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卓文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方法得到了很大革新。其中“項目式”教學法逐漸被廣泛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當中,基于“項目式”教學方法下,實現(xiàn)了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從“項目式”教學方法這一角度入手,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展開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項目式”教學法? ? 實踐與思考
基于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項目式”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逐漸走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將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合理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當中,可以將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出來,通過設計和布置合適的項目,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完善教學方式。所以,作為新時代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靈活運用好這一新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發(fā)展。
一、設計合適的課題項目
合適的課題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所以,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對教材內(nèi)容有一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精心設計出合適的課題項目。例如:在對學生教學“數(shù)值計算”這一節(jié)知識內(nèi)容時,其主要教學內(nèi)容就是讓學生對數(shù)值類算法有所了解及掌握,并能夠利用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師需要圍繞著這一主要教學內(nèi)容設計課題項目,將重點放在matplotlib和numpy這兩個模塊上,這樣所設計出的課題項目更加有教育意義,不僅能夠促進課堂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還可以幫學生掌握更多。
二、合理劃分項目小組
在過去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下可以看到,學生完成任務的方式主要以獨立個體為主,這樣學生任務完成的效率相對低下。而基于項目小組方式下,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任務完成的效率。例如:在對學生教學“走進數(shù)據(jù)分析”這一點知識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圍繞著班級學生每天上學乘坐的交通方式這一話題讓學生展開數(shù)據(jù)分析。先根據(jù)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等合理劃分成幾個小組,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名組長,由組長分配每個學生應該做哪些任務,有的學生負責收集數(shù)據(jù);有的學生負責記錄;還有的學生負責分析等等,最后共同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
結束語:
“項目式”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發(fā)揮著諸多優(yōu)勢,無論對于學生的學習,還是對于教師的教學都有著重大意義。為了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項目式”教學法的價值,還仍然需要教師們的探索實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