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手動變速器;選型;技術要求;中心距;速比;漏斗模型
0引言
隨著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yè)也從建國初期的起步階段,發(fā)展到目前的快速發(fā)展階段[1]。變速器廠家也從最初只能與規(guī)定主機廠配套,發(fā)展到配合整車主機廠同步開發(fā)新車型的系統(tǒng)或零部件的協同開發(fā)。很多變速器生產廠家能夠根據自身研發(fā)能力和企業(yè)優(yōu)勢,陸續(xù)研發(fā)成功了不同型式、不同規(guī)格的平臺化、系列化的變速器總成供主機廠配套選型。
汽車更新換代迅速,產品的快速迭代能夠解決問題,減少客戶抱怨,同時也符合事物更新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此,為了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主機廠致力于縮短整車研發(fā)周期,提高有利競爭力以搶占市場。對于核心零部件之一的變速器,選用現有成熟的平臺,通過較小幅度設計更改以滿足主機廠開發(fā)周期要求,可以有效縮短變速器零部件的研發(fā)周期。本研究針對某款家用MPV車型進行了手動變速器的選型,選型過程科學、規(guī)范,為后續(xù)車型手動變速器的選型提供了很好地參考示例。
1選型前技術信息梳理及分析
1.1車型整車信息
該車型研發(fā)設定目標為家庭使用為主、宜家宜商的MPV車型,發(fā)動機前置前輪驅動。發(fā)動機橫向布置,采用手動換擋模式,擋位設定為5個前進擋加一個倒擋,整車相關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
1.2發(fā)動機信息
該MPV車型采用B15系列前置前驅發(fā)動機,發(fā)動機排量為1.5L,配置雙連續(xù)可變氣門正時系統(tǒng)(DVCP)。發(fā)動機主要參數和性能指標如表2所示。
1.3發(fā)動機艙總布置要求
按照該MPV車型的發(fā)動機艙總布置物理集成方案,對變速器的外形輪廓尺寸需控制在520.0mm×470.0mm×380.0mm之內。變速器外形輪廓及附件可根據實際發(fā)動機艙布置,進行相應的調整。
1.4整車性能要求
按照整車性能理論分析,匹配B15發(fā)動機的MPV車型,通過模擬工況,分析整車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等因素,初步推薦了變速器理論速比,如表3所示。
2變速器主要技術要求
2.1變速器擋位要求
根據整車性能分析要求,該MPV車型的變速器采用5個前進擋加1個倒擋設計。根據整車總布置方案,操縱機構的換擋手柄的擋位布置參考傳統(tǒng)車型的換擋習慣,倒擋位置放在5擋下方或在1擋左側。為避免誤操作換入倒檔,變速器內部設置倒擋鎖機構(倒擋在5擋下方時),或手動換擋器上設置防倒擋誤換機構(倒擋在1擋左側時)。擋位布置形式推薦如圖1所示。
2.2變速器的中心距
手動變速器的中心距是變速器很重要的參數,它對變速器整體尺寸及質量有很大影響,通常根據經驗公式初選中心距。該MPV車型設計類型參考乘用車,根據轎車的經驗公式選取變速器中心距A。變速器中心距經驗公式如下[2]:
式中:A為變速器中心距的數值,單位mm;KA為變速器中心距系數的數值,對于轎車KA取8.9~9.3,對于載貨汽車KA取8.6~9.6;Temax為發(fā)動機最大扭矩的數值,單位N·m;i1為變速器第1擋速比的數值;ηg為變速器傳動效率的數值,取0.95。
由于發(fā)動機最大扭矩為147N·m(3600~4000r/min),車型推薦的1擋理論速比3.538,KA參考轎車設計要求,根據公式(1)可計算出變速器中心距A的理論推薦值為70.3~73.4mm。
2.3變速器1擋速比
依據汽車理論,根據汽車最大爬坡度來確定1擋傳動比。當車輛在最大上坡路面上行駛時,最大驅動力應能克服輪胎與路面間滾動阻力及上坡阻力,由汽車行駛方程得[3]:
根據整車參數和發(fā)動機參數,計算車輛所需的1擋速比和主減速比。車輛設計最大爬坡度30%,換算為道路最大阻力系數Ψ為0.30;前置前驅汽車傳動總系數η的經驗值為0.8;理論主減速比為4.111,由此可計算其1擋傳動比,i1≥3.507。由于前置前驅變速器總成帶主減速比,因此1擋速比和主減速比可根據實際進行優(yōu)化調整,即要求滿足最大傳動比[4]。該車最大傳動比itmax≥14.416。
2.4變速器齒輪、齒軸、軸承強度要求
根據《變速箱承載能力分析評價標準》,按我司載荷譜分析,當發(fā)動機最大扭矩為147N·m時,變速器各軸承的損傷率須在安全范圍之內。
2.5變速器總成模態(tài)要求
根據該MPV車型整車技術的要求,匹配的變速器總成須滿足最低固有頻率≥210Hz。
2.6變速器總成的其他技術要求
環(huán)境要求:變速器總成必須完全滿足下列環(huán)境下的正常使用。
(1)周圍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40~52℃)及發(fā)動機散發(fā)的熱量。
(2)周圍環(huán)境相對濕度變化(從0~100%)。
(3)在飛濺的雨水、泥漿、暴雪或鹽堿環(huán)境中。
(4)發(fā)動機振動。
(5)與底盤使用的化學物質接觸(例如發(fā)動機冷卻液、機油、制動液或潤滑脂等)。
傳動效率要求:變速器總成的傳動效率不得低于95%。
換檔性能要求:參考GM汽車公司測試程序,手動擋變速器所有擋位(包括倒擋)進行的主觀評估要求如下。
(1)選擋精確性能≥8分。
(2)選擋舒適性能≥8分。
(3)換擋噪聲水平≥8分。
(4)正常行駛跳擋≥10分。
噪聲要求:變速器總成的噪聲要求:前進擋齒輪(除超速擋)噪聲水平不應超過85dB,超速擋和倒車擋齒輪噪聲水平不應超過87dB。噪聲試驗依照國家試驗標準細則QC/T568-1999《汽車機械式變速器臺架試驗方法》。
密封性要求:變速器總成在使用過程中不得出現任何變速器油泄漏、滲漏或水滲入等現象。
耐久性要求:變速器總成須滿足10年或17.0萬km之內無故障(以先到的為準)。
3變速器選型漏斗模型及應用
變速器選型不同于全新變速器總成的零部件開發(fā)。選型是通過整車技術參數確定對變速器的基本參數要求,探尋現有供應鏈廠商和行業(yè)內成熟變速器平臺,通過小范圍的技術更改,以較短的零件開發(fā)周期實現滿足整車的應用需求。由此構建了變速器選型漏斗模型,用于指導快速選型工作。變速器選型模型簡圖如圖2所示。
3.1潛在供應商選擇
結合現有供應鏈系統(tǒng)的變速器總成供應商,以及潛在的變速器總成供應商資源,變速器供應商反饋或推薦的可供選擇變速器機型/平臺如表4所示。
經與4家變速器供應商就技術及商務方面進行溝通,得到如下結果。
(1)供應商D沒有可適用于該車型的變速器機型,且目前暫無研發(fā)近似規(guī)格的變速器平臺的計劃,因此供應商D不符合此車型開發(fā)要求。
(2)供應商C擁有65.0mm中心距的變速器平臺,通過齒輪齒軸及殼體材料加強,基本能夠滿足該車型的發(fā)動機扭矩。經與供應商溝通交流,其公司產品設計權限在合資方,目前暫無技術能力進行較大技術改動,最終決定放棄。
(3)供應商B擁有68.0mm中心距的變速器平臺,與推薦值較為接近。供應商技術確認,可以通過齒輪齒軸的材料加強,確保能夠滿足該車型的發(fā)動機扭矩。且該平臺變速器可根據整車需求更改或優(yōu)化速比以及周邊零部件布置。因此可將供應商B列入潛在供應商名單。
(4)供應商A擁有72.0mm中心距的變速器平臺,可滿足該車型的變速器使用需求。且可根據整車需求更改或優(yōu)化速比以及周邊零部件布置,因此可將供應商A列入潛在供應商名單。
3.2具體技術指標評判
3.2.1變速器速比分析
由于供應商的變速器中心距不同,2家供應商分別推薦了實配速比(表5)。對2家供應商提供的實配速比進行分析如下。
(1)供應商A推薦的變速器,其速比與理論速比較為接近,1擋總速比為14.804,滿足最大傳動比itmax≥14.416。經整車性能分析,供應商A推薦的變速器可以滿足該MPV車型對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的設計要求。
(2)供應商B推薦的變速器平臺中心距較小,考慮變速器及齒軸強度,變速器總成增大了主減速比。其他各擋位速比適當減小,一擋總速比為14.535,滿足最大傳動比itmax≥14.416的要求。經整車性能分析,供應商B推薦的變速器平臺也可以滿足該MPV車型對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的設計要求。
3.2.2變速器齒輪、齒軸、軸承和殼體強度分析
通過專業(yè)軟件模擬理論分析,根據《變速箱承載能力分析評價標準》,按我司載荷譜分析,供應商A和供應商B推薦的變速器總成輸入軸、輸出軸、主減速齒輪強度及各擋齒輪均滿足強度要求。當最大扭矩為147N·m時,變速器各軸承的損傷率在安全范圍內,滿足強度要求。
3.2.3變速器總成模態(tài)分析
供應商A的變速器總成模態(tài)≥270Hz,供應商B的變速器總成模態(tài)≥210Hz,均滿足技術要求。
3.2.4變速器總成噪聲分析
通過軟件模擬分析,供應商A和供應商B推薦的變速器總成,均滿足該車型的噪聲要求。1~4擋的噪聲均低于85dB;超速擋(5擋)和倒擋齒輪噪聲均低于87dB。
3.3變速器商務定點
該MPV車型的變速器選型,通過對整車的功能、性能、質量、成本貢獻、維修便利性以及其他各方面綜合因素的評估,最終變速器總成零件商務定點為供應商B,該MPV車型匹配MF515平臺變速器總成。應用變速器選型漏斗模型,最終的選型結果如表6所示。
4變速器實際應用情況
4.1變速器速比確定
通過理論速比匹配的變速器速比進行軟工裝樣件實車驗證,結合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變速器定型速比確定值如表7所示。
4.2變速器試驗驗證
變速器詳細設計由變速器供應商完成,確定最終速比之后的正式工裝變速器總成,分別進行了變速器總成臺架試驗、整車4.0萬km道路可靠性試驗以及動力總成3.2萬km可靠性試驗等零部件及整車驗證。驗證結果證明,MF515平臺變速器完全滿足該MPV整車的各項技術指標要求。
4.3變速器應用結論
在整車開發(fā)周期內,供應商B完成了MF515變速器總成的研發(fā)任務。整機的功能和性能完全滿足該MPV的整車要求,允許在整車上集成應用。通過100萬輛已售車型的市場反饋,MF515平臺變速器滿足車輛使用的功能要求。同時,匹配該MPV車型的MF515變速器在整車表現出換擋準確、符合人機工程要求等特性,有效地提高了駕駛舒適性,降低了駕駛員疲勞強度,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最終,達到企業(yè)的設計宗旨:設計面向顧客。
5結束語
汽車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新車型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而全新變速器平臺的開發(fā)周期較長,在新車型研發(fā)項目上開發(fā)全新變速器總成很難滿足整車研發(fā)時間要求。同時,為了降低油耗并提高駕駛樂趣,傳遞轉矩逐級增大,手動變速器中6擋位變速器將成為主流[5]。手動變速器在中國乃至全球的份額下降已成必然,但并不代表手動變速器就是夕陽產業(yè),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它仍將具有自己的發(fā)展空間[6]。
因此,在未來整車研發(fā)中,采用現有手動變速器平臺開發(fā)適用于新車型需求的手動變速器總成,將成為主機廠的更好選擇方案。應用變速器選型漏斗模型,結合整車研發(fā)實際場景需求,快速合理地選定恰當的手動變速器平臺,可以縮短變速器總成的研發(fā)周期,對整車項目縮短研發(fā)周期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