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huán)繞著綠樹紅墻……”你是不是已經(jīng)跟著歌詞唱起來了呢?這首《讓我們蕩起雙槳》,不僅伴隨了“紅粉”們的童年,也是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童年歌謠。
你們想知道歌里唱的白塔、紅墻在哪里嗎?讓我們打開時間之門,回到20世紀50年代,去了解這首歌背后的故事吧!
1955年,新中國第一部校園兒童故事片《祖國的花朵》開始拍攝。為了給電影配主題曲,導演于恭找到了當時年輕的劇作家喬羽,告訴他花朵在春天開放,我們的祖國已邁出春天的步伐,希望他能在歌詞中把這種美妙的開始寫出來。
喬羽欣然接受了這項光榮的任務,卻一直沒有創(chuàng)作靈感。直到有一天,他去北海公園劃船,看到孩子們逐浪前行的模樣,他突然有了寫詞的念頭。于是,他趕緊上岸,找來紙和筆,洋洋灑灑地寫了起來。不到20分鐘,喬羽就完成了《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詞。
有了歌詞,還需要配上優(yōu)美的曲子。于是,導演找到了作曲家劉熾。1955年夏天,《祖國的花朵》攝制組的全體成員來到頤和園,曲作者劉熾也來了。當孩子們踏上小船,準備泛舟昆明湖時,劉熾?yún)s在湖邊犯了難。原來,他從小就很怕水。但是,架不住孩子們的盛情邀請,他還是硬著頭皮上了船。很快,他就被孩子們玩耍時的可愛模樣所感染,他和大家一起劃船、游玩,試著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身邊的湖水、小船、風浪,從中尋找一種能與孩子內(nèi)心世界相吻合的節(jié)拍。突然之間,他萌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腦海中蹦出了一個個音符。他讓劃船的小朋友趕快靠岸。就在湖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劉熾完成了曲譜的創(chuàng)作。聽著剛剛譜好的曲子,孩子們紛紛拍手叫好,表示這首曲子寫出了他們游玩時的歡樂心情。
隨著影片《祖國的花朵》的播出,《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很快就在全國流行開來,并成了兒童歌曲的經(jīng)典之作,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
又一年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紅粉”們不妨和家里的長輩們一起,看看這部年代久遠的影片《祖國的花朵》,在歌聲中感受和追憶美好的童年!
(圖片來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GBE4DMTV055010OX.html" 202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