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慧
搖下車窗,濕潤的風撲面而來,隱約嗅到雨后淡淡的草香。距離上次回到這座小城,走在這條路過了多久?好像記憶都不能告訴我明確的答案。
這是回家的路,曾經(jīng)走過千千萬萬遍的路。
這條回家的路,在高三的時候,為了修成柏油馬路而整日籠罩在機器轟鳴和泥沙的煙塵里。出于減少路途的煩瑣的緣由,往返的時光終于妥協(xié)在親戚家的短期借住。那段日子,被迫沒法回家也攔不住獵奇的心,每天走出校門的時候都會望向回家的方向,似乎都能聽到不遠處路口的吵鬧動靜,來往的車流也因為路面狹窄而顯得格外擁擠,讓人好不糟心。
我常期待著道路建成的最終模樣,也會幻想著再次回家時的新鮮勁兒。
再回家已是高考前夕,在熟悉的交叉路口拐彎,剎那間感到無比寬闊。驀然發(fā)覺當時的上學路已不再是鵝卵石堆砌的、連走路都費勁的顛簸小路,但因為剛剛落成,綠化還沒跟上道路建設的腳步,平直的路多少看著還是有些生硬和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離感撲面而來。內(nèi)心多少還是有些觸動,因而在腦海里刻意加重了關于上下學時刻的回憶,生怕將來會隨著道路的改變而煙消云散。
后來離開家,在北方求學的日子里,我常常會想起這條路,這條在我十八歲時像成人禮一樣頗具儀式感而建成的路。在大風呼嘯的街頭,和城市的行色匆匆還處在磨合期而不住地焦躁時,會想到傍晚時分隨性的步調(diào)和天空里懸著的溫柔夕陽;連日的陰天里,連樹木都不勝干燥的困擾顯得毫無生機,會不禁想起遙遙的江南水鄉(xiāng)那路旁水杉青翠欲滴的盎然綠意。
慢慢減少想起回家路的次數(shù),盡可能地藏起內(nèi)心的不舍,可魂牽夢縈的依然是那座小城,那條看似簡陋的馬路。更重要的是,路的盡頭承載著我的日思夜想。
夜晚的星光靜靜地瞧著人間的蕓蕓眾生。我仍在歸途,沉浸在過往和此刻的浮想聯(lián)翩之中。
下車的時候,本能地后退了半步。
眼前的一切都與我的記憶背道而馳——浸沒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交錯縱橫的道路伸向無盡的遠方,綠化帶里平整的草皮和松柏和諧而自在地相處。這些年的家鄉(xiāng),邁向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步伐堅定有力,一切顯得規(guī)整而利落。
沿路兩旁栽種的香樟,在歲月的往復里生長出茁壯的枝葉,交織成綠蔭,沿路肆意生長,不見盡頭。夜色使得這樹木的綠更加厚重了一些,散發(fā)著專屬于生命力的浪漫。記憶里那年光禿禿的柏油路,和如今煥然一新的面貌形成了時空交錯的鮮明對比。
光影的交錯在這一瞬間使我不禁茫然。難尋歸家路當年的蹤影,卻因為那隱藏在樓宇間的港灣,依然被久別重逢的熟悉感包圍。幾個高中生騎著自行車的影子從我身邊飛速竄過,熱烈的討論聲也隨之呼嘯而過,遠遠地傳來一陣笑聲。屬于我的中學時代里,騎車上下學簡直是天方夜譚,那時的我甚至連走路都磕磕絆絆。那些時光依然被城市珍藏,只是不輕易顯露,故事中的我自然對其念念不忘——我們的終點,都是城市里獨屬于自己的一隅港灣。而這腳下的路,正是一切時光的見證者。在無限的變化之中,依舊帶領歸家人找到為他們守候的一扇窗,亮著暖暖的燈火。
漫漫長路堅守日月更迭的迎來送往,收獲過時間的春華秋實。那些錯過歲月里的日新月異終歸向著更美好的地方去,四季的風霜曾經(jīng)帶來了怎樣的滄桑便不再重要。正如游子奔赴遠方的行囊之中裝滿故事,便不問歸途過程之曲折。
令人寬慰的是,路的盡頭不變,依然承載著想念,無畏雨雪。
這條我走過成千上萬遍的路,同我一般,雖然樣貌漸變,但在我心里的意義一如既往。離開那年呈現(xiàn)的樸素且單調(diào)的模樣,在時間的長河里,日漸豐盈,迎來如今沿路燦爛花開的美好。
那年離家時,平直的路引著我去到想要去的地方,陪我把獨自孤單變成了勇敢。好似風箏輪放出無限長度的風箏線,任風箏自由自在地翱翔。而此刻,還是這熟悉的路,樹木增長了幾圈年輪,我終于將回到朝思暮想的避風港。長路盡頭是令我心安的期盼,陪我把想念的苦融進了燈火的溫暖。
(選自《中國青年報》)
讀美文·話寫作
[讀美文·話寫作]
這篇文章感情真摯,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善于捕捉生活的“閃光點”。文章選取了回家的路作為寫作對象,通過描寫路的變化和一直以來在路上產(chǎn)生的回憶,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歸家的期盼。這樣選擇非常貼近生活——每個人都有回家的路,都有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歸家的期待——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讓讀者聯(lián)想到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同時,回家的路也是一個富有情感和意義的象征,它代表著歸屬感、溫暖和安全感,這些都是人們內(nèi)心深處渴望的東西。因此,捕捉“回家的路”這一“閃光點”,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2. 細節(jié)描寫袒露真情。作者通過感官細節(jié)描寫了回家路上的風景和氣氛,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時,作者也通過回憶和對比,展現(xiàn)了自己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家鄉(xiāng)變化的觸動。通過真實而深刻的描寫和情感表達來袒露真情,能讓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所傳遞的情感。
3. 巧用修辭“點染”真情。文章通過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的路的樣貌和給人的感受,深化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歸家的期盼。這種對比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流動,增強了文章的表達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