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敏
美術學科是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重要渠道。在學科教學中,抓住時機,利用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浸潤學生心靈,養(yǎng)其心,化其行,繼而起到放松減壓、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作用,并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下去。在固化的教學模式中,不斷尋找更加優(yōu)化的教學方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一、彩墨游戲,激發(fā)興趣
學生初次感受傳統(tǒng)筆墨課程時,建議要先讓學生了解和認識中國畫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在了解之后,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無意識的體驗情境。此刻,學生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要嘗試。在動手嘗試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干濕濃淡、墨色交融、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這樣的嘗試體驗充滿驚喜,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不好在宣紙上用筆用墨用水,都會畫出意想不到的奇特形象。此時,教師要把握課堂自然生成的問題,順勢而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意識。在情趣的世界里,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教師便可以借機講授潑墨、破墨、積墨、焦墨等基本技法,還可通過嘗試點色、吹色、甩色等創(chuàng)新性用墨技法,使學生在無意間體驗國畫的筆墨情趣。愉快的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學習熱情高漲。
二、欣賞體驗,內化于心
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技法,使他們認識中國畫、了解中國畫,欣賞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
(一)賞析品評,體驗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是國畫創(chuàng)作中難能求得的創(chuàng)作品位,也決定了作品的層次和高度。而吸引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是讓學生在欣賞品評過程中體驗意境之美。
例如:教學宋代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教師播放唐朝詩人柳宗元《江雪》的視頻朗誦,并提問:“此詩營造了怎樣的空間意境?請同學們談一談感受。”學生踴躍回答:“千山萬徑,人鳥絕跡……”“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獨釣老翁,凄冷孤寂……”根據(jù)學生們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畫面雖凄冷,卻幽靜。作者當時改革失敗,被貶他鄉(xiāng),過著拘囚般的生活,此詩的創(chuàng)作展現(xiàn)出作者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贝藭r,教師展出作品《寒江獨釣圖》,請學生們欣賞畫作,并思考:畫面描繪了怎樣的場景?作者馬遠采用什么手法營造出這種意境?學生思考后回答:“一葉扁舟,一個老翁,獨坐江心,全神垂釣?!薄爱嬅嬗霉P極為簡潔,高度概括?!薄爱嬅媪粲写罅康目瞻住边@時,教師適時點撥:畫面空曠凄涼,構圖只用一角,寥寥數(shù)筆,以少勝多,勾勒出一片縹緲無盡的意境空間。這在國畫構圖中叫作“計白當黑”,這種沒有筆墨的語言又與筆墨生發(fā),虛實相生,使得無畫處皆成妙境。柳宗元的《江雪》與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相得益彰,畫的語言與詩的語言一樣,無不借景抒情,托景言志。不知是以詩配畫,還是以畫配詩,帶給觀者無限的遐思,久久難忘,耐人尋味。
(二)在國畫欣賞中滲透愛國情感教育
通過欣賞品評,借物寓意,托物言志,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教學齊白石的畫作《祖國萬歲》時,在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請學生欣賞畫作,并介紹這是1955年齊白石老先生以真摯的情感所創(chuàng)作的一幅作品,提問學生是否認識畫面中的植物。學生們齊聲回答:“萬年青!”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作者畫的是一株萬年青,主題又是祖國萬歲。題款和這株植物之間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我想聽聽大家的想法?!睂W生們答道:“萬年青,正在蓬勃地生長,它象征著祖國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希望祖國能夠繁榮昌盛,萬年長青!”教師加以總結:“這株萬年青生機勃勃,象征著當時欣欣向榮的祖國,而且齊白石老先生希望祖國能夠萬年長青。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愿望。齊白石在這幅畫中運用了中國畫最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借物寓意。”
另外,在課堂中穿插講解李思訓幾月足不出戶,“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馬一角,夏半邊”、八大山人的“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齊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欣賞感受,聆聽熏染,外染其行,內化于心,讓學生感受國畫藝術背后更深層次的意蘊和魅力。
三、臨摹大師,發(fā)揮想象
古語有: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因此,我經(jīng)常帶學生學習齊白石、龔賢、黃秋園等大師級的作品。在臨摹中,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膽想象,畫家是在一種什么樣的情感狀態(tài)下,用怎樣的筆法,如何運筆調墨創(chuàng)作而成?往往越是名家大師的作品,越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這樣反而更能夠與學生們的心靈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共鳴。
例如:臨摹齊白石的《群蝦圖》。在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以白石先生學畫的故事導入本課,再出示《群蝦圖》提問學生:“通過對白石先生的了解,請同學們設想畫家是怎樣畫出蝦的形象的?”起初先要求學生用簡單的專業(yè)術語來描述畫面的形象,如線條、構圖、墨色如何變化,不斷引導學生說出其繪畫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答道:“應該調中墨概括畫出蝦的頭部、身軀、腹部和尾部,待半干時,調重墨畫眼睛和蝦腿,再調淡墨畫蝦須等?!贝藭r,教師組織學生觀察蝦的姿態(tài),分析靜態(tài)和游動時蝦身彎曲的不同變化,蝦細長的前腿在水中順勢而動,捕捉小魚、小蟲時又是什么樣子?繼而提問:“齊白石老先生所畫的蝦每一只是否都一樣?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怎么處理出這樣的效果?”學生們帶著問題,邊觀察邊討論。最后,教師讓學生用線條學畫群蝦,捕捉群蝦游動瞬間的動態(tài)特征。通過臨摹訓練,學生掌握了怎樣分析姿態(tài),根據(jù)畫面需要來調和濃淡豐富的墨色變化,鍛煉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探索實踐筆墨運用的技法。與此同時,學生們的想象力也得到了無窮的發(fā)揮。
四、多元評價,提升自信
在學生創(chuàng)作完成之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以小組為單位選派優(yōu)秀學生代表上臺發(fā)言,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內容、意圖和畫面效果,適時適度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又鍛煉了學生的總結能力和表達能力,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自我評價之后,還應圍繞作品進行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你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這幅作品在題材和內容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別人的自我評價與你的感受是否一致?你認為還需要哪些改進……”
在美術學習中,有時候沒有對與錯,無非是個人感覺的強弱。學生可以大膽暢談和交流。這種評價方法既可以使績優(yōu)生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還可以使大多數(shù)學生樂意參與、態(tài)度認真地協(xié)商,從而取得良好的成績。這種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教師的評價固然權威,全面科學的評價有助于學生的自我檢測和認知,更加明確教師對其的要求和期望。
積極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在展示評價過程中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利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總評的方式,達到對作品的多元化評價。學生在鍛煉和修正過程中,不斷認識自己,改進提高,自信心大大提升。
五、籌劃辦展,弘揚個性
為了調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籌劃辦展納入美術學習的重要范疇,努力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和平臺。先把各班分為五個學習小組,分別負責籌辦展覽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完成五項任務。
第一小組:制定計劃,如策劃展覽,擬定主題,劃分類別,設計海報、邀請函、吉祥物等;
第二小組:考察場地,如場地選擇,規(guī)劃布局,根據(jù)展覽規(guī)模(班級展、年級展、全校展)策劃場地,布展主題制作,桌椅、展示臺、畫框、燈光布置等;
第三小組:安排布局,如根據(jù)第二小組的場地策劃準備情況,執(zhí)行布置展覽;
第四小組:裝裱懸掛,如收集優(yōu)秀作品,根據(jù)需要裝裱成品或裝進畫框等;
第五小組:組織參觀,導引標識設計張貼、進出口路線規(guī)劃、講解師培訓等。
堅持定期籌劃辦展,學生間相互切磋技藝、交流經(jīng)驗,鍛煉其組織能力、執(zhí)行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各具特點的優(yōu)秀作品張揚著學生們的個性,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盛大場面。
探索傳統(tǒng)筆墨教學的新方案,教師要積極探索,靈活應用,在與學生長時間的訓練中形成模式,培養(yǎng)師生間的默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tǒng)筆墨藝術是美術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怎樣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寓教于樂,巧妙地使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新方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需要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探索、實踐!
(吳?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