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流巨津》圖是《陳洪綬雜畫冊》中的一幅,右側(cè)有畫家自題圖名“黃流巨津”。該圖為絹本,設色,縱30厘米,橫25厘米。尺幅盡管不大,但是萬里黃河的磅礴氣勢躍然紙上。畫面上,黃河波濤洶涌,濁浪排空,數(shù)只帆船在驚濤駭浪中艱難航行;左下角是一座港口,停泊帆船數(shù)艘,并呈現(xiàn)出岸上竹林一角;河對岸竹林茂密,房舍屋宇隱現(xiàn)其間。
《黃流巨津》圖的作者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書畫家、詩人,字章侯,號老蓮,浙江紹興諸暨人。陳洪綬自幼天資穎異,善詩詞,工書法,尤精于繪畫。早年啟蒙于藍瑛,后到紹興求學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深受其人品學識影響?!饵S流巨津》圖相對于陳洪綬那些內(nèi)容豐富的長卷作品,畫面顯得十分簡單,但是這幅畫作卻有著令人過目難忘的魅力,不失為其晚年的代表之作,可以稱得上是古代畫水作品中十分有特色的一幅佳作。
首先,《黃流巨津》圖在構(gòu)圖上大膽創(chuàng)新。從畫中可以看到,陳洪綬對滔滔奔流的黃河以及激蕩的浪花作了細致入微的刻畫,但對兩岸的景物卻相對虛化,一筆帶過,構(gòu)成鮮明的虛實對比。其次,這幅畫是成熟的線描風格。陳洪綬在畫中大面積地使用線條對景物進行塑造,比如河流以及浪花的表現(xiàn)均用纖細流暢、反復圜轉(zhuǎn)的線條勾勒,高古奇駭?shù)捻嵨冻溆诋嬅娈斨小W詈?,在這幅畫中體現(xiàn)出陳洪綬化俗為雅的神奇能力。陳洪綬一反前人畫水的程式,創(chuàng)作獨特的紋樣表現(xiàn)波浪,發(fā)揮了他點石成金的能力,“粗俗”化為雅趣,將裝飾性畫面經(jīng)營得十分靈動、活潑。
有學者認為,《黃流巨津》圖是作者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壓抑與苦悶寄情于筆墨,描繪了動蕩時期自己的心路歷程,抒發(fā)的是一種家國情懷。對此,我們不妨從陳洪綬一生的曲折經(jīng)歷做一些分析。陳洪綬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輩家道中落。陳洪綬年輕時對功名孜孜以求,一心希望光宗耀祖、報效國家。后因鄉(xiāng)試失利,仕途不得意,感慨:“廿五年來名不成,題詩除夕莫傷情。世間多少真男子,白發(fā)俱從此夜生。”26歲時,陳洪綬的妻子病逝,他懷著悲痛的心情進京謀官,結(jié)果鎩羽而歸。43歲時,他再次北上京城,四處奔走,謀求官職。其間,他與周亮工、黃道周、倪元璐這些以耿直氣節(jié)著稱的學者、官員過從甚密,受其影響。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他捐資入國子監(jiān),召為舍人,時年45歲。歷經(jīng)20多年的不懈努力與追求,懷才不遇的陳洪綬終于如愿以償。他奉命臨摹歷代帝王像,因而得以觀賞內(nèi)府所藏古今名畫,技藝益精,名揚京華,與崔子忠齊名,世稱“南陳北崔”。皇帝對他的畫藝也極為欣賞,因此召他做內(nèi)廷供奉。可是,陳洪綬并不僅僅想成為一名畫師,而是一心想在仕途中求取功名,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心高氣傲的他拒絕了皇帝。
然而,陳洪綬一生對功名的渴望,最終還是破滅了。當他接到兒子誤入歧途敗光家產(chǎn)的家書時,不得不慨然離京。在途經(jīng)天津楊柳青的船上作《飲酒讀騷圖》,借用《世說新語》中的晉人故事,表明自己要做名士。他在一首詩中也表明了心跡:“李賀能詩玉樓去,曼卿善飲主芙蓉。病夫二事非長技,乞與人間作畫工?!痹诖舜窝剡\河南歸途中,陳洪綬再次路過黃河,對這條源遠流長、奔騰不息的母親河有了更深的印象。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夏間,僦居紹興青藤書屋的陳洪綬聞知國變,哭泣狂呼,眾人都覺得他是狂士?!昂ㄉ迨?,今日始見哭”。他曾賦詩抒離亂之痛,如《故山》詩云: “故山秋最好,今日斷相思。但有丹楓處,無非白骨支。難忘生長地,癡想太平時。萬念俱灰冷,一歸夢未衰?!北磉_了他憶鄉(xiāng)思國的愁緒和因國破家亡的悲痛。
清順治三年(1646年)夏,清軍攻打浙東,陳洪綬避于圍城之中,被清軍搜出,當清朝官員知道他是陳洪綬時,十分高興,立即讓他作畫,刀架在脖子上,他也寧死不畫。后來,他逃走了,避難于紹興云門寺,削發(fā)為僧,自稱悔僧、云門僧,改號悔遲、老遲。山河破碎,親友相繼離去,而仕途無望、生活拮據(jù),陳洪綬心中便積壓著一股悲憤之氣,無處發(fā)泄,在戰(zhàn)亂與躲避中茍活的陳洪綬唯有寄情于畫,借“悔遲”二字,抒發(fā)對明王朝、對自己多舛的仕途的感慨,表達沉痛的故國之殤?!饵S流巨津》圖署款“老遲洪綬”,可見正是此時而作。畫面中一排排咆哮的駭浪像巨獸之爪,好像要抓獲、吞噬漂蕩在其上的小船。從陳洪綬的一生來看,他仿佛就是這幅畫作上洪流波濤中的渺小船夫,隨著亂世的狂風巨浪顛沛流離、奮力掙扎。這種畫面為觀者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警醒著人們面對命運要進行不屈的抗爭。
“孤云野鶴終黎老,古佛山癯托病夫?!鼻屙樦尉拍辏?652年),孤傲倔強的陳洪綬趺坐念佛號而卒,走完了他悲歡交集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