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父母和孩子,本來是世界上關系最親密的人,但現(xiàn)實生活中,親子關系惡化的家庭并不鮮見。究竟應該如何經(jīng)營親子關系?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咨詢師炳陽和她女兒琪琪的故事。
琪琪從小跟奶奶長大,6歲回到媽媽身邊。因為生疏和怨恨,琪琪對媽媽很冷淡。炳陽不急不躁,運用心理學技術,只用4個步驟就暖熱了女兒的心,打破了親子關系的僵局。
第一步,充分尊重琪琪的意愿,與她保持適當?shù)木嚯x。
炳陽說:“和琪琪保持適當距離是理智的選擇。我巴不得和閨女整天膩在一起,把6年來的虧欠加倍補上,但我必須克制這種沖動。琪琪6歲了,需要更多的空間和自由,學習自我管理,發(fā)展內(nèi)驅(qū)力。我干涉越多,她越渴望掙脫,不如欲擒故縱,先看看情況再說。反正,尊重孩子總沒錯?!?/p>
琪琪入學后,炳陽每天接送她時都會問她學校的情況,但不糾纏,琪琪想說,炳陽就安靜地聽、熱烈地響應;琪琪不想說,炳陽就微笑,轉(zhuǎn)換話題。其實,炳陽和琪琪的班主任建立了聯(lián)系,幾乎每天都通電話,對琪琪在學校的表現(xiàn)了如指掌。
第二步,和琪琪結盟,充分信任她,做她的堅強后盾。
炳陽深信,無論何種關系,一旦彼此的信任發(fā)生動搖,就難以保持親密。所以,琪琪在家做作業(yè)的時候,炳陽從來不進去打擾;琪琪每周有10元零花錢,炳陽從來不查賬;琪琪考試成績不理想,炳陽從來不焦慮——至少不讓琪琪看出來;老師冤枉琪琪考試作弊,炳陽二話不說就打老師的電話提出抗議……
第三步,與琪琪建立有效溝通的模式。
對于琪琪的不妥當行為,炳陽的第一反應不是制止、斥責,而是真誠、耐心地與她深入溝通,了解發(fā)生了什么,知道琪琪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并表示理解。在理解琪琪感受的基礎上去引導,琪琪往往能聽得進去。
第四步,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把生活重心放在琪琪身上。
炳陽強調(diào),家庭教育從來就不應該是犧牲父母、成就孩子的過程,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實現(xiàn)雙贏。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親子關系,本質(zhì)上是投射的關系,即把孩子當成幼小的自己,如果父母不愛自己,甚至放棄自己,是沒有能力去滋養(yǎng)孩子的。相反,對自己足夠接納的家長,才能夠更好地接納孩子,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不執(zhí)著于通過孩子來實現(xiàn)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因此,父母注重學習、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花時間和心思經(jīng)營婚姻,不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看起來有點自私,實際上是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生活的榜樣,讓孩子看到美好未來的樣子。當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家長,親子關系就差不到哪里去。
尊重、信任、理解、共贏,可稱為經(jīng)營親子關系的“黃金步驟”。經(jīng)過幾年的磨合,炳陽和琪琪成了親密無間的母女。親朋好友都羨慕地說,琪琪是炳陽的“貼身小棉襖”。
讀者朋友,您家的親子關系和睦嗎?如果您有經(jīng)驗可以分享,如果您有煩惱需要求助,歡迎通過本刊微信公眾號“現(xiàn)代家長微平臺”參與討論。
詳細報道見本刊第24頁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