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爆F(xiàn)在說這種話的人越來越少了,但人們對橋的熱愛,卻沒有衰減過。就算逛公園,看見人工湖上搭建的簡易橋,也總是躍躍欲試地踏上去走一走,走到橋的中間,還要停留一會兒,作眺望狀——這是刻在我們骨子里的文化本能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許仙白娘子斷橋偶遇、長安人送客到灞橋……中國人對橋的情感真是一言難盡,送別要在橋上,迎客要到橋上,悲傷要在橋上灑淚,重逢的喜悅要通過在橋上的相擁來加倍表達……
有一年,我到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游玩,駕車來到縣城南部的洨河,趙州橋正是架在洨河之上。不巧的是,趙州橋不知何故被圍擋了起來,我只好在幾百米外遠遠地望了一會兒,然后嘆息一聲離開了。與這座出現(xiàn)在小學(xué)教科書里的橋擦肩而過,或是最好的安排,要是真的走在橋上,那美好的想象又可惡地消失了,該如何是好?
記憶里有一首老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過,歌名、歌手、歌詞全都忘了,但有六個字卻記得特別清晰——“路歸路,橋歸橋”,那旋律以及那歌喉所傳遞的決絕與凄傷、痛和悔,都凝聚在這六個字當(dāng)中。人只有在失望或無奈到了極點的時候,才會說這六個字吧,和它同義的說法還包括“你走你的陽關(guān)道,我過我的獨木橋”“錦水湯湯,與君長訣”“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等。
古人心中與眼里的橋,別離的寓意要多于重逢,悲傷的情緒要多于歡樂。如果不巧,當(dāng)事人遇到或?qū)懙降臉蚴菙鄻虻脑?,那便更加“凄凄慘慘戚戚”了。這些年行走各地,遇到的“斷頭路”頗多,但斷橋卻極少,恐怕每個地方的人,能容忍“斷頭路”帶來的不便,卻接受不了斷橋的視覺與精神刺激。
有一年去杭州西湖,專程尋訪斷橋,那時才知道,斷橋不斷,斷的只是人的肝腸而已。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故事成就了這座橋,這座橋于是就得永生永世斷下去。
寫橋的古詩詞千千萬,論淡定還屬賈島寫的深得我心?!斑^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短短十個字,過眼入心,腦海里便出現(xiàn)了一片宏大的、色彩斑斕的田野風(fēng)景,田野之上,是廣闊天空以及漫天流云。在這幅如同ChatGPT瞬間生成的畫面里,小小一座橋雖然不值一提,但卻如畫龍點睛的那一筆,非常重要。若是沒了橋的劃分與對比,沒了橋的點綴與渲染,這十個字所構(gòu)造的畫面,頓時會損失許多意境。
最關(guān)鍵的是,賈島的心態(tài)好,沒被前輩與同輩們寫橋的傷感文字影響。在他看來,橋就是橋,固然是人工的,但時間久了,自然被大自然回收,成為自然和諧的一部分,拿橋寄情可以,但誰都不能改變橋的屬性,賦予橋七情六欲??赐曩Z島的這句詩之后,若是再有橋惹我過于感性、心情低落,默念這十字訣之后,頓時內(nèi)心晴空萬里,一片溫暖和煦。
現(xiàn)代人一年過的橋,恐怕比古代人一生過的橋都多。只是現(xiàn)代人過橋,多是開車、坐動車、坐飛機,絕大多數(shù)時候,腳都不曾落在橋面上,人與影便皆飛過橋去。人記不住橋,橋也便會記不住人,人與橋,失去了彼此身影交織的機會。所以,當(dāng)在公園或野郊游玩時遇到橋,要飛奔過去,要呼朋喚友,去橋上拍照,看落花,看流水,看曠野和遠方啊。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