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風成韻》
作者:黃博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文人最想穿越去哪個朝代?網(wǎng)上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人首選宋朝。的確,宋朝的開國皇帝曾要求其子孫“不殺士大夫”,文人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濃厚的藝術氛圍為創(chuàng)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和澎湃的想象力。南宋的史堯弼在自擬的科舉考題中這樣評價宋朝:“恭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贝笤娙岁懹我苍凇秴尉尤始颉分姓J為:“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睆氖滤问费芯康那嗄陮W者黃博的新著《宋風成韻》,為讀者詳細展示了宋代文藝生活的異彩神韻。
書中,黃博選取了宋代皇帝的宮廷文藝生活、詩詞與士大夫的社交生活、書法與文人的日常生活、碑志行狀與文人的筆墨營生等典型視角,講述宋代文人的獨特風情。作者動用自身雄厚的知識儲備和學術積累,娓娓道來,收放自如,既有學術知識的普及,也有接地氣的文藝生活描述,讀來酣暢淋漓、引人入勝。
宋代文藝的興盛離不開皇室上層的重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被宋軍重重圍困的金陵城里,江南國主李煜決定派遣南唐文壇名重一時的文臣、文藝界“大咖”徐鉉前往開封面見宋太祖,乞求宋軍停戰(zhàn)罷兵。徐鉉試圖借李煜的“有文化”,讓“沒文化”的宋太祖失去圣王的天命,在自慚形穢后主動放棄吞并南唐的妄念。但宋太祖對李煜的詩詞評價卻是“寒士語爾”,同時吟出自己年輕時眼望明月時的一句詩“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萬國明”,讓徐鉉大吃一驚。宋太祖雖是武將出身,但對文藝高度重視,其弟宋太宗書法、詩詞令人稱道,后來的宋仁宗等人則文采出眾、言談儒雅,成就了宋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佳話。
說到宋朝,不得不說詩詞。宋代詩家輩出,詩人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以詩詞會友、以詩詞相交,已是文人們的“家常便飯”、必備社交技能。據(jù)統(tǒng)計,宋代蘇轍先后寫了171首詩給哥哥蘇軾,蘇軾則給弟弟寫了87首,寫詩成為這對詩壇兄弟分隔兩地后最常用的交流方式。當然,比起詩歌,蘇軾更為名滿天下的是“詞”,他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成為千古名篇。在與弟弟詩詞唱和的同時,作為文壇領軍人物的蘇軾還留下了與黃庭堅、秦觀等人大量的唱和詩詞。他將平凡的生活化為詩境,彰顯文人生活的雅趣,也代表了那個時代宋人的風韻。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往往骨感,古人亦如此。文人墨客要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但“囊中羞澀”的大有人在,因而“潤筆”這一術語應運而生。宋代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文人群體又從貴族階層擴散到平民之家,賣文為生成為很多普通文人維持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宋代筆記《東南紀聞》記載,有一在街市立桌賣詩者,名叫朱少游,一日被人要求以“掬水月在手”為題寫一首詩。他現(xiàn)場吟詩一首:“十指纖纖弄碧波,分明掌上見姮娥。不知李白當年醉,曾向江邊捉得麼?!边@首詩將李白的典故化用其中,辭意巧妙,體現(xiàn)了宋代市井詩人們的高水準。當然,在這些筆墨營生的背后,是文學的平民化和商品化,是文化藝術的蓬勃生機,也是宋代至今仍讓無數(shù)人津津樂道的重要原因。
(編輯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