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從來都是熱愛勞動的民族。
四千多年前,先民就吟唱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古老歌謠。在《詩經(jīng)》中,不僅有“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這樣描寫“淑女”勞動的優(yōu)美句子,更有《芣苢》這樣描寫勞動的完美篇章。
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愛勞動?!俺颗d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抒寫了詩人陶淵明田園勞作的愜意、舒適之情;“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描寫了詩人陸游臥讀陶淵明的詩后,又乘著微雨參加鋤瓜勞動的情景。這是典型的隱士之風,也是向陶淵明學習的結果。
文人們不僅描寫自己參與勞動的經(jīng)歷,也描寫勞動給勞動者帶來的快樂?!昂扇~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边@是王昌齡描寫采蓮勞動的千古絕唱。你看,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jīng)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這是一幅絕美的勞動者圖畫。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边@是王建擷取到的勞動特寫鏡頭。你看,婦姑們浴蠶去了,也要忙里偷閑地看一看庭院中悠然綻放的梔子花。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边@是范成大對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卻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的生動有趣的描寫。小小年紀就學著分擔家里的勞動,天真與奇趣并存,令人欣慰。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毙翖壖舶衙篮玫霓r(nóng)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xiàn)出他對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成稻,后退原來是向前?!鄙似醮瞬粌H描寫了農(nóng)夫種稻時的情景,還表達了雖退為進的生活哲理,帶給讀者美的享受。
有快樂,當然也有艱辛?!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李紳對農(nóng)民頂著烈日在田中辛勤勞作的真實描繪。滴滴汗水才能換來粒粒糧食,這首詩告訴我們食物的來之不易。
有時,艱辛的勞動也會給勞動者帶來幸福的體驗,畢竟勞動會創(chuàng)造收獲與價值。在白居易寫的《觀刈麥》中,“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四句,將勞動人民艱苦勞作的場面寫了出來,但老百姓卻以苦為樂,只是珍惜夏天晝長,可以多勞作一番。勞動者最美麗,卻也是最辛苦的,他們值得所有的尊敬。
勞動,刻在了中國人的骨子里。有了辛勤勞作,方才有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