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是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帝的女兒,她來到凡間,與農(nóng)人牛郎相遇相愛成親,育有一兒一女。后來被王母娘娘得知,強迫他們分開,只允許每年七夕在天河相見。這就是神話中牛郎織女的故事。然而,最初的織女卻是一顆星星,她是怎么一步步演變而來的呢——
王母娘娘何許人也
西王母,簡稱王母,又稱金母,俗稱王母娘娘。西王母在古代被奉為月神。古代神話記載:混沌初始,天地初分,元始天王與太元圣母陰陽兩氣生成了兩位大神,一位是由東華至陽之氣化生的木公,又稱為東王公;另一位是由西華至妙之氣化生的金母,又稱西王母。東王公居于蓬萊仙島,西王母居于昆侖瑤池,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的男女仙人由這兩位大神分別管轄。二位定期會見,根據(jù)仙人修行程度和品行道行商定位次。
在古代典籍中,西王母的形象不斷完善?!渡胶=?jīng)》里的西王母,是一個介于人獸、人神之間的圖騰形象?!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記載:“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玉山即昆侖山。從此可以看出,西王母是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殺的神,即冥神。而在《莊子》《淮南子》《易林》里,西王母又成了一位得道不死的仙家和掌管不死之藥的月神。她的神藥使得嫦娥奔了月。在《穆天子傳》《漢武帝內(nèi)傳》《博物志》中,西王母則是尊貴美麗、溫柔多情、能詩擅歌的女王。
因為傳說中王母娘娘拆散了織女與牛郎,所以她也就成了婚姻方面惡人的象征。
織女星與牽牛星
其實,在神話傳說中,織女和牽牛最初是兩個星宿的名稱。據(jù)天文學家測定:織女星,也叫織女一或天琴座α,又稱“天孫”,因和附近的幾顆星連在一起,形成一架七弦琴的樣子,西方文化稱之為天琴座。牽牛星,即牛郎星,包括河鼓一、河鼓二和河鼓三這三顆星星組成。河鼓二為牛郎星,即天鷹座α星。牽牛星在銀河東,織女星在銀河西,與牽牛星相對,分別是天鷹座和天琴座的亮星。
在星空觀測中,牛郎星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它和河鼓一、河鼓三的連線正指向織女星。有史載,河鼓一和河鼓二是牛郎織女的兩個孩子。我國現(xiàn)存最早記錄農(nóng)事歷書《夏小正》中有載:“七月,……初昏,織女正東向?!奔粗钙咴曼S昏,織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在人們的頭頂上清晰可見。而織女星與旁邊兩顆較暗的星星,形成一個朝東方開口陣型,正好可見東方的牛郎星。這些牛郎星和織女星的位置巧合,也為人們演繹牛郎織女神話,提供了基礎條件。
最先對牽牛織女星進行擬人想象的是《詩經(jīng)·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碧焐系目椗惶炱叽涡新访?。雖然一天七次行路忙,卻總也織不成美麗的花樣。看那明亮的牽牛,不能來回駕車輛——這時的牽??椗呀?jīng)是有感情的星宿了。
牽牛和織女開始成為神,是在《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訓》中,說織女是神女?!逗鬂h書·天文志》則說:“織女,天子真女?!薄督沽执蠖酚洝芬草d:“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p>
到了南北朝時,吳均《續(xù)齊諧記》記載:“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茉唬骸问露珊??’答曰:‘暫詣牛郎?!两裨疲骸椗夼@梢病?。”同時代任眆在《述異記》中則記載了織女嫁牛郎比較完整的故事:“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成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本褪钦f,因為織女嫁給了牛郎,沉湎于甜蜜的愛情,耽誤了紡織工作,所以受到了天帝的懲罰。
東漢后期《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边@里吟詠的是牛郎織女夫婦被離隔后的生活狀況。
織女下凡的原型
后來織女與牛郎的神話傳說,逐步演變成了織女下凡,與牛郎結(jié)為夫妻,并生下了兩個孩子。
織女的原型是什么樣的呢?一些神話傳說給了我們答案。晉干寶《搜神記·毛衣女》載:“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娶)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后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這也許就是牛郎織女的原型吧。
晉代張華《博物志》甚至記載有人見到過牛郎織女。這則記載說,有人乘著浮槎,一直到了銀河,看到了牛郎織女,他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到了哪里,牛郎讓他回來問成都的星相學家嚴君平?!稘h書》記載嚴君平長期在成都占卜為生。嚴君平告訴這個人:“某年某月某日,我看到天上有一顆奇怪的星,出現(xiàn)在牽牛星旁?!眹谰剿^天象,正與這個人遇到牛郎的時間相同。而嚴君平所觀天象是真,古人見過牛郎織女則是神話傳說而已。
織女如何下凡
織女又是如何來到凡間的呢?東晉王嘉《拾遺記》載:堯帝登位的第三十年,距今四千多年,西海出現(xiàn)了一艘常年飄浮在空中的巨大飛槎,繞行四海,十二年繞轉(zhuǎn)一周,往復循環(huán),名叫“貫月槎”,類似今天的宇宙飛船。
關于古代神仙的飛行方式,在戰(zhàn)國《莊子·逍遙游》中還記載:“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绷凶咏?jīng)過修煉,最終學會了“御風”之術,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十五天飛一個來回。在東晉葛洪的《神仙傳》中也記載了不少神仙飛行的辦法:“或聳身入云,無翅而飛;或駕龍乘云,上造太階;或化為鳥獸,浮游青云;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p>
由上述神話傳說可以得知,古代傳說中的神仙都是可以飛行的,織女作為仙人下凡,要么是御風飛行,要么是乘坐“浮槎”降落。
演繹出七夕節(jié)
漢代時,七夕節(jié)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并且正式成為婦女的節(jié)日。東漢應劭《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薄段骶╇s記》載:“織女渡河,使鵲為橋,故是日人間無鵲?!薄皾h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俱以習之。”
三國曹植《九詠》寫道:“牽牛為夫,織女為婦??椗疇颗V歉魈幒庸闹?,七月七日乃得一會。”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則記載:“七月七日牽??椗蹠?。是夕,人家婦女結(jié)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贝藭r有了乞巧的說法,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
唐詩人盧仝有感于牛郎織女的感人故事,動情地下了一首長詩《月蝕詩》,對七夕節(jié)進行了抒情和詮釋,其中有句云:“但令一歲一相見,七月七日橋邊渡……我言織女君休嘆,天地無窮會相見?!?/p>
同時代的詩人林杰有一首描寫當時民間過七夕節(jié)盛況的《乞巧》詩:“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壹移蚯赏镌?,穿盡紅絲幾萬條?!笨梢姰敃r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做法已經(jīng)很普及。
流傳至今天,七夕乞巧節(jié)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jié)。而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仍被人們口口相傳、津津樂道。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采采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