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臥室改裝成“暗室”,利用小孔成像、凸透鏡成像原理將窗外風景“搬”到屋里,躺在床上就能欣賞來自大自然的“投影”,仿佛在看一場超高幀率電影……趙琦發(fā)布的20多條“硬核”短視頻讓網(wǎng)友見識了“理科生的浪漫”。兩年多前,她把一份“好工作”一丟,直接裸辭了。在上班和上香之間,她選擇“上鏡”,成為一名全職的科普博主,以演示實驗的方式講解數(shù)理化知識,“干貨”滿滿又生動有趣。
理科生的浪漫
其實,趙琦小時候是個內向的人,比起去外面玩,她更喜歡待在家里看書。她偏愛科普世界運行規(guī)律的書,光是《十萬個為什么》家里就有好幾套。以至于后來生活中碰到什么事,她也總會下意識地先問一句:為什么會是這樣?
或許是因為看書“偏科”,她的物理、化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但政史地三門就學得一塌糊涂。在她看來,自己好像對講邏輯的東西理解得比較快,擅長理解事物怎么運轉,但不太擅長記憶。
高考那年,她的分數(shù)夠上理工科名校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填志愿時,一位長輩建議她報考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因為更適合女生學。她翻了翻報考手冊,心想:“為什么女生就不適合學理工科?我就一定要去學工科?!彼龥Q定報感興趣的機械設計專業(yè),有一點點想要自我證明的心理。
理科生也有自己的浪漫,在大學里,她如魚得水,加入了學校的樂隊,擔任架子鼓手,在哈工大這所男女比例7:1的學校,她自認為是當時校園樂隊里最好的鼓手。她后來的丈夫明明,就是她在玩樂隊時認識的另一支樂隊的吉他手。
大二時,趙琦和同學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做的管道機器人獲得三等獎。這便是她和丈夫明明的另一個共同愛好——萬物皆可DIY。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一定不買現(xiàn)成的;只要是自己能修好的,一定不拿去給別人修??赡芄ご蟮膶W生都自帶工程師基因吧,在趙琦的家里,錄音棚的收音設備、車載點火器、鼠標按鍵、手機等家庭設備,都是DIY的成果。
從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碩士畢業(yè)后,趙琦進入深圳一家為石油公司提供服務的外企工作。別人上班坐格子間,她上班坐直升機,每天的工作就像拍電影:在大海上飛來飛去,給海上鉆井平臺的油井安裝電泵。四年后,她被調到英國工作,后來又去了加蓬(非洲)、美國工作。
應該說,這份工作穩(wěn)定且待遇好,但趙琦說辭就辭了。她覺得在一套成熟的工作體系里一直做一枚螺絲釘,沒多大意思。她內心一直保留著玩音樂時那種叛逆勁兒,也有著強烈的分享欲和表達欲。工作閑暇之余,她喜歡看科普類視頻,那時她就覺得自己可以做一個科普視頻博主,她說:“我已經(jīng)看過了這個世界,現(xiàn)在我要開始向內探索——學習新的知識,磨煉新的技能,探索新的領域?!?/p>
2021年,她辭掉工作、變賣家當,提著4個行李箱回國。她首先想要分享的,就是對于世界運行邏輯的好奇心以及背后的那些科學原理。為此,她自學了攝影、剪輯、MG動畫、繪畫、木工等技術。
在魚缸里打造出“海市蜃樓”
從小就在科學知識的滋養(yǎng)中長大,趙琦覺得,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知識和現(xiàn)象,實在是太有意思了,一定要把它們傳播出去,讓更多人對科學產(chǎn)生興趣。
海市蜃樓大家聽說過吧?魚缸大家也都見過吧?趙琦腦洞大開:能不能在魚缸里造一個海市蜃樓呢?2022年6月,她決定在魚缸里進行一場光學實驗,復現(xiàn)海市蜃樓的奇景。
原理其實很簡單,光線在不同密度的空氣中傳播的折射率是不同的。當靠近海面的空氣溫度更低,密度更大,光線會劃過一條向上彎曲的弧線,讓你看到原本在海平面以下的景象,或者是飄浮在空中的景象。從理論上來說,只要讓魚缸里的液體濃度下濃上淡,就能在魚缸里復刻出海市蜃樓,但真正操作起來并不容易。
趙琦嘗試找到一種能夠使光線折射率增大的介質。然而,實驗一開始就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她用白砂糖增加濃度,慘遭失敗。原來是食用白砂糖的純度不夠,導致魚缸里的水不久后就渾濁發(fā)黃。經(jīng)過兩個月的努力,她用三條“失敗的海市蜃樓”實驗視頻記錄了失敗過程,并坦承時間和成本大大超出預期,實驗不得不擱置。
沒想到,網(wǎng)友們紛紛留言或私信鼓勵她,對于新溶液的選擇積極出謀劃策:甘油、糖漿、葡萄糖、聚乙二醇……趙琦決定從頭再來。經(jīng)過反復測試,她選定了聚乙二醇這種介質。經(jīng)過15天的放置,溶液成功分層,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原本只有“風吹草低見牛羊”景觀的魚缸,最終浮現(xiàn)出了仙山樓閣。視頻上傳后迅速走紅,獲得了超過一千萬的瀏覽量和45萬網(wǎng)友點贊。
在趙琦看來,理科是最浪漫的,就像物理學家和科普作者勞倫斯·克勞斯的那句名言:“你身體里的每一個原子都來自一顆爆炸了的星星,你左手的原子與右手的原子也許來自不同的星。這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學中最富詩意的事?!弊屢粋€想法和一個科學原理得以實現(xiàn),趙琦很享受這個過程。
將窗外風景“搬”到自己的房間
每個睡懶覺醒來的早晨,你躺在床上,透過窗簾灑進來的陽光,看到臥室天花板上有小光束在閃動,這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小孔成像。然而很少會有人想過,要把天花板的小光束進化成一整片美麗蔚藍的天空。這就是趙琦的視頻創(chuàng)作想展示的核心主題:最簡單的科學原理,往往只需要花一點小巧思,就可能變成一件好玩新奇的事,給生活增添一丟丟的浪漫。
2023年5月,她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把外面的景色整個投進屋子里來。第一步,先測量窗戶到墻壁的距離,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選擇焦距3000毫米的凸透鏡;第二步,選擇合適的位置,將凸透鏡貼在窗戶上;第三步,在窗戶上貼滿錫紙,將臥室改裝成一個“暗室”。前期準備工作很耗時,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一個月時間。起初,她用一個帶有小孔的紙板貼在窗戶上,孔開小了,屋子里非常暗,最后成像也暗;孔開大了成像模糊,不清楚,換成凸透鏡就好多了。隨后,連續(xù)兩周陰雨天氣讓她不得不中斷拍攝計劃。她也試過用遮光窗簾、黑色塑料布來制作“暗室”,效果都不佳,最后用了錫紙才達到想要的效果。
終于等來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趙琦靜靜地欣賞來自大自然的“投影”:河水在她的屋頂緩緩流淌,云朵在墻壁上“舞動”,對面樓上晾曬的床單隨風飄蕩,“藍衣小哥”載著她的外賣即將送達……就像在看一場超高幀率無比真實的電影。最后呈現(xiàn)的效果,讓趙琦都有一點驚訝,沒想到畫面這么清晰,這么好看。
這段視頻播放量超過390萬,趙琦收到過一個高中生的私信,說以前覺得書本上的知識很死板,難以理解,但看完她的視頻后,突然就通透了。有一名大學生告訴她,受到那期“海市蜃樓”視頻的啟發(fā),他把光學原理應用到了建筑設計中。
興趣相投的靈魂,總能“網(wǎng)絡一線牽”。趙琦成為網(wǎng)友口中的“寶藏博主”,吸引了由中學生及物理老師組成的忠實粉絲群。有一些老師在評論區(qū)留言或者發(fā)私信給她,詢問是否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她的視頻,這讓趙琦覺得很有成就感:“我的視頻非常適合青少年看,如果能對他們產(chǎn)生一些積極的影響,那就太好了。”
如今,她每天的工作依然像在上班時那樣有規(guī)律,每天八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什么時候定選題、什么時候做實驗、什么時候拍視頻。她也會把粉絲的一些愿望和建議,列進自己的選題清單里。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