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謹
今年是周恩來誕辰125周年,也是他出訪非洲10國60周年,作此文以志紀念。
2021年11月29日,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fā)表主旨演講,對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的內涵作了精辟闡述,那就是“真誠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主持公道、捍衛(wèi)正義,順應時勢、開放包容”。周恩來作為新中國外交的奠基者,也是中非友好關系的開拓者,他啟程于1963年12月的非洲10國之行,舉世矚目,出訪國家之多、時間之長、行程之遠前所未有,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外交行動,為全方位培育和踐行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作出了杰出貢獻、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一、堅持真誠友好、平等相待方針,催生中非友好合作精神
縱觀新中國外交歷程,可以說,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孕育于萬隆會議,成形于周恩來的非洲10國之行。從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2月4日,歷時55天,周恩來率領中國代表團先后訪問了北非、西非和東非10國。他作為新中國的友好使者,把友誼的種子播撒在遙遠而遼闊的非洲大陸上,展示了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揭開了中非友好的嶄新篇章。
1.尋求友誼,加深感情。在訪問中,周恩來懷著“尋求友誼與合作”[1]的真誠愿望,與各國領導人、各界人士和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了廣泛接觸,參觀城市、港口、鄉(xiāng)村、學校、工廠,考察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文化古跡,觀摩展覽會,在群眾集會上發(fā)表演講,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隆重接待和各國人民的熱情歡迎。在幾內亞、蘇丹訪問期間,正逢伊斯蘭教齋戒月,當?shù)啬信仙俨活櫚滋斓酿囸I和疲勞,從偏遠的地方趕來加入到歡迎中國嘉賓的人群中。1963年12月14日,周恩來把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阿拉伯聯(lián)合共和國作為訪非第一站,那里有他在萬隆會議上結交的老朋友納賽爾總統(tǒng)。在開羅郊外,他觀看完一位阿聯(lián)運動員在金字塔上的表演后,特意贈送一支英雄牌金筆給表演者作紀念。在阿爾及利亞,他出席了阿爾及爾市“北京大街”的命名典禮,和陳毅一道接受“阿爾及爾榮譽市民”稱號。周恩來的萬里之行,鞏固和加深了與已建交非洲國家的友好關系,同時擴大了“朋友圈”,與突尼斯建立了外交關系,與埃塞俄比亞協(xié)議采取措施在不久的將來使兩國政府的關系正常化。
2.深入交流,增進共識。訪問中,周恩來與各國領導人進行了平等而坦率的交流,就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開展了多次正式會談和單獨會談,同各國都發(fā)表了闡明立場、充滿善意、憧憬未來的聯(lián)合公報。面對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不同、對國際事務態(tài)度迥異的非洲國家,周恩來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十項原則,立足“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有著遭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侵略和奴役的共同經(jīng)歷,有著反對帝國主義和新老殖民主義、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共同斗爭,有著加強團結、建設各自國家的共同愿望”[2]的現(xiàn)實,在實現(xiàn)普遍裁軍、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召開第二次亞非會議等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周恩來還就非洲朋友關心的中美、中蘇、中印關系問題作了深入溝通,介紹了詳情和現(xiàn)狀,消除了一些非洲領導人的疑慮,使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得到了廣泛傳播。
3.休戚與共,守望相助。在訪問加納前夕,當?shù)赝话l(fā)變故,加納總統(tǒng)恩格魯瑪遇刺。面對這樣一種意外局面,代表團內部同志認為此時應避險求穩(wěn)。周恩來在與代表團核心成員商議時表示:“我們不能因為人家遇到了暫時困難就取消訪問。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我們還是要去,才表現(xiàn)出我們的真誠,患難見真情嘛!”[3]為此,周恩來專門派隨訪的外交部副部長黃鎮(zhèn)先行去加納,溝通有關接待問題,充分考慮對方面臨的境況,從兩國領導人的安全出發(fā),最大程度地簡化程序和禮節(jié)。恩格魯瑪對中國代表團的舉動喜出望外,臉上貼著紗布、一手纏著繃帶的恩格魯瑪,見到周恩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歡迎你,欣賞你能來”。會談結束時,恩格魯瑪充滿深情地說:“我個人、加納政府和人民感謝你的訪問”“你的訪問,是所有外國領導人對加納訪問中最好的一次訪問”[4]。
4.入鄉(xiāng)隨俗,體貼入微。周恩來到訪的大多是伊斯蘭教國家,那里有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在訪問中,他十分注意尊重東道主,愉快地接受對方的安排。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為了表達盛情,破例用“烤全羊”等傳統(tǒng)名菜款待中國客人?!跋g,好客的主人時常用手挑選一塊好的羊肉放在他的食盤里,周恩來也依樣回敬主人?!盵5]周恩來有常流鼻血的毛病,在國內極少吃容易“上火”的羊肉,但為了友誼,他入鄉(xiāng)隨俗。1964年1月27日下午,周恩來一行訪問蘇丹,抵達首都喀土穆?!爱敃r蘇丹政局動蕩,蘇丹方面想請周恩來從機場到賓館時乘敞篷汽車,既讓喀土穆人民得以一睹中國總理的風采,也擴大他們的政治影響”,但隨行工作人員商量,從考慮安全出發(fā),在沒有對上請示的情況下,改變了蘇丹方面的計劃。訪問結束時,為了彌補缺憾,周恩來專門決定坐敞篷車去機場。這一舉動,使蘇丹送行的高級軍政領導人很受感動。
二、貫徹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理念,充盈中非友好合作精神
在訪問中,周恩來深入“黑大陸”,探秘“聚寶盆”,結交“窮朋友”,始終奉行友好是前提、合作是基礎、發(fā)展是目的的對外政策,增長了見識,收獲了成果,促進了中非在經(jīng)濟、技術、文化等各方面的廣泛交流與合作,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外交事業(yè)的新境界。
1.開拓視野,虛心向非洲朋友學習。在記者招待會和群眾歡迎大會上,周恩來一再重申,訪問非洲國家的目的是,增加我們的知識,向非洲人民學習有益的東西。在非洲各國,他除了禮節(jié)性地走訪之外,更多的是深入工廠企業(yè)、港口、養(yǎng)殖場、研究所等,了解當?shù)氐漠a(chǎn)業(yè)特色和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為推進經(jīng)濟合作奠定基礎,為促進中國自身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借鑒。在阿聯(lián),參觀了開羅“勝利”汽車廠、阿斯旺高水壩工地、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港口和造船廠;在阿爾及利亞,參觀了液化石油工廠;在突尼斯,參觀了斯蒂牛奶工業(yè)公司、手工藝中心;在加納,參觀了加納新港和工業(yè)基地特馬;在馬里,參觀了動物研究所、養(yǎng)牛場、家禽飼養(yǎng)場、實驗室等;在蘇丹,參觀了棉花產(chǎn)區(qū)吉齊拉;在幾內亞,參觀了中國援建的卷煙廠和火柴廠建筑工地。周恩來在阿聯(lián)、阿爾及利亞參觀了現(xiàn)代化煉油廠之后,又興致勃勃地在摩洛哥參觀了意大利、法國援建的煉油廠。這幾個煉油廠的現(xiàn)代化程度給周恩來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在現(xiàn)場,他明確指示,回國后一定要石油部派技術專家來這里考察,這很值得一看。
2.互補長短,真誠交流革命和建設經(jīng)驗。在訪問會談中,周恩來毫無保留地介紹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jīng)驗,并善意地提出積極的建議。在開羅,他說:“我們在建設事業(yè)中,一貫執(zhí)行自力更生的方針”“一貫執(zhí)行以農(nóng)業(yè)為基礎、以工業(yè)為主導的方針”[6],與非洲兄弟分享“中國經(jīng)驗”。在阿爾及爾記者招待會上,周恩來說:“亞非國家肅清殖民主義勢力,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主要依靠各國人民自己的努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力更生。另一方面,也要靠我們友好國家相互支持,在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情況下相互援助。”[7]在與幾內亞總統(tǒng)杜爾會談時,他建議幾內亞在擺脫殖民主義統(tǒng)治后,走非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在經(jīng)濟建設上優(yōu)先發(fā)展農(nóng)業(yè)和輕工業(yè),“首先應該使農(nóng)業(yè)過關”,實行自力更生。對于中國在建設中所經(jīng)歷的挫折,周恩來也不避諱。在與阿爾及利亞總統(tǒng)本·貝拉會談時,他坦率地說:“由于要加速建設和依靠自己,由于經(jīng)驗不足,發(fā)生一些錯誤和缺點?!苯逃柺巧羁痰模卮俜侵扌值芤源藶殍b。
3.平等互利,積極倡導對外經(jīng)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八項原則是周恩來在訪問非洲過程中,邊思考邊交流,經(jīng)過反復討論、歸納總結出來的。在與阿聯(lián)、阿爾及利亞、幾內亞、索馬里等國發(fā)表的《聯(lián)合公報》中,都表達了相同或相似的觀點。雙方認為,“經(jīng)濟貿易聯(lián)系必須符合平等互利的原則,而不得附帶任何特權和條件;必須符合亞非國家建立獨立的民族經(jīng)濟的需要,而不應該利用援助對亞非國家進行經(jīng)濟盤剝,甚至干涉它們的內政,損害它們的主權?!盵8]在與加納總統(tǒng)恩克魯瑪最后一次會談時,他完整地提出了八項原則,并在答加納記者問時向國際社會作了公開承諾。在馬里訪問時,將八項原則寫進了《聯(lián)合公報》。八項原則充分體現(xiàn)了真誠無私、尊重主權、平等互利的精神,為開展新型的國際經(jīng)濟合作提供了基本準則,有力地助推了中非經(jīng)濟貿易的迅速發(fā)展。
三、秉持主持公道、捍衛(wèi)正義原則,淬煉中非友好合作精神
周恩來訪非之際,正值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之時,殖民統(tǒng)治的枷鎖不斷被打破。周恩來以東方大國友好使者的身份亮相非洲大陸,聲援非洲人民的正義行動,是一次伸張正義、扶弱抗強的壯舉,增進了中非之間的政治互信,夯實了彼此長期友好的根基。
1.堅決支持非洲國家爭取獨立、維護和平的正義之舉。在開羅記者招待會上,周恩來坦言:“中國政府對外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積極支持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運動。中國就是從帝國主義的殖民主義枷鎖下解放出來的國家?!盵9]他在與諸多國家發(fā)布的《聯(lián)合公報》中,都表明了共同的意愿,“堅決支持亞非各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新老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正義斗爭”“堅決支持正在為爭取獨立和自由而英勇斗爭的安哥拉……等國人民”“支持使非洲成為無核武器區(qū)的一切措施”,贊同大力爭取撤銷“外國軍事基地的存在”的正確主張。[10]他還盛贊阿聯(lián)人民保衛(wèi)塞得港、保衛(wèi)蘇伊士運河的斗爭。在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干部大會上,他明確表示:“我們堅決支持阿爾及利亞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痹谠L問中,周恩來反復重申、鄭重表示,要遵循在處理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之間關系所堅持的五項原則。五項原則是對中國政府外交政策的精準歸納、高度凝練,深得非洲朋友的贊同。五項原則寫入了中國和阿聯(lián)政府簽署的《聯(lián)合公報》中,隨著訪問活動的深入,它又陸續(xù)寫入了與阿爾及利亞、加納、蘇丹、索馬里的《聯(lián)合公報》中。
2.積極主張中非、亞非國家之間加強相互團結。周恩來在非洲大陸四處奔走,不斷釋放以和為貴理念,倡導團結與友誼。在索馬里群眾歡迎大會上,他動情地說:“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雖然語言不同、相隔萬里。但是,我們有著遭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壓迫的共同經(jīng)歷,有著反對帝國主義、建設自己國家的共同斗爭任務,我們之間是最容易彼此了解的,我們的感情是交流在一起的”,我們“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兄弟”。[11]他在訪問、會談以及接受記者采訪中,不失時機地強調“加強亞非團結,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對非洲國家之間的爭端,采取不介入的態(tài)度”。[12]他還在許多場合強調團結要體現(xiàn)在相互援助上,闡明“援助從來是相互的,不是單方面的”“我們亞非國家的相互援助,是窮朋友的同舟共濟,而絕不是大凌小,強欺弱”。[13]他努力促成增進團結的對話磋商機制,積極支持印度尼西亞總統(tǒng)蘇加諾提出的召開第二次亞非會議的倡議,并表示愿意“為促進這一倡議的實現(xiàn)而進行認真的努力”。[14]
3.坦誠回應非洲朋友對中國涉外事務的重大關切。周恩來在訪非過程中,對涉及的諸多熱點問題,與非洲朋友推心置腹,坦誠回應。他到訪國家的領導人幾乎都對中印關系問題表示關切,詢問現(xiàn)狀,提出調解意見。周恩來向各國朋友詳細介紹了中印邊界的現(xiàn)實情況,贊賞包括非洲有關國家參加的科倫坡會議為促進中印和解所作出的努力。他表示:“中國政府的態(tài)度是,在原則上接受科倫坡建議作為中印談判的基礎,中印雙方應當不提出任何先決條件就坐到談判桌上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盵15]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非洲朋友共同關注的問題,也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接受采訪時,周恩來申明“聯(lián)合國必須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把根本不能代表中國人民的蔣介石集團驅逐出去?!盵16]表示要堅守一個中國的底線,“如果出現(xiàn)兩個中國,我們寧可不進聯(lián)合國?!盵17]非洲領導人紛紛表態(tài),要“全心全意地支持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權利,并將為此繼續(xù)努力,直到這個問題獲得解決為止。”[18]最終,中國于1971年10月“被非洲兄弟抬進了聯(lián)合國”。
四、實施順應時勢、開放包容戰(zhàn)略,涵養(yǎng)中非友好合作精神
在與非洲新興國家的交往中,周恩來以戰(zhàn)略家的眼光和胸懷,從維護世界和平、增進中非長期友好的大局出發(fā),因時應勢而動,運用靈活的外交策略,把握發(fā)展走勢,策應和照顧合理訴求,求同存異,注重情誼,為深化中非友誼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1.把握走勢,策應訴求。非洲新興國家擺脫了殖民統(tǒng)治,走上了獨立之路,普遍謀求國際地位和政治上的話語權。周恩來在訪問中欣喜地說:“在這片三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過去的奴隸紛紛站立起來,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這是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的偉大歷史潮流?!盵19]并指出:“世界上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強國還是弱國,在政治上應該一律平等,關系到全人類命運的問題應該由大家共同討論?!盵20]他多次表示,“歡迎1963年5月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非洲國家首腦會議”,堅決支持“第一次不結盟國家會議的結果”。在會談中,周恩來與加納、馬里、索馬里等國形成一致意見,“毫無保留和沒有先決條件地”“毫不含糊地支持擴大亞非國家在聯(lián)合國主要機構中的席位,使亞非國家在國際上的主張能夠得到平等的、同它們的重要性相稱的反映”“以反映非洲和亞洲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日益增長的影響”。
2.直面分歧,求同存異。周恩來非洲之行,原計劃沒有將突尼斯納入行程。當?shù)弥荒崴褂信c中國建交的意向后,他向中共中央提出順訪突尼斯,解決與突的建交問題。中國與突尼斯過去相互缺乏了解,為便于溝通,就一些敏感問題深入探討,周恩來與突尼斯總統(tǒng)布爾吉巴進行了個別會談。會談中,雙方在對“共同目標”的認識上產(chǎn)生了分歧,中國在不同場合對美國態(tài)度的變化受到了指責,特別是在招待宴會上,布爾吉巴把雙方的不同意見毫不隱諱地公開提出。周恩來雖然不贊成對方的意見,但既沒有鋒芒畢露,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也沒有回避問題,隨意遷就附和,而是采取了化解矛盾的做法,繼續(xù)單獨交流,以求同存異的精神心平氣和地解釋,以有說服力的答復消除誤解和疑慮,最終打動了布爾吉巴。布爾吉巴表示:“突尼斯需要偉大的友誼,并一定要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盵21]
3.尊重選擇,各美其美。周恩來在訪問中,十分注意尊重非洲人民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對自身發(fā)展道路的選擇。在與馬里簽署的《聯(lián)合公報》中,由衷“祝愿兩國人民在他們各自選擇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就”。在群眾集會上,他旗幟鮮明地指出:“各國人民的革命,從來都只能由各國人民自己來進行,任何旁人都是不能夠代替的,任何外來的干涉都是不能容許的。”[22]他對幾內亞總統(tǒng)杜爾所表示的“我們向來不談社會主義”的觀點予以認同;[23]對幾內亞人民自己選擇的發(fā)展道路,表示充分理解,盛贊兩國“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和平共處作出了典范”。周恩來到訪的非洲十國,基本都是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結盟外交政策,這顯然與中國的結盟外交政策相背。周恩來對此沒有給予排斥和否定,并公開表示,中國雖然是結盟的國家,“不能參加不結盟國家會議”,但“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向充分尊重亞非國家所奉行的和平中立的不結盟政策,并且支持和援助這些國家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干涉的正義斗爭?!盵24]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1963年12月22日。
[2][6][14][16][24]《人民日報》,1963年12月26日。
[3]童小鵬:《在周恩來身邊四十年》,華文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第591頁。
[4]金沖及:《周恩來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722頁。
[5]金沖及:《周恩來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710頁。
[7]《人民日報》,1963年12月28日。
[8]《人民日報》,1963年12月23日。
[9]外交部等:《周恩來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第374頁。
[10]《人民日報》,1963年12月23日。
[11]《人民日報》,1964年2月6日。
[12]金沖及:《周恩來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731頁。
[13]《人民日報》,1964年1月22日。
[15]外交部等:《周恩來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第377頁。
[17]金沖及:《周恩來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734頁。
[18]《人民日報》,1964年2月5日。
[19]《人民日報》,1964年1月29日。
[20]外交部等:《周恩來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第382頁。
[21]金沖及:《周恩來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717頁。
[22]《人民日報》,1963年12月28日。
[23]金沖及:《周恩來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727頁。
(作者系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理事,江蘇省周恩來研究會常務理事,淮安市周恩來鄧穎超研究會副會長、研究館員)
責任編輯/黃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