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種植產業(yè)的發(fā)展能夠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效益。在綠色農業(yè)生產模式下,小麥種植產業(yè)在保障農民收入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意病蟲害防治、化肥農藥使用以及生產過程中的環(huán)保問題?;诖?,本文簡單討論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優(yōu)勢和問題,深入探討栽培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
綠色農業(yè)生產模式下,小麥栽培技術已經成為了小麥產業(yè)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要想保證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需要以提高種植效益為目標,利用現代農業(yè)生產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實現小麥種植產業(yè)與電子商務平臺的有機融合,保證種植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推動我國小麥產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
1 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優(yōu)勢
1.1改善小麥品質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營養(yǎng)價值較高,食用價值較大。但是由于其生長環(huán)境不能達到標準,其質量受到影響。因此,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為了保證小麥質量,需要將小麥的品質進行提升。小麥種植的品質包括多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產量及質量。在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中,其采用科學、合理的耕作技術對土壤進行改良與調節(jié),保證土壤中的養(yǎng)分處于最佳狀態(tài);同時利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對化肥及農藥進行合理使用,以保證其品質;最后采用綠色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這些措施都能有效改善小麥品質,提升小麥產量。因此,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在改善小麥品質方面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1]。
1.2保證小麥的營養(yǎng)需求
小麥對營養(yǎng)的需求是比較大的,在其生長過程中,對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量較高,所以我們必須保證小麥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不僅能夠保證小麥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還能夠為小麥提供足夠的生長能量。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雜草等情況,導致其生長速度減緩。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處理這些雜草,小麥的產量及質量就會受到影響。而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通過合理使用除草劑等措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除草劑的使用能有效解決雜草生長過快問題,保證小麥產量。另外,在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下,會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肥提供給小麥生長,以保證其營養(yǎng)需求。因此我們在進行小麥種植時,可以充分利用有機肥來保證其生長質量及產量。另外,還可以利用人工種植方式來增加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含量,保證其生長質量。
1.3保證小麥種植的可持續(xù)性
我國人口基數大,對糧食的需求也較大,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保證糧食的可持續(xù)供應,我們必須要保證小麥種植的可持續(xù)性。雖然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的優(yōu)勢有很多,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小麥種植面積逐年減小、病蟲害日益嚴重等。為了保證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發(fā)揮出其優(yōu)勢,我們需要對其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與調整。首先,我們要嚴格按照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的相關要求進行種植;其次,要對小麥生長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與改造;再次,要根據當地土壤、氣候等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種植品種;最后,還要定期對小麥病蟲害進行防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能夠發(fā)揮出其優(yōu)勢,保證其可持續(xù)性。
2 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
2.1播種量過大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由于生產條件的限制,播種時無法一次性完成播種作業(yè)。為了保證小麥有充足的生長時間,技術人員就需要采取分次播種方式,這樣就會出現播種量過大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小麥的產量,而且會導致小麥幼苗生長過程中出現倒伏等情況。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技術人員就要控制好播種量。技術人員可以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晾曬處理,這樣可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避免出現田間缺苗斷壟現象。另外,在播種時要確保小麥種子質量過關,技術人員可以使用包衣種子和拌種劑等對種子進行處理,這樣能夠提高小麥的出芽率。在小麥出苗后要及時進行澆水、施肥、除草等管理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另外,技術人員還要做好后期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發(fā)生病蟲害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2]。
2.2施肥不合理
小麥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肥料,同時也會對土壤造成污染,這對小麥種植產量和質量有較大影響。部分技術人員在使用化肥時沒有根據土壤具體情況,導致施肥不合理,降低了小麥生長質量。有些地區(qū)在小麥種植過程中采用一種肥料就直接將其施加到土地中,這會造成土地營養(yǎng)失衡。所以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技術人員要根據小麥實際生長情況選擇肥料種類和施肥量,并嚴格按照說明進行施肥。此外,部分地區(qū)由于缺乏相應的施肥設備,土壤肥力下降,進而導致小麥生長質量下降。因此,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加強對施肥設備的投入使用,并根據土壤肥力情況合理選擇肥料種類和施肥量,提高土地肥力和土壤質量。
2.3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到位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到位會對小麥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對病蟲害進行實時監(jiān)控,做好預防工作,盡量避免病害的發(fā)生。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尤其是對于小麥銹病、白粉病等的預報。
3 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要點
3.1科學選種
一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來選擇優(yōu)良品種。不同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因此在選擇小麥種子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小麥種子,這樣可以提高小麥產量。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來選擇品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小麥的產量。因此,在選擇小麥種子時,要結合當地環(huán)境條件來進行選擇。
二是根據小麥種子生長特點來選擇合適品種。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小麥生長特點來進行選擇[3]。
三是科學管理種子。在選種后還要對種子進行科學管理。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晾曬處理,晾曬環(huán)節(jié)可以增加種子活性。其次要對種子進行精選處理,利用篩選機器對種子進行篩選,進而去除一些不合格的種子和劣質的種子,保證田間質量。最后要做好播種工作。在播種前要對土地進行翻耕處理,讓土地松軟、肥沃。在播種過程中,要根據土壤質量和氣候條件來科學安排播種時間和數量,讓土壤保持松軟狀態(tài)。
3.2種子處理
曬種:在播種前要對小麥種子進行曬種,在曬種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天氣,盡量選在晴天,避免在陰天進行曬種。一般情況下,小麥在播種前需要將種子曬3~5d。曬種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種子的活性,避免種子在播種后出現爛種現象。另外,還可以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拌種:拌種是綠色農業(yè)栽培技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術。通過拌種可以有效預防小麥病害,提高小麥產量。通常情況下,拌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種子與藥劑混合拌種:將小麥種子與適量的農藥混合,攪拌均勻后進行播種;②藥劑拌種:使用農藥對小麥種子進行拌種處理;③藥劑包衣:將藥物與適量的種子混合后包衣處理;④種衣劑包衣:使用種衣劑對小麥種子進行包衣處理。
低溫催芽:在小麥播種前,需要將小麥種子放置在低溫條件下催芽,可以提高種子的出苗率。通常情況下,需要將溫度控制在8~10℃之間[4]。
藥劑處理:在進行藥物處理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藥劑。一般情況下,使用藥劑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氰烯菌酯+吡蟲啉;②惡霉靈+咪鮮胺;③吡蟲啉+多菌靈。
浸種催芽:在小麥播種前,需要對小麥種子進行浸種催芽處理。具體的浸種催芽方式有以下幾種:①溫水浸種法;②冷水浸種法;③溫水+冷水浸種法;④清水浸種法。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氰烯菌酯、福美雙等藥劑進行拌種處理。在使用這些藥劑處理時,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選擇合適的藥劑與用量。以多菌靈為例,農戶可以采用60%~7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小麥種子進行拌種處理。
3.3整地播種
整地是保證小麥高產的重要因素,在播種前要進行精細整地,整地的時候要做到土地平整,不要出現坑洼、小土塊等情況。如果小麥在播種前沒有進行精細整地,那么在小麥播種后容易出現坷垃多、種子出苗不整齊等情況。另外,如果整地不到位,土壤中的水分和肥料含量都會比較少,進而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因此,要提高整地質量,保證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養(yǎng)分含量都能夠達到標準,進而促進小麥正常生長。
綠色農業(yè)栽培技術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播種。在種植之前要對土地進行嚴格檢查,查看土壤是否存在蟲害、土壤濕度是否達標等情況,確保土地平整、土壤疏松。在小麥播種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和播種方式。如果播種時間過晚,那么可能會出現小麥發(fā)芽過遲、發(fā)芽率低等問題;如果播種時間過早,則可能會出現小麥成熟度不高、成熟度不均勻等問題。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播種時間。
目前,多數農戶采用的播種方式一般有兩種,即撒播和條播。撒播是指在土地上撒一層種子,然后用工具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中;條播是指將小麥種子直接撒播在土地上。在種植小麥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播種方式。如果是在山地種植小麥,則可以采用撒播的方式;如果是在平原地區(qū)種植小麥,則可以采用條播的方式。
3.4田間管理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田間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和中耕管理等方面。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做好小麥的肥水管理,加強田間管理。
科學施肥是小麥高產技術中的重點,合理施肥與噴灑農藥不但會對小麥生長起到促進作用,還不會對土壤、作物的品質造成影響。在施肥時,種植戶要以實際情況為準,對施肥量與化學藥劑的使用量進行合理計算,確保不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作物品質造成影響。由于小麥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氮肥,這就要求在種植前進行施肥。小麥施用碳酸氫銨(氮肥)要注意用量和時間,一般每畝施用碳酸氫銨10kg為宜,每隔5~7d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和尿素,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有效成分的轉化率。一般每畝可施尿素10~15kg,尿素要與水一起施用。小麥種植前3~5d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化肥[5]。
灌溉方面具體可分為春一水、春二水。春一水:對于一類麥田與基本苗在40萬左右的麥田,應當在拔節(jié)期,即4月10日左右,每畝施尿素18kg。對于二類麥田,則是在其起身后,即三月底四月初,每畝施尿素17kg。若麥田基本面在40萬以下,出新根以及新蘗后,即三月中旬,需隨水施尿素8kg,并在孕穗期施入8kg尿素。春二水:農戶應當以實際墑情為準澆灌春二水,春二水與春一水的間隔時間應當控制在20d以上。
3.5病蟲草害防治
在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下,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學防治。在小麥病蟲草害的防治過程中,應當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yè)措施和生物措施為基礎,以化學防治為核心,保證小麥病蟲草害得到有效控制。
農業(yè)防治: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小麥種子的消毒工作。例如,在播種之前,可以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進行種子消毒處理,以降低小麥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
物理防治: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應當合理利用燈光、人工、機械等物理措施進行病蟲草害的預測和預防。例如,在種植小麥前,可以利用黑光燈進行誘殺工作,將病蟲害扼殺在搖籃中。也可以利用高壓汞燈進行誘殺工作,還可以利用太陽能殺蟲燈和化學殺蟲燈等對麥田中的雜草進行誘殺。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綠色農業(yè)生產模式下病蟲害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可以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引入天敵昆蟲等生物形式進行病蟲害的控制工作。
化學防治:在小麥病蟲草害的控制過程中,應當堅持以農業(yè)措施和生物措施為基礎,綜合應用化學手段進行病蟲草害的治理工作。例如,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可以采用吡蟲啉、吡蚜酮、烯啶蟲胺、啶蟲脒、氟環(huán)唑、多殺霉素等藥劑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其中,吡蚜酮和烯啶蟲胺能夠有效控制多種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
3.6收獲與晾曬
收獲時間:在綠色農業(yè)生產模式下,小麥收獲時間一般在九月中下旬,這個時期的小麥籽粒飽滿、顏色深黃、穗軸黑褐色、麥芒黃色。同時,小麥的產量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因此,要根據小麥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收獲時間,保證收獲質量和產量。
收獲后的處理:在收獲后,要及時處理麥穗。將麥穗去除干凈之后,將麥穗放入水中浸泡,并且浸泡的時間越長越好。通常情況下,浸泡時間要控制在24h左右。在此期間,需要保持麥穗處于濕潤狀態(tài),防止麥穗腐爛、霉變和發(fā)霉。
晾曬:將浸泡過的麥穗撈出之后,要及時將麥穗晾曬到干燥狀態(tài),可以使用大噸位脫粒機將麥粒脫下來。通常情況下,小麥的水分需要控制在13%以下。小麥晾曬過程中要注意檢查是否存在霉變現象和黃粒米情況,一旦發(fā)現需要及時進行處理。晾曬時間一般為7d左右。當小麥水分低于13%時,需要將其裝入麻袋等物件中進行儲藏,并用塑料薄膜覆蓋,做好防潮防蟲等工作。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綠色農業(yè)生產模式下,小麥栽培技術已經成為了小麥產業(yè)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想保證綠色農業(yè)小麥栽培技術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需要以提高種植效益為目標,利用現代農業(yè)生產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實現小麥種植產業(yè)與電子商務平臺的有機融合,保證種植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推動我國小麥產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愛群.綠色小麥栽培技術與田間管理[J].種子科技,2023,41(01):57-59.
[2]牛全根,金廣彥.綠色小麥營養(yǎng)平衡栽培技術模式探究[J].河南農業(yè),2022(22):46-47.
[3]孟慶濤.綠色小麥栽培技術推廣與田間管理[J].中國農業(yè)文摘-農業(yè)工程,2022,34(03):94-96.
[4]熊慧君.綠色小麥栽培技術及病害防治措施[J].農家參謀,2021(05):65-66.
[5]郭玉珍.基于精準農業(yè)綠色小麥栽培技術推廣與田間管理方法探析[J].農業(yè)工程技術,2020,40(1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