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剛
(廣東省廣州市鐵一中學)
新結構教學評框架理論構建以大概念、關鍵能力、真實生活情境、深度學習品質為核心的新結構學習結果質量體系,可以對學習測評的目標、實施主體、形式、情境設計、質量標準進行專業(yè)審視。
在“無情境不成題”的高考命題時代潮流下,關注情境的信息承載量及其要素的內在聯(lián)系,可以錨定學生在問題情境下的學習結果結構層次,也可把握命題中“四層”“四核”是如何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新結構教學評框架理論把真實生活情境為核心的問題情境作為新結構學習結構質量指標體系之一,強調問題情境的結構化。從結構性與復雜性兩個維度去細致梳理試題情境類型,以區(qū)分其所承擔的知識、關鍵能力、學業(yè)質量水平的差異,描繪學生所處的知識、認知等方面的學業(yè)成就。從結構性角度看,簡單良構、一般良構、復雜良構、挑戰(zhàn)性劣構的情境在知識方面依次所承載可能會是陳述性、程序性、元認知、品格價值觀;在認知進階方面承載著學生的習得性、應用性、拓展性、適應性的學習,也標定了學生從認識、認可、認同到認定的學習水平。高考總是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情境活動來考查學生在“四層”內容上的表現(xiàn)水平以及對應的“四翼”考查要求。由此觀之,以新結構教學評框架理論作為情境測評維度的分析工具,能夠更加細致、科學、準確的檢索高考思想政治學科試題情境所蘊含的“四層”“四核”方面的信息,從而透析高考命題內在規(guī)律性,避免教育劇場效應,促進教育評價改革,科學發(fā)揮高考育人價值。筆者嘗試構建的試題情境分析描述表(以下簡稱描述表),具體如下:
表1:試題情境分析描述表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以下簡稱《評價體系》)指出,基礎性試題是以基本層面(簡單、一般良構,學科內教學)的問題情境為載體,只需要學生會利用某一個的知識或技能就能解決問題;綜合性試題是以綜合層面(一般良構,學科應用、綜合應用)的問題情境為載體,在這類情境下要求學生擁有正確價值觀、具備綜合運用知識和能力的水平,綜合運用多種知識或技能解決問題;應用性試題以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學科內綜合應用、跨學科應用)的問題情境為載體,要求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具備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學以致用,綜合運用多種知識或技能來解決生活實踐問題;創(chuàng)新性試題是以開放性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真實實踐可預測或不可預測情境)的問題情境為載體,要求學生以正確價值觀為指導,具備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的精神以及對問題或觀點提出不同看法并進行論證的能力,在真實世界可預測或不可預測情境中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形成創(chuàng)新性的結果或結論。以描述表為分析工具,基于試題情境的結構性、復雜性不同和學科任務設置不同,對2022 年高考全國乙卷中考生在應答中所應展現(xiàn)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思維層次等也不盡相同。具體如下:
表2:2022 年高考思想政治學科全國乙卷試題情境分析描述表
續(xù)表
總結2022 年高考思想政治學科全國卷乙卷(以下簡稱乙卷)試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乙卷借助各類情境來提高能力考核的針對性,巧妙的突出對“五育并舉”的全面評價,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轉變考試觀念——從“解題”轉向“解決問題”,從“做題”轉向“做人做事”。同時,構建各類適宜試題情境作為舞臺,充分引入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重大時代主題入題入境,唱響“立德樹人”主旋律,圍繞“一核”“四層”“四翼”,在情境的主題上,亮點突出,特色鮮明。
乙卷注重情境的時代性,突出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引領,加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題入境,厚植家國情懷、愛黨愛社會主義情感;突出培育時代新人中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筑牢學生健康成長的思想基礎??v觀表2 可以發(fā)現(xiàn),試題情境類型基本是生活實踐方面的,取材范圍覆蓋了社會生活實踐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tài)等領域的重大長效熱點話題。這些選材有利于彰顯德育感人、智育慧人、體育強人、美育麗人、勞育煉人的特色,積極落實“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不足的地方在于情境主要以生活實踐情境為主,學習探究情境較少,類型略顯單一。這也恰恰給2023 年高考全國卷留下了發(fā)揮的空間。
1.以文化人,展示德育感人
縱觀乙卷不難發(fā)現(xiàn),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中的愛國主義情懷、理想信念、以人民為中心以及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yǎng)中的責任擔當、健康情感,這些核心價值的考查奠定了試題的總基調。這一總基調也是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而培養(yǎng)以上核心價值觀正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
立德樹人味道最為濃烈的當屬乙卷第23 題。命題專家不回避熱點,取材時代背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 周年,以此為主題,創(chuàng)設一般良構的生活實踐情境,要求學生應用學科內的知識,對聽黨話、跟黨走這一價值取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與推斷。該題的情境與學科任務設置的精妙之處在于讓學生在正確認識和處理“小我”與“大我”的關系過程中,不自覺地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再看乙卷第18 題取材真實情境,不回避敏感的民族問題,以解決新疆伽師縣飲水安全問題這一真實情境為載體,講實話,講真話,設置“解釋與論證”的學科任務,讓學生在情與境、感性與理性的沖突中鑒別、引申觀點,明辨是非,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真正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
2.以勞滲體,彰顯體育強人
《評價體系》指出,一個情感健康的學生,應該是具有健康意識、健全人格,注重增強體質、鍛煉意志的人。乙卷第40 題以某小學創(chuàng)辦“開心農場”為手段,積極開展“新勞動教育”試驗這類生活實踐中蘊含學習探索味道的復合情境為載體,設置三個問題指向兩種學科任務:解釋與論證、描述與分類。其意義在于培養(yǎng)勞動習慣,鍛煉勞動能力,養(yǎng)成勞動意識,筑牢勞動觀念,提升勞動自覺。勞動教育中滲透了體育教育,有力的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健全人格,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也深入挖掘以體育人、體育強人、以體育智的教育功能,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引導勞動教育
乙卷第20 題,命題專家以我國不同時期勞模風采為情境載體,創(chuàng)設一般良構、學科內綜合應用的生活實踐情境,設置“描述與分類”的學科任務,驅動學生理解勞模精神的內涵與外延,在學生深刻領會理論去描述、比較、分類任務時,認識到勞動對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性作用。乙卷第40 題的勞動教育味道最為濃烈,命題專家以某小學創(chuàng)辦“開心農場”,開展“新勞動教育”試驗為情境載體,設置三個問題指向兩種學科任務:解釋與論證、描述與分類。其創(chuàng)新性的地方在于通過學生向學校宿舍管理員、保潔員或保安員等寫一封感謝信,引導學生關注“偉大”,同時也要關注“平凡”,引導學生尊重“平凡”中的普通勞動者。
4.展示政治之美,體現(xiàn)美育麗人
乙卷第14 題命題專家創(chuàng)設一般良構、跨學科應用的生活實踐類情境——以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為大背景,設置“解釋與論證”的學科任務,深入探討某縣招標引進專業(yè)環(huán)衛(wèi)公司的主觀目的。以美為愿景,以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愿景為目標,使學生在應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實踐問題的過程中開闊視野,感悟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的價值美、分析解決該試題中蘊含的思維美,增強學生對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好奇與興趣,讓政治美深入人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切不考查必備知識的大規(guī)??荚嚩际恰盁o根之考”,凡是不注重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導向的試題命制都是“無魂之作”。2022 年高考全國乙卷繼續(xù)貫徹《評價體系》的命題理念,即“一核四層四翼”。牢牢把握必備知識的“基線”,關鍵能力的“銀線”,思想方法的“主線”,核心價值的“金線”,同時又有著新的突破與亮點,具體如下:
1.注重必備知識的考查——突出“迎著熱點上”的亮點。
思想政治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構成了學科的必備知識?!耙灾R為基”就是要注重必備知識的考查,從而引導教學回歸新課程標準以及關注教材中大概念的深度挖掘??v觀乙卷試題,全卷考查到的必備知識主要有宏觀調控、市場、稅收、財政、基層自治、黨的執(zhí)政理念、教育、文化創(chuàng)新、時代精神、辯證否定觀、價值觀、國際關系、物質與意識等,在必備知識考查上堅持迎著“熱點”上的特點。比如第16 題,命題專家創(chuàng)設一般良構、學科內應用的生活實踐情境——社區(qū)創(chuàng)新三級治理組織架構服務居民的案例,施以“預測與選擇”的學科任務,考查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這類二級大概念。而基層治理這個考點本身就是全國卷常考考點,基層治理這個話題也是在鄉(xiāng)村振興大背景中聚焦的熱點。
2.強調學科關鍵能力的考查——突出語言表達的亮點。
學科關鍵能力是學生面對不同結構性、復雜性、產生方式的問題情境,所必須具備的知識獲取能力、思維認知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v觀乙卷試題,在學科關鍵能力考查上非常注重前面兩種關鍵能力考查,這和往年全國卷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值得驚喜的是,乙卷試題結合學科特點在實踐操作能力群的語言表達方面做出積極可為的探索。常規(guī)關鍵能力考查方面以第38 題為例,專家以我國當前PPI 與CPI 之間變化為命題背景,設置“解釋與論證”“預測與選擇”相結合的學科任務,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任務情境的特點、學科任務的要求,分析情境中的該企業(yè)所面臨的經營壓力及其成因,并說明應采用的積極辦法。該題從三個方面考查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一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即正確解讀信息得出中小企業(yè)面臨的利潤空間縮小的經營壓力;二是分析問題的能力,即分析成因得出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引起的成本增加,難以通過下游產品價格提高而被消化的結論;三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即經過系統(tǒng)思維得出控成本、提質量、促營銷等方面的紓困辦法。亮點關鍵能力考查方面以40 題第三問為例,命題專家創(chuàng)設復雜良構、真實世界可預測的生活實踐與學習探索相結合情境,設置“描述與分類”的學科任務,要求學生給“平凡”中的人物寫一封感謝信,積極地探索了語言表達這種關鍵能力在政治學科中的實施路徑,有利于引導學生尊重“平凡”人的勞動,營造“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不過,乙卷試題的不足之處在于在學科任務設置上沒有覆蓋到“辨析與評價”任務類型,在批判性思維上略顯單薄,但這也為2023 年的高考思想政治學科全國卷的試題命制預留了空間。
3.注重學科思想方法的考查——突出邏輯與辯證思維的亮點。
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考查,這既是學科特色的使然,也是培育學科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如試題第14 題、第16 題、第18 題、第23 題,命題專家都預設好問題解決的邏輯起點,通過選項的精心設置,引導學生基于情境與學科任務,學會探究問題與選項之間的邏輯關系,運用邏輯思維分析兩者的內在聯(lián)系。第13 題更加直觀明顯的考查學生運用學科內知識論證與判斷選項推導的正確性,考查了學生邏輯分析的思維方法。乙卷第39題,命題專家摘選近兩年我國獨具特色又具典型性的情境——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巧妙設置學科任務,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辯證思維、綜合分析思維等論證方式,從經濟全球化、改革和開放關系等維度對論證方式進行反思、檢驗,從而深刻領會這些舉措對中國及世界的重要意義。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有機融入試題。
落實立德樹人,必然要對學生培根鑄魂。欲要培根鑄魂,必然要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22 年高考全國乙卷進一步加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融入試題的深度和廣度,其鮮明的特點就是旗幟鮮明的、直接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學生在對其的理解和運用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乙卷第40 題中,命題專家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重要論斷組織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加強勞動教育。
2.突出勞動教育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重要價值。
勞動教育作為“五育并舉”之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課程,在高考中加強對勞動教育的考查有利于破除“五唯”,扭轉不科學教育評價,對更好地發(fā)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乙卷第20 題以我國不同時期的勞模風采為載體,其目的是讓勞模精神的核心內涵和時代價值在學生精神世界中產生激烈的化學反應,讓勞動的歷史與時代價值鐫刻在學生的精神信仰之中。乙卷第40 題以某小學創(chuàng)辦“開心農場”開展“新勞動教育”試驗為素材,考查學生對勞動教育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重要意義的理解;通過向學校宿舍管理員、保潔員或保安員等寫一封感謝信,引導學生尊重普通勞動者。以上兩題共同印證了勞動教育在高考情境中的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