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鳳
小時候一到過年前后,只要籃球場,辦公樓下鑼鼓一響,我們就像出巢的小鳥,不約而同地飛出家門。踏著地上咯吱咯吱的雪花跑去看扭秧歌。慶幸的是我和安春也在秧歌隊里度過一段難忘的歲月。
四年級那年,我和安娜參加了礦里的秧歌隊。像往年一樣,由時英爺爺組織排練秧歌,為的是從年后扭到元宵十五。當時春蛋媽在腰鼓隊里,聽說需要兩個趕毛驢的,大人們提議選兩個小孩來趕。后來,春蛋就給我打電話問去不去?我說“去?!蔽覀z就成了秧歌隊里趕毛驢的人選。
當時一天能掙十塊錢,加上比賽我們一共扭了十天。一晃幾年過去了,我們那支秧歌隊再沒扭過了,兒時的我們也已長成了大孩子,但那趕毛驢的日子依然闖進腦海,讓我難以忘懷。
驢是紙糊的,被涂上好看的顏色,頭掛紅綢,脖子上拴了個銅鈴。中間是空心的,里頭要站持驢的人,把綢繩綁牢在背上,手抓住驢兩端扮演驢。我和安娜各跟一頭,悠著鞭子,左右交叉地跑著趕毛驢。
驢兒既要扮得像也要趕得好。毛驢上坡如牛,過河高低不平,下坡就跑??嗔梭H,也苦了我們趕驢人。我倆要跟著驢在后頭邊跑邊打著。根據(jù)驢的撒歡,踢咬,倒臥,起竄,急馳,上坡下坡作出相應的表演。我的驢是二號樓賣麻辣串阿姨扮的,她很少說話,也不亂跑,于是我很好掌握。安娜的驢是一號樓的一個奶奶扮的。老人是個樂天派,能說能笑,精力旺盛得很。扮驢時,她一會兒蹲在地上不起,一會向后彈蹄,一會兒又像受了驚嚇起來就狂奔,安娜在后邊使勁地追著。安娜跟我說:“曉鳳,那老婆兒比咱們還快,我追也追不上,真氣人了?!蔽曳炊鴧s挺喜歡這樣的感覺,那個奶奶演得痛快淋漓容易把我?guī)нM氣氛中。
有一次我倆換著趕了回毛驢,那奶奶耍起驢脾氣,讓我馴服起來很困難。先是賴在地上不走,我就學著趕驢人怒目而視,抽鞭揮打,她更是犟上不起。于是,我跑去前面用勁拽起韁繩。驢兒得意忘形,連蹦帶跳地起來拔腿就跑。我在后邊手忙腳亂地追著。幾圈下來,滿頭是汗,心里還是很幸??鞓返?。
在我們的前頭是跑旱船的,旱船后跟著一個穿黃大袍,耳朵上掛著一個白胡子的大爺,他手里拿了根長長的大煙袋,春風滿面地扭來扭去。除了旱船還有花車,里邊有個穿著花紅柳綠的大姑娘繞著花車。那時,花車旁是劉蜜柱大爺扮演的老媒婆,他難忘的動作,至今我學起來也是很像的。他穿了件十分喜慶的坎肩,褲腿底下用襪子縮起,一雙小腳老太太的黑布鞋。聳著肩,踮著腳,三竄兩跳地沖去旱船旁邊和老漢開始周旋,似挑似逗,似舞似扭,叫人啼笑皆非。
往前是高蹺隊,那時很佩服他們踩在高蹺上還能走了。小舅扮的是孫悟空,常柱叔扮的豬八戒……踩高蹺基本上都是男的,八仙過海何仙姑還有觀音就是男的扮的,看得人眼花繚亂,如果不仔細觀察還分不出是男是女。
在涼風凜冽中,時英爺爺吹著口哨指揮著齊刷刷的秧歌隊。大人們紅配綠地一手舞起彩扇,一手舞腰間的綢子,蹌蹌起嗆起,扭出了滿臉的幸福。
阿姨的腰鼓隊和幾個大頭娃娃在我們后邊:咚——咚咚——咚吧——咚,咚咚咚——咚吧——咚,熱情高揚地敲著腰鼓,揮舞著紅綢。
還有搖頭晃腦,黃毛紅背的獅子和異彩繽紛的舞龍隊。由于當時場地不大,舞龍,耍獅和高蹺隊在單身樓排練,到了演出時候就都出來了。籃球場上就會擠滿了老老少少看秧歌的人。
那年是羊年,不知道是初幾了,礦里大轎車就載著我們?nèi)⒓颖荣?。桌椅,板凳,大鼓,道具都在二舅開的三陽開泰彩車上拉著。半路去了好幾處大院扭,扭完一撥接著又來另一撥的秧歌隊扭。每次扭完了總給我們每個人發(fā)一大把糖蛋。
下午到了大柳塔,感覺等了好長時間才輪到我們。我們穿著盛裝,畫著紅臉蛋,頭戴花冠,很賣力地扭開了大秧歌。大家都熱情的舞出了紅紅火火的氣象,舞出了秧歌的激情,舞出了對家鄉(xiāng)的戀愛。
我們的秧歌隊在那次比賽中得了三等獎,上了礦區(qū)電視臺。扭完發(fā)給我們每人一袋小面包和一瓶礦泉水。我一會就吃完了,小舅舅又給了我一袋?;貋淼V上,組織我們?nèi)ナ程贸匝蛉?,饅頭。我后悔開始吃了那么多面包,應該多留些肚吃羊肉的。就那樣我也吃了不少,結(jié)果回去后的第二天鬧肚子,田少婷幫我趕了一天驢。
后來幾天我們就散隊休息了,直到十五元宵節(jié)晚上,礦上通知讓去扭秧歌。鑼鼓喧天,爆竹禮花震天而響,那是我最后一次趕毛驢,從那以后礦里也沒再組織過秧歌隊。
回轉(zhuǎn)流年,每當以后上灣,補連塔,馬家塔礦的秧歌隊再來扭時。聽到那熟悉的鑼鼓聲,爆竹聲……我的思緒就被震動了。我似乎又回到了兒時和安娜趕毛驢的情景,想起那時的天,那時的地,那時的人在北風呼嘯中扭動的高蹺秧歌,至今難忘。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