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華
從抗日戰(zhàn)爭開始之后,聶榮臻就一直戰(zhàn)斗、工作和生活在山西、河北、天津和北京等地,對華北大地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其中與天津的感情不一般。
平津戰(zhàn)役駐薊縣
1948年底,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成立平津前線司令部,命令東北野戰(zhàn)軍和華北軍區(qū)第二、第三兵團聯(lián)合發(fā)動平津戰(zhàn)役。12月13日,中央軍委為做好平津解放后的城市接管工作,任命聶榮臻為平津衛(wèi)戍司令員。同日,聶榮臻由河北省平山縣孫莊啟程,經保定、盧溝橋等地趕赴平津前線,于12月21日晚到達平津前線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薊縣(今天津市薊州區(qū))孟家樓,與東北野戰(zhàn)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會合。聶榮臻與林彪和羅榮桓組成總前委,統(tǒng)一領導和指揮東北野戰(zhàn)軍與華北軍區(qū)部隊并肩作戰(zhàn)。林彪和羅榮桓住在孟家樓,聶榮臻則在裴家屯李忠家東屋住了20多天。
李家是個革命家庭。早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李忠的大哥李振就擔任村地下黨支部書記,因此他家常常住著地下黨和八路軍。1947年土地改革后,李忠的三個侄子先后參加了解放軍。1948年12月21日,聶榮臻住進了李忠家。直到1949年1月12日聶榮臻離開李家,在20多天的時間里,聶榮臻與李忠一家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聶榮臻住在李家東屋,李忠和聶榮臻的9名警衛(wèi)員同住西屋。軍務繁忙之余,聶榮臻與李忠一起下棋聊天,有時還給李忠講一些難忘的故事,還讓李忠與他共同收聽關于平津戰(zhàn)役的戰(zhàn)況廣播,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
有一天,李忠二哥的孩子病了,聶榮臻馬上讓警衛(wèi)員背著孩子去衛(wèi)生隊打針,并親自喂孩子吃藥。警衛(wèi)員常為李家挑水、打掃院子。李忠看到聶榮臻忙于指揮戰(zhàn)役、開會,每天早早就起床給聶榮臻做豆?jié){、豆腐和豆片補充營養(yǎng),聶榮臻很喜歡吃他做的豆制品。在短短20天的時間里,李忠與聶榮臻相處融洽。部隊離開時,聶榮臻對李忠說:“你跟我們走吧!”李忠笑笑說:“我還是種地吧!”聶榮臻又說:“解放后到北平去找我吧!”說完寫了一張條子交給了李忠。可李忠堅定認為不能給首長添麻煩,一直沒有去。
雖然聶榮臻在他家只住了20天,但李忠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的平易近人、運籌帷幄的大將風范,更以令人信服的事實證明了軍民魚水情的血肉關系,這是他一生最自豪、最難忘的經歷?;貞洰敵跖c聶榮臻朝夕相處并結下的深厚友誼,老人家充滿幸福感,多次自豪地向外人說起“我是聶榮臻的房東”。李忠老人始終記得張永祿、李明增、王文祥、李祖元等警衛(wèi)員的名字。
心系天津 多次題詞
聶榮臻曾經多次為天津市題詞,彰顯對京畿福地深深地熱愛。
為盤山烈士陵園題詞。經過三年多建設,1957年8月,河北省薊縣盤山烈士陵園落成。因需要在27.5米高的漢白玉紀念碑的四面題詞刻字,負責建園工作的王建國和薊縣民政科東方副科長,兩人親自到北京找到了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冀東軍分區(qū)司令員的李運昌,說明來意,李運昌又一一拜訪了聶榮臻、謝覺哉、宋邵文等幾位老同志,請他們分別為盤山烈士陵園紀念碑題詞。聶榮臻和三位老戰(zhàn)友應邀題詞,鐫刻在盤山烈士陵園紀念碑上。紀念碑正面鐫刻聶榮臻題詞“光榮烈士永垂不朽”;左側鐫刻謝覺哉題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右側鐫刻宋劭文題詞“抗日英雄浩氣長存”;后面鐫刻李運昌題詞“為人民革命事業(yè)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題詞表達了黨和人民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仰和深切懷念。紀念碑巍然矗立在陵園北部最高處,上面鐫刻著齒輪麥穗圖案,象征著工農聯(lián)盟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形象,遠遠就能目睹到它的偉岸雄姿。
在黨和政府及人民群眾的關心支持下,陵園又陸續(xù)進行了多次擴建和改建,并在1989年和1995年先后被國務院、中宣部批準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張?zhí)最}詞。1927年7月中旬,聶榮臻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參加南昌起義后任起義軍第十一軍黨代表。南昌起義失敗后,1927年12月,聶榮臻和葉挺、葉劍英、惲代英、周文雍和張?zhí)椎韧疽黄?,領導了廣州起義。
張?zhí)?920年6月畢業(yè)于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同年參加了李大釗建立和領導的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從此走上了職業(yè)革命家的道路,成為中共一大召開前就入黨的58名黨員之一。1921年春,張?zhí)走h赴莫斯科,任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成為中國共產黨派往共產國際的第一個使者。1927年12月11日,擔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的張?zhí)最I導了廣州起義,并擔任革命軍事委員會書記和起義總指揮、廣州蘇維埃政府代理主席兼人民海陸軍委員。12日,張?zhí)讖钠鹆x指揮部開會回來,在路上遭到了伏擊,身中3彈,壯烈犧牲,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位犧牲在戰(zhàn)斗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年僅29歲。聶榮臻和葉挺等人聞聽噩耗后,含淚掩埋了張?zhí)住?/p>
作為與張?zhí)撞⒓鐟?zhàn)斗、共同領導廣州起義的老戰(zhàn)友,52年后的1979年10月13日,聶榮臻應邀為《張?zhí)孜募奉}詞:“羊城舉義 革命先驅 傅文傳世 以教后人”。聶榮臻沉重地回憶道:“張?zhí)讌⒓訒h后回家,中了敵人的埋伏,壯烈犧牲?!北磉_了對張?zhí)琢沂可钌畹膽涯睢?/p>
為了緬懷英烈,發(fā)揚北洋大學的革命傳統(tǒng),天津大學決定塑立張?zhí)琢沂裤~像。1984年12月1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塑像題詞“張?zhí)琢沂俊?,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題詞“革命先驅”,中央軍委副主席聶榮臻題詞“北洋之光”。為祝賀天津大學張?zhí)琢沂克芟衤涑桑櫂s臻于1985年7月24日給天津大學黨委回信:
天津大學黨委:
來函悉。你校定于八月一日舉行張?zhí)琢沂克芟衤涑傻涠Y,謹此祝賀,以表對太雷同志的崇敬與懷念!
紀念太雷同志,我想最主要的就是向太雷同志學習,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為共產主義而獻身的崇高精神。要用先烈的革命精神教育后代,教育所有的同志,抓好兩個文明建設,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保證我國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勝利前進!
謹此
敬禮!
黃崖關長城鐫刻對聯(lián)。坐落在天津市薊州區(qū)黃崖關長城腳下的長城碑林,位于八卦城西北部的乾字卦區(qū),依次建有篆刻碑林、百將墨跡碑林、百家墨跡碑林和臺北碑苑,是全國第一座以歌頌長城為題的篆刻碑林,始建于1992年9月毛澤東主席誕辰99周年之際。坐落在乾字卦西半部碑廊內的百將墨跡碑林,始建于1987年,總長75米。在108塊大理石壁碑上,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兩位元帥、兩位大將、22位上將、74位中將、7位少將共107位開國將帥的墨寶,筆力蒼勁,寓意深遠,抒發(fā)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愛國主義情懷溢于筆端。鐫刻聶榮臻題寫的對聯(lián)為:
我們屹立在五臺山
太行山 恒山 燕山
旌旗指向長白山
我們馳騁在滹沱河
永定河 潮河 灤河
凱歌高奏鴨綠江
這是聶榮臻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任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期間,于1943年1月15日為晉察冀邊區(qū)第一屆參議會題寫的對聯(lián),表達了中國人民一定要打敗日本侵略者的豪邁氣概,氣壯山河,大氣磅礴。在接到“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組委會的邀請時,聶榮臻專門把這副對聯(lián)又重新書寫了一遍,如今被永久鐫刻在黃崖關長城腳下的百將碑林。
為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題寫?zhàn)^名。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在1990年初就開始籌建。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和參加指揮平津戰(zhàn)役的指揮員,聶榮臻元帥受邀題寫?zhàn)^名時已經91歲高齡了。同年4月18日,他先用毛筆寫了一遍,但因體弱無力,字寫得不是很好,邊寫邊說:“我的右眼看不到了,手也不聽使喚,寫得不成樣子,今后題不成字了?!钡诙?,他經過反復思量,仍然覺得題字不夠滿意,便請工作人員把1987年他為《平津戰(zhàn)役》一書題寫書名的復印件找出來,在上面用碳素筆寫了“紀念館”三個字,作為館名用。這也是聶榮臻元帥平生最后一次題字,也是為天津最后一次題字。放大后的“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七個鎏金大字被鑲嵌在主館上方,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fā)光。聶榮臻元帥在平津戰(zhàn)役中使用過的勃朗寧手槍,被一直攜帶在身邊,用以自衛(wèi)防身,見證了聶榮臻元帥戎馬倥傯的崢嶸歲月。他把這支心愛的手槍捐贈于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
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不僅有實物陳列,還運用了聲、光、電等現(xiàn)代化高科技手段,系統(tǒng)全景地展示了黨中央毛澤東主席英明決策、東北野戰(zhàn)軍、華北軍區(qū)和天津地下黨各方面大力協(xié)同密切配合,解放天津的詳細歷史過程,全面展現(xiàn)了平津戰(zhàn)役的偉大勝利。建館以來,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先后參觀紀念館并題詞,全國各地參加過平津戰(zhàn)役的老戰(zhàn)士及后代多人來此參觀,瞻仰和憑吊先烈,捐贈實物。楊得志將軍的銅像巍然屹立在軍威園南側,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坦克英雄董來扶駕駛過的功臣號坦克,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轉贈給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安放在軍威園,供廣大游客參觀、瞻仰。
(題圖為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