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
經常有些女性說絕經后走路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會疼痛,偶爾還伴有腰背部的疼痛,走路時腿像綁了東西一樣,這是骨質疏松癥的典型表現。骨質疏松癥是指由于骨量丟失與降低、骨組織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導致患者容易出現骨折的全身代謝性疾病。輕度骨質疏松癥的患者可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常常感到乏力、腰背部疼痛,甚至全身多處關節(jié)疼痛。嚴重者,在外傷或跌倒時,容易發(fā)生腰椎、股骨頸或者粗隆間等部位的骨折。
為什么女性在絕經后容易發(fā)生骨質疏松呢?主要原因是絕經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體內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雌激素濃度下降后無法抑制破骨細胞,導致破骨細胞活躍,骨細胞被快速分解、吸收,從而使骨代謝紊亂,骨量減少,骨密度值下降,最終引發(fā)乏力、關節(jié)疼痛和下肢無力等。
對于發(fā)生骨質疏松的患者,該如何對待呢?
一、調整生活方式
科學膳食 保持每日膳食豐富、營養(yǎng)均衡是防治骨質疏松癥的基礎生活方式。飲食上應多吃鈣和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食物,如牛奶、蔬菜、魚類、蛋類、豆腐等。同時還應堅持低鹽飲食,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以增進食欲,促進鈣的吸收。注意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
充足日照 維生素D除了來源于食物,還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而合成。一般建議選擇陽光較為柔和的時間段,避免強烈陽光照射,以防灼傷皮膚。
合理運動 可以做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及騎車等;也可選擇散步、跳廣場舞等低強度運動。
預防跌倒 中老年高危人群和家屬應提高防護意識,避免走樓梯,家庭走道保持通暢,衛(wèi)生間安裝夜燈、安全扶手,鋪防滑墊;必要時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如患者患有影響骨代謝的內科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糖尿病等,或服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地塞米松等,須督促其定期至醫(yī)院檢測骨密度,必要時進行規(guī)范抗骨質疏松治療。
二、藥物治療
攝入充足的鈣對促進成骨,減緩骨丟失,改善骨礦化和維護骨骼健康有益。建議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同時,聯合雙膦酸類藥物等抗骨質疏松藥物進行治療。
當然,臨床上還有很多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均會發(fā)生下肢疼痛、酸脹不適等癥狀。如有以上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在診斷明確后才能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