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華
(青岡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青岡 151600)
近幾年,我國持續(xù)探索大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新的玉米栽培技術不斷涌現,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是其中之一。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注重借助化控手段降低玉米植株高度,增加單位面積玉米密度,在有效解決玉米遇大風易倒伏問題的同時,增加了玉米產量。因此,探析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下文就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分析。
玉米因根系發(fā)達、枝葉繁茂,對養(yǎng)分、水分具有較高需求,應選擇黑土層厚度≥30 cm、有機質含量豐富(超出1.5%)、保水保肥能力強(土壤團粒結構占35%±5%)、通氣性良好(土壤毛管孔隙度35%~40%)、土質疏松(土壤總孔隙度55%)、濕而不黏、干而不板結、肥力中等偏上的地塊,前茬盡量為大豆、漢麻、馬鈴薯等作物。
在上一年秋季作物收獲后,及時采用大型農機具進行滅茬、深松翻耙整地,耕作深度應>25 cm,整地后起130 cm 大壟,為玉米生長發(fā)育營造一個良好的保水保肥土壤環(huán)境。如果農時比較緊來不及秋季整地時,一定要在氣溫尚未回升前及時進行春整地,整地時滅茬、翻、耙、旋耕、鎮(zhèn)壓等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要緊密結合,一氣呵成,防止跑墑,同時結合整地施足基肥。
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適宜選擇葉片較為窄挺、葉片分布較為稀疏、株型較為緊湊、透光性能好、根系發(fā)達、形狀較為穩(wěn)定、抗病蟲能力強的耐密植抗倒伏優(yōu)良品種,如必祥199、金博士825、華農159 等。在確定品種后,應購買純度超95%、凈度達98%、發(fā)芽率超85%、水分低于13%且色澤良好、籽粒飽滿、無破損、無病蟲害、大小基本一致的種子[1]。
在種植前,精選種子,將破損粒、小粒挑出,然后選晴天上午將種子攤鋪在室外曬種,降低種子表皮部位的病菌活性和種子水分,增強玉米發(fā)芽能力。沒有進行包衣的種子,可在晾曬后選擇衛(wèi)福(40%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15%三唑酮+50%辛硫磷混合液兌水拌種。拌種100 kg種子,衛(wèi)福、三唑酮、辛硫磷、水的用量分別為0.4 kg、300 mL、300 mL、1.0 kg,邊攪拌均勻邊噴灑,拌完種晾曬至干燥后準備播種。
墑情不佳時,種植時可采用農用小四輪進行坐水播種或在播種前1 d進行提前破壟坐水,坐水量為30~50 m3/hm2。
玉米喜溫,種子發(fā)芽溫度為25±5℃,在5~10 cm 土地溫度超出10℃以上時,借助氣吸式精量播種機等行距播種,壟上小行距40 cm,壟間大行距90 cm,播種密度為60 000~67 500株/hm2,結合播種施用氮∶磷∶鉀(12∶18∶15)三元復合肥675 kg/hm2,播種期間,相關人員應控制機械均速直行,保障接行準確性、播種深度一致性、覆土嚴密性及鎮(zhèn)壓完整性。為減小種子幼芽拱土阻力,縮短出苗時間,播深2~3 cm(墑情差時4~5 cm)即可。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厚薄一致,播后立即鎮(zhèn)壓慎防“吊干”。
土壤墑情較好的地塊,采用90%乙草胺乳油2 250 mL/hm2+38%莠去津水懸浮劑3 000 mL/hm2兌水600 kg 進行苗前封閉除草,可在玉米3 葉期—5 葉期采用4%煙嘧磺隆油懸浮劑1 500 mL/hm2+38%莠去津水懸浮劑1 800 mL/hm2兌水300 kg進行全田莖葉噴霧來防除田間雜草。
化學調控植株生長勢是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噸田寶、縮節(jié)胺、多效唑、玉米健壯素等生長調節(jié)劑來調節(jié)植株高度,增強莖稈韌性,增加氣生根條數,防止玉米因密度過大,導致莖稈瘦小、纖維含量低,遇大風天氣出現倒伏,同時通過噴施化控劑降低植株頂端優(yōu)勢,控制養(yǎng)分流失,加快雌穗生長發(fā)育。
3.5.1 噴施時間
大田玉米噴施化控劑最佳時期為玉米植株有7~9片完全展開葉為宜(葉片基部長出葉耳后),如對田間植株葉片數無法確定,可通過“五光六毛”法進行確定,即用手從莖稈基部葉片開始輕輕觸摸葉片正面,表面有絨毛的為第6 片葉。噴施化控劑要在晴天上午8時—11時進行。
3.5.2 噴施方法
玉米噴施化控劑時要遵循“控肥不控瘦,控黑不控黃,控濕不控干”的基本原則,噴藥時一定嚴格控制噴藥時間和噴藥濃度,噴藥機械要做到在葉片頂部一掃而過,且不可全株噴施,也不可重噴、漏噴。
3.5.3 噴藥濃度
大田玉米應用化控劑時嚴重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合理調配藥劑,避免濃度過高造成不利影響。一般可采用50%矮壯素225 g/hm2+清水225 kg,或25%縮節(jié)胺300 g/hm2+清水600 kg,或5%烯效唑300 g/hm2+清水375 kg,或30%胺鮮·乙烯利水劑稀釋1 000~1 500倍,噴灑。
玉米出苗期間,應及時檢查出苗情況。斷壟長度超出50 cm 時,利用早熟雜交種催芽補種。早熟雜交玉米品種催芽方法是先在晴天晾曬玉米種子2~3 d,再將玉米種子浸泡到50℃溫水內持續(xù)(7±1)h,撈出后將種子放入25℃~28℃環(huán)境內等待24 h 即可露出種芽。待玉米種子露芽后,將其轉移到12℃區(qū)域晾曬1~2 d,即可補種。
出苗后進行鏟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頭遍鏟趟后,每隔10~12 d鏟趟1次,做到“三鏟三趟”。
測土配方是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根據土壤理化性質、玉米養(yǎng)分需求確定恰當施肥配方,為針對性施肥提供依據。在玉米矮化密植地區(qū),一般需要由專業(yè)人員沿著一定的路線,按照“隨機”“等量”“多點混合”的原則采樣,一般采用“S”形布點采樣或“梅花”形布點采樣,采樣時每個采樣分點取土深度及采樣量應保持一致,土樣上層與下層比例要一致,利用取土鉆(0.5 m 深帶推土)取土樣,取樣器應垂直地面入土,取好的土樣去除殘枝、碎葉、石塊等雜物后,采用“4 分法”進行處理,將整理好的樣品裝入專用土樣袋或采樣瓶(250 mL)中,帶回室內放在土樣風干盤上自然風干。風干后的樣品先用木棍碾壓,隨后用2 mm孔徑篩過篩,用于pH 值、鹽分、交換性能及有效養(yǎng)分等項目的測定。將部分樣品再進行碾壓,使其過0.25 mm孔徑篩,裝瓶用于有機質、全氮、碳酸鈣等項目的測定。化驗時嚴格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guī)程》NYT 2911—2016執(zhí)行,根據測定結果,結合玉米需肥規(guī)律、土壤肥力、肥料類型以及施肥時的自然條件和栽培措施,確定適宜的施肥量、養(yǎng)分配比、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所施用的肥料包括底肥、種肥、追肥和葉面肥,通過測土配方化驗數值,氮149.1 mg/kg、磷25.3 mg/kg、鉀153 mg/kg、pH 值5.3、有機質33.1 g/kg,在基肥施用15 m3/hm2的情況下,肥料施用量氮肥為177 kg/hm2、P2O5為97.5 kg/hm2、K2O 為117.8 kg/hm2,折合成商品化肥分別為46%尿素303 kg/hm2、64%磷酸二銨211.5 kg/hm2、50%硫酸鉀235.5 kg/hm2,將氮肥30%做底肥,余下70%在玉米第2次中耕時,結合中耕做追肥施用,底肥中磷酸二銨量減少2 kg在播種時做種肥施用。
在玉米拔節(jié)期到抽雄前,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銹病、頂腐病發(fā)生概率較高。在大斑病、小斑病感染玉米葉片達到全株20%時,應及時防治。蚜蟲、玉米螟、黏蟲是玉米矮化密植種植過程中的常見蟲害,應在發(fā)現蟲害初期及時防治。在病蟲害綜合防治時,應借鑒“一噴三防”(防倒、防病、防蟲)理念,在化控矮化植株防止玉米植株在大風天倒伏情況下,防治玉米銹病、葉斑?。ù蟀卟?、小斑病、褐斑病等)、頂腐病,兼防玉米螟、黏蟲,并經生化調控促使玉米生理抗性增強。一般玉米矮化密植用化控防倒,化控劑可以選擇乙烯利與胺鮮酯聯(lián)合用藥,或者聯(lián)合使用乙烯利與蕓苔;防治玉米銹病、葉斑病、頂腐病等病害的藥劑主要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嘧菌酯、丁香·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玉米螟、黏蟲等蟲害的藥劑主要有甲維·蟲螨腈、氯蟲苯甲酰胺等。最佳“一噴三防”時期為玉米大喇叭口期。在玉米葉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蟲普遍發(fā)生且較為嚴重的地區(qū),可以選擇高效低風險殺菌劑吡唑醚菌酯或丙環(huán)唑·嘧菌酯5 000 倍液與高效低毒殺蟲劑氯蟲苯甲酰胺5 000 倍液混合后,添加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蕓苔素內酯,均按照藥劑說明書劑量配置。一般蕓苔素內酯用量為150~300 mL/hm2兌水750 kg。隨后選擇晴天傍晚無風時,用高稈噴霧劑或無人機均勻噴霧噴施。
在“一噴三防”的基礎上開展“一噴多促”來提高單產,“一噴多促”以“強化水肥調控、科學防控病蟲、促進灌漿”為目標,以促早熟為核心,兼顧病蟲害綜合防控,根據作物不同長勢、不同病蟲害,將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殺蟲殺菌劑等混合噴施,一次作業(yè)實現促作物生長、促灌漿增密度、促單產提高等多重功效。在大田玉米灌漿期根據田間玉米長勢、病蟲害發(fā)生程度,采用植保無人機結合促早熟葉面肥進行針對性噴施。
第一,大田玉米發(fā)生葉斑病、銹病后,可用99%磷酸二氫鉀3 000 g/hm2+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者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在促進玉米提早成熟同時,降低病害對玉米產量的影響[2]。
第二,大田玉米發(fā)生頂腐病害后,可用99%磷酸二氫鉀3 000 g/hm2+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在玉米頂部4~5 片葉的葉尖均出現枯萎死亡情況時,可用消毒后的剪刀剪去雄穗以上葉片,再次全面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降低病害對玉米產量的影響[3]。
第三,大田玉米發(fā)生蚜蟲為害后,可以每株每片葉片達到10~15 蟲口數量為標準,結合促早熟噴施99%磷酸二氫鉀3 000 g/hm2+啶蟲脒1 500 倍液。在首次噴藥后7 d,再噴施1次吡蟲啉600倍液,提高玉米蚜蟲控制效果。
第四,大田玉米發(fā)生玉米螟后,結合促早熟要求噴施99%磷酸二氫鉀3 000 g/hm2+ 2.5%殺螟靈1 號顆粒劑250 g/hm2與細砂3.5 kg 混合均勻,依據1 g/株的標準撒入玉米心葉,降低玉米螟危害。
玉米收獲前15 d,應對玉米矮化密植地塊的玉米成熟度、種植密度、行距、最低接穗高度、果穗下垂度、苞葉狀態(tài)、籽粒質地等進行檢查,確定最佳收獲時期和收獲方法。在玉米收獲前5 d,應平整田塊,并在玉米大田間電桿拉線、水井等不明顯障礙位置設置明顯標志,營造安全作業(yè)條件。在玉米收獲期前2 d,應聯(lián)系收獲機作業(yè)人員,由作業(yè)人員調整收獲機具,確保玉米收獲機具達到要求。在玉米苞葉開始干枯發(fā)白、質地松軟、松散且籽?;砍霈F黑層、籽粒乳線基本消失質地變硬(籽粒形狀與顏色呈現特定品種固有粒型和顏色)后,即可收獲。
綜上所述,在大田玉米高產栽培前,應選擇保水保肥能力佳的地塊,全面整地施肥,并選擇優(yōu)良耐密植品種,提前處理種子。在溫度達到玉米密植技術要求后,可利用聯(lián)合播種機械均勻播種。播種后,根據當地測土配方標準,適時適量追肥,提高玉米植株抗性。注重綜合利用化學、物理、生物技術防控玉米病蟲害,確保玉米高產。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齊輝.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研究[J].種子科技,2023(11):35-37.
[2]王豐偉,趙鳳霞,王寶華.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1(6):209-210.
[3]王茂武,戴銀富.塔額墾區(qū)春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