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一道小學(xué)語文作業(yè):找不同類,并圈起來:1.轎車 消防車 火車 救護車;2.魚 鵝 鴨 雞。一個學(xué)生的答案:1.轎車;2.雞。一位老師的批改:×。請家長簽字。一名家長的簽字:老師好!我和孩子溝通過了,我覺得根據(jù)題意孩子答的沒問題。第1小題,他說:轎車可以自家買,其他車不可以;第2小題,他說:魚、鵝、鴨都會游泳,小雞不會。
以上可能只是個段子。有好事者發(fā)到微信群里,激起一幫群友的討論——
甲:家長能和孩子溝通,并反饋給老師,值得點贊。
乙:我也遇到過相同的問題。好幾種衣服和書包,小朋友圈出了裙子,說其他的小哥哥都可以穿著、背著去上學(xué),而裙子是小哥哥不能穿的。
丙:建議題目改成“圈出不同類,并說明理由”。分類的背后是內(nèi)心的因果邏輯。只要邏輯成立,結(jié)論就是合理的。我們要給孩子這樣的思考空間。
?。哼@兩題,每題都有四種答案。一、答案1.轎車——載人最少;答案2.消防車——唯一能噴水;答案 3.火車——唯一由多節(jié)車廂組成;答案4.救護車——唯一能搶救病人。二、答案 1.魚——唯一不長腿;答案 2.鵝——脖子最長;答案 3.鴨——唯一能嘎嘎叫;答案 4.雞——唯一能打鳴。
戊:轎車、消防車、救護車是汽車類,鵝、鴨、雞是家禽類。難道火車是汽車類?魚是家禽類?看題目,是找不同類!考試不看題目,作答能合格嗎?這是學(xué)校,不是在社會上考 IQ。
己:想到一年級的一道題目。大雨中,青蛙、烏龜、鴨子和公雞艱難前行,小樓平臺上的小貓咪有把雨傘,它會借給誰呢?大部分孩子回答:公雞,因為其他三個小動物都會游泳。有一個孩子卻說借給青蛙,因為青蛙最小,最需要雨傘。
而我覺得小貓會把四個小動物都邀請到它家里躲雨,而不是借傘。
…………
一個旁觀者的感想:孩子有孩子的視角,成人有成人的頻道。作業(yè)和考試不妨有參考答案,而孩子答題背后的智慧火花乃至善良意愿,更要得到認可和尊重。作業(yè)、試卷之上,可以看重“得分”;作業(yè)、試卷之外,應(yīng)當(dāng)注重“得益”。開放的教育,不排斥“多元”“意外”。有些“錯誤”答案,或許比“正確”答案更能引人入勝 / 慎 / 深。
【原載《新民周刊》】
題圖 / 模式化 / 王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