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特工
何基灃是個傳奇人物:他奉命率軍驅逐了紫禁城內(nèi)的末代皇帝溥儀;盧溝橋事變發(fā)生后,直接指揮駐軍抵抗j在淮海戰(zhàn)役中率部起義;身為國民黨軍中將副司令官,早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最后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4軍軍長。
1980年,何基灃去世后,骨灰按照他的遺愿,一半灑在了盧溝橋畔,一半灑在了淮海戰(zhàn)場上。
紅色特工檔案
姓名:何基灃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北藁城
出生時間:1898年10月
入黨時間:1939年
抗日名將
何基灃從小就立志報國,并在青年時期棄筆從戎,先后就讀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北平陸軍大學。畢業(yè)后,他參加西北軍,由于作戰(zhàn)勇猛,在1924年升任營長。
1924年10月,馮玉祥率兵推翻了當時的總統(tǒng)曹錕。何基灃在11月5日接到命令,帶兵去接管紫禁城,準備將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去。何基灃很快帶兵包圍了溥儀所在的儲秀宮,溥儀的大臣紹英哀求何基灃寬限幾日。何基灃大聲說:“我等進宮之時,已和在景山的駐軍約定,午后3時,溥儀如不出宮,我這里一聲槍響,景山立刻開炮?!?/p>
溥儀嚇得不輕,于是馬上搬了出去。何基灃因此被升為團長。
1933年,日軍入侵華北,奪占了喜峰口,逼近長城。此時何基灃已經(jīng)是國軍第83旅旅長,他決心與日寇血戰(zhàn),并在戰(zhàn)前動員時,對官兵們說:“國家多難!民族多難!吾輩受人民養(yǎng)育深恩之軍人,當以死報國,笑臥沙場,何懼馬革裹尸!戰(zhàn)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
何基灃的部隊與日軍血戰(zhàn)兩天,由于裝備落后,傷亡很大。
3月12日晚上,何基灃親自帶領大刀隊偷偷沖進日軍軍營,日軍完全沒有防備,被打得落花流水,少佐以上軍官就有53人斃命。
此戰(zhàn)結束后,日軍的防線不得不后撤30里。全國各大報紙都報道了何基灃的英雄事跡,他憑借此戰(zhàn)成為了抗日名將。
1935年夏,何基灃改任29路軍110旅旅長,率軍駐守西苑、八寶山、盧溝橋和長辛店一帶。
何基灃知道日軍遲早會挑事,于是在盧溝橋進行了重點布防,布置了一個加強營,包括步兵4個連、輕重迫擊炮各1連、重機槍1連,約1400人。
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何基灃嚴詞拒絕,于是日軍向盧溝橋守軍射擊。何基灃親自來到前線指揮還擊,打響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第一槍。
中國軍隊在何基灃的帶領下英勇作戰(zhàn),日軍見強攻不成,只好提出談判,等待援兵。何基灃接受了談判,但在談判時,日軍代表提出要中國軍隊撤出宛平城等無理要求,何基灃大怒:“中國人民不是好欺侮的,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讓人踐踏!”
后來,29軍終因寡不敵眾、裝備較差等原因,不得不撤出北平。
11月上旬,何基灃調任29路軍179師師長。他帶領官兵抵抗日軍三天兩夜,終因彈盡糧絕而失敗。
何基灃對此深感悲憤,用手槍射擊自己的左胸自殺,但這一槍沒有打到要害部位,經(jīng)過搶救,他活了下來。全國報紙再次報道了何基灃的英勇事跡,蔣介石也簽發(fā)命令,授予何基灃勛章。
秘密入黨
何基灃離開部隊養(yǎng)傷期間,一直苦苦思索救國之路。當看到美國進步記者斯諾寫的《西行漫記》這本書時,他深受感動,決定冒一次風險,秘密去延安看看。
不久,何基灃幾經(jīng)輾轉,到八路軍辦事處見到了周恩來,然后在周恩來的安排下,于1938年2月秘密到達延安。何基灃到達當晚,毛澤東去探望他,贊揚了他抗日的功績,并邀請他在抗大作了一次報告。
在延安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多次和何基灃交談,使他感到自己終于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
離開延安前夕,何基灃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其中寫道:“我是國民黨軍隊里的1日軍人。過去,我總認為只要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人人廉潔奉公,國家就會富強起來?,F(xiàn)在懂得,沒有共產(chǎn)黨中國無望。我懇求收下我這個新戰(zhàn)士。”
黨中央決定,批準何基灃入黨,但他需要回到國民黨軍隊去工作。1939年1月,何基灃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秘密黨員,并返回國民黨軍隊中,開始了他紅色特工的革命生涯。
奇兵起義
1940年的一天,何基灃的上司馮治安來找他訴苦。原來,馮治安在北平時曾和別人合伙做生意,但因為戰(zhàn)亂賠了不少,愁得他不知怎么填這個窟窿。
何基灃覺得這是一個幫助新四軍的好機會,便對他說:“我們上次打仗時,一共繳了日軍500多支槍,可以用它來跟新四軍換錢?!?/p>
馮治安覺得這是一個辦法。于是。何基灃拿出了105支槍送給了新四軍,然后自己拿出1萬元作為賣槍的錢給了馮治安。但是,新四軍中出現(xiàn)了叛徒,此人在被國民黨憲兵抓住后,把何基灃給新四軍送槍的事供了出來。李宗仁和何基灃的老上司馮玉祥一直有矛盾,為了打擊馮玉祥,他向蔣介石報告何基灃“通共”。
何基灃得知消息后決定親自去一趟重慶。他剛到重慶,就被軟禁了起來,國民黨對他采取了各種審查手段,特務們不止一次闖進他的住所進行突擊檢查,但何基灃始終大義凜然,強調共同抗日、愛國無罪。
國民黨審了半年,始終一無所獲,馮玉祥也多次向蔣介石發(fā)電指責他扣押何基灃,國內(nèi)的報紙都報道“抗戰(zhàn)名將何基灃被囚重慶”,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令蔣介石非常尷尬。最后,蔣介石不得不釋放何基灃,為了籠絡人心,他還專門設宴款待何基灃,給他頒發(fā)獎狀和“中正劍”,提升他任77軍軍長。
抗戰(zhàn)勝利后,何基灃帶77軍移防徐州,他痛恨蔣介石打內(nèi)戰(zhàn)的陰謀,于是,一直不肯進攻解放軍,蔣介石對他非常不滿,于是明升暗降,任命他為第三綏靖區(qū)副司令官,但實際上解除了他的兵權。
1946年5月,何基灃的父親病逝,他回北平奔喪,正好葉劍英當時也在北平,兩人于是秘密進行了會面。
何基灃告訴葉劍英:“我的兵權被拿掉了,當個副司令官無所事事,希望能回到解放區(qū),最好能到延安工作?!?/p>
但葉劍英說:“中央認為盡管你沒有了兵權,但仍是中將,是綏靖區(qū)的副司令官,在西北軍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你能組織和領導大部隊起義,對革命更為有利?!?/p>
何基灃馬上表示服從組織的決定。臨別時,葉劍英告訴他:“第三綏靖區(qū)另一位副司令長官張克俠也是共產(chǎn)黨員,關鍵時刻可以配合你完成行動?!?/p>
這讓何基灃感到非常驚喜,因為張克俠是他的老同學!
何基灃很快回到了徐州,和張克俠一起秘密對部隊進行反戰(zhàn)動員,爭取更多同志,等待起義時機。
到了1948年秋,解放戰(zhàn)場的形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華東野戰(zhàn)軍發(fā)起了淮海戰(zhàn)役。10月18日,3位客人來到徐州找何基灃和張克俠,他們是華東局國軍工作部的楊斯德、孫秉超、劉連城。
楊斯德等人向何張二人通報了情況,商量里應外合的對策。何基灃和張克俠馬上開始做部隊的工作,在他們的努力下,77軍和59軍的官兵們都愿意起義。
11月8日晚,何基灃和張克俠率領77軍和59軍共2.3萬人,在賈汪、臺兒莊防地宣告起義,全體將領聯(lián)名通電全國。
何基灃,張克俠的起義,讓國民黨的許多將領都傻眼了,尤其是第7兵團的司令官黃百韜。他的身后就是張克俠的部隊,他們突然起義,切斷了他和徐州的聯(lián)系,腹背受敵。
這次起義,對保證淮海戰(zhàn)役第一階段的勝利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起義后的何基灃高興地說:“我戎馬一生,打了不知多少糊涂仗,這才是第一個真正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何基灃曾擔任南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水利部副部長、農(nóng)業(yè)部副部長等職。1980年1月20日病逝于北京。
(本文資料整理自人民網(wǎng)、《黨史縱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