孫有新對南院鄉(xiāng)中心學校280多名學生的惦記和思念。就在返校途中,孫有新作出了人生最重要決定:放棄“通過考研、跳出教育”的想法,“把一生獻給自己熱愛的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
支教回來后,孫有新和南院孩子一直保持聯(lián)系,還和學生小蘭(化名)結下了永久的情誼。
小蘭家境貧寒,從上小學五年級開始,孫有新就資助她,每年匯去省吃儉用節(jié)省下來的200元錢,直至小蘭大專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那時,孫有新的工資才1000元多一點。200元,于小蘭而言,也非一筆小數(shù)目,她在《25天師生,一生情誼》文章中這樣回憶:“我對孫老師說:‘老師,我以后還給你?!瘜O老師說:‘不用你還,將來你有能力,就像我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句話一直銘刻在我的心里。工作后一直想著怎么樣去幫助更多的人……”
這段支教經(jīng)歷,成就了跨越20多年仍歷久彌新的師生情誼,改變了孫有新的人生軌跡,堅定了他對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孫有新深有感觸地說:“我不忘當年在南院樹立的教育初心,立志做一輩子的班主任,傳播并踐行‘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男腋@砟?,將幸福傳遞給學生們,并引領他們將幸福傳遞給更多的人,努力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幸福學生,同時成就幸福的自己。”
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長年累月的點滴付出,讓孫有新成為五中教師的一面旗幟,獲全國“百佳班主任”、全國“十佳好老師”、浙江省“中小學師德楷?!薄⑿聲r代浙江省“萬名好黨員”等20多項縣級以上榮譽。他在全國作報告130多場,兩登“中國班主任大會”講壇,先進事跡被教育部新聞辦官微、《中國教育報》等70多家媒體報道,被溫州電視臺拍成專題片……
孫有新明白,鄉(xiāng)村振興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必經(jīng)之路,教育振興則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基礎。教育振興靠人才,人才還須扎下根。在鄉(xiāng)村這片廣袤的熱土上,孫有新孜孜不倦地播撒著幸福的種子,幸福著學生們的幸福。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們詮釋了一個鄉(xiāng)村教育者的社會擔當;他以自己的知識和大愛,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振興鄉(xiāng)村的壯美畫卷。
(責任編輯:陳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