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制茶師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fā)酵、窯制等核心技藝,發(fā)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
茶類一:烏龍茶
發(fā)酵度:半發(fā)酵
烏龍茶,也稱為青茶。它既有紅茶的色香,又有綠茶的甜爽,是獨具鮮明的中國特色的茶葉品種。品嘗后齒頰留香,回味甘鮮。主要有大紅袍、鐵觀音、滇清茶等。
茶類二:紅茶
發(fā)酵度:全發(fā)酵
紅茶以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因此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征。主要有祁門紅茶、政和工夫、閩紅工夫、滇紅工夫等;其中,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
茶類三:綠茶
發(fā)酵度:未發(fā)酵
綠茶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fā)酵,經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制作而成。其制成品較多地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脂和減肥。主要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
茶類四:黃茶
發(fā)酵度:輕發(fā)酵
黃茶是中國特產。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相比綠茶,黃茶的口感更醇和,寒性更小一些。因為含有大量的氟,黃茶能夠增強牙齒的耐酸、耐磨程度。黃茶大致分為三類: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黃茶中主要有:黃芽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黃小茶——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溫州黃湯等;黃大茶——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茶類五:白茶
發(fā)酵度:輕發(fā)酵
白茶是中國茶農創(chuàng)制的傳統(tǒng)名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采摘后,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而成。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主要有: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新工藝白茶等。其中,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極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
品種六:黑茶
發(fā)酵度:全發(fā)酵
黑茶的主要特點是“越陳越香”,是選用優(yōu)質原料,經過殺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藝制成。滋味醇厚滑順,甘甜細膩,喉韻充足,香氣呈檳榔香、陳香、木香、藥香等,且持久耐泡。黑茶分為緊壓茶、散裝茶、花卷三大類。主要有湖南的安化黑茶、湖北的青磚茶、陜西的茯磚茶、四川的藏茶、廣西的六堡茶。其中,安化黑茶產自湖南的安化縣,是中國古代名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