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賀儀五十元”
20世紀(jì)20年代初,鄭振鐸在上海結(jié)婚?;閮x規(guī)定,雙方家長須在結(jié)婚證書上加蓋私章。
婚禮前日,鄭振鐸才想起母親還沒有印章,于是請瞿秋白代刻一方應(yīng)急。當(dāng)天收到瞿秋白回信:“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潤格加倍。邊款不計字?jǐn)?shù),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銅章另議?!编嵳耔I以為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辭,乃另請人急刻一方備用。
次日上午,婚禮即將開始,有人送來大紅喜包一件,上書:“振鐸先生君箴女士結(jié)婚志喜,賀儀五十元。瞿秋白?!?/p>
喜包內(nèi)乃是三方田石印章:鄭老夫人是單章稍大,新郎新娘的兩方合成一對。鄭振鐸把玩欣賞之后,才悟出所書“賀儀五十元”之緣由。原來三章共刻12字,潤格應(yīng)為24元;急件加倍,則為48元;邊款2元,故曰“賀儀五十元”。
周恩來主持“百老慶壽大會”
1961年11月26日,周恩來主持了一個“百老慶壽大會”。100位70歲以上在京政協(xié)委員、人大代表以及部分民主黨派中央委員和社會知名人士歡聚一堂。宴會開始后,周恩來風(fēng)趣地說:“今天到會的百位老人,年齡平均80歲,加起來就有‘八千歲’……20年后,我們百位老人再集體祝壽,大家要真正地高呼‘萬歲’了?!?/p>
楊絳的“暈船哲學(xué)”
1938年,錢鐘書、楊絳夫婦乘船回國。途中郵輪顛簸得十分厲害。楊絳很快掌握了不暈船的竅門:“不以自我為中心,而以船為中心,隨著船的擺動起伏,讓自己與船穩(wěn)定成直角,平平正正,而不波動?!焙髞?,楊絳將此提煉為人生的“暈船哲學(xué)”:不管風(fēng)吹浪打,我自坐直了身子,巋然不動,身直心正,心無旁騖,風(fēng)浪其奈我何?
孔祥熙的綽號“哈哈孔”
人到中年,孔祥熙收獲了一個綽號:哈哈孔。這個綽號源于他的英文名“H.H.Kung”,和他的形象特別貼切:圓圓的臉,圓圓的身材,戴副圓眼鏡,常穿一套定制西服——基本上是當(dāng)時華爾街金融大亨的打扮。有時候他也穿長袍馬褂,一副和氣生財?shù)母患椅棠印K苌俅蟀l(fā)脾氣,遇到再難堪的問題,他只是哈哈兩聲混過去。但是一旦開始談錢,他就有些鋒芒畢露了,甚至完全不加掩飾。
斐爾壩拉人不彎腰
居住在拉丁美洲的斐爾壩拉人有一個習(xí)慣——不彎腰。據(jù)說他們不彎腰的習(xí)慣是因歷史上受過異族的欺凌。1635年,馬提尼克島被法國占領(lǐng),法國侵略者經(jīng)常把他們當(dāng)牲口騎。一個叫耐特森的人不堪其辱,猛地跳起來將騎在他身上的法國人摔得老遠,并說:“我們斐爾壩拉人要永遠站著,決不向你們這些侵略者彎腰!”從此,這個民族也就養(yǎng)成了不彎腰的習(xí)慣。
吳稚暉:“留學(xué)生就像面團”
民國時期即流行海外留學(xué)“鍍金”,各種“海歸”魚龍混雜,其中不乏一些野雞院校的畢業(yè)生。吳稚暉嘲諷那些自命不凡的留學(xué)生道:“就像面團,拿去國外炸一炸,回來就變成蓬松碩大的油條了。”
尼克松用英語背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在虹橋機場短暫停留。據(jù)當(dāng)時參與接待的樂錦根回憶,尼克松步入候機樓,看到墻上掛著的毛澤東詩詞時,當(dāng)即駐足并用英語流利地將《沁園春·雪》背了出來。樂錦根說:“這著實讓我們大吃一驚。由此可見,尼克松是下了功夫的。”
沈從文:“我的作品能夠在市場上流行,實際上近于買櫝還珠”
作家汪曾祺說,他的老師沈從文的小說有重造民族品德的意思,但多年來不被理解。沈從文說:“我的作品能夠在市場上流行,實際上近于買櫝還珠。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p>
宋神宗:“快意事做不得一件”
宋神宗時期,一次陜西用兵失利,宋神宗震怒,下令將一名轉(zhuǎn)運使(主管運輸事務(wù)的官員)斬了。丞相蔡確稱殺此人不妥,因為自太祖以來,不曾殺過士人,宋神宗沉吟半晌:“那就刺面發(fā)配吧。”這時,門下侍郎章惇說:“如此,不如殺之。士可殺,不可辱!”宋神宗說:“快意事做不得一件!”
齊桓公:當(dāng)伯樂得到足夠的重視,千里馬自然蜂擁而至
齊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屬。但奇怪的是,每當(dāng)管仲做出了成績,他首先表揚的不是管仲,而是管仲的老師,因為他為國家培養(yǎng)了人才;第二個表揚的是推薦管仲的人,因為他為國家發(fā)現(xiàn)了人才;第三個才輪到管仲。齊桓公的治國思維是:當(dāng)伯樂得到足夠的重視,千里馬自然蜂擁而至。
張懷慶: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
唐高宗時,詩人李義府寫了一首五言詩。時有河北棗強縣縣尉張懷慶,好剽竊名士文章,在每句前增加兩個字,湊成一首七言詩,便據(jù)為己有。他還將詩人張昌齡、郭正一等人的詩作“剪裁”一番。時人編了兩句順口溜予以譏諷:“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睆垜褢c的唯一“貢獻”就是使?jié)h語中多了“生吞活剝”這一成語。
“少帥”是蔑稱
提起“少帥”一詞,人們大多會想起張學(xué)良。其實,“少帥”之稱在民國年間并非尊稱,而是一種帶有蔑視或不恭意味的稱呼,跟古代的“衙內(nèi)”差不多。所以人們稱呼“少帥”時,都是背后私下談?wù)摚瓦B曾多年輔佐張作霖,后來被張學(xué)良誅殺的奉系元老楊宇霆,也只是在背后用輕薄的口吻稱張學(xué)良為“少帥”,絕對不敢當(dāng)面稱呼,由此可見張學(xué)良本人對此忌諱之深。
據(jù)許多張學(xué)良的老部下回憶,當(dāng)年張學(xué)良的部屬在公開場合只能稱他的官銜,如“軍團長”“副司令”等,賓客性質(zhì)的幕友稱其為“漢爺”,張作霖的幾位把兄弟則稱呼其表字“漢卿”,夫人于鳳至、趙一荻,不論公開或私下都叫他“小爺”。至于“少帥”一稱,在東北軍里,就是背后這么叫的也不多。
(來源/《文史博覽》《黨史博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